鄧亮生
摘 要:風景油畫藝術的發(fā)展是在藝術家的實踐中進行的,體現的是一種藝術思想與文化的升華,在實踐追求中將風景油畫藝術的空間不斷拓展。文章從不同角度闡釋風景油畫在當代的實踐探索和意義,為風景油畫的發(fā)展進行理論上的構建。
關鍵詞:風景油畫;內涵;形式語言;觀念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創(chuàng)新強校項目“潮汕傳統(tǒng)民間藝術教育研究”(2017GXJK110)研究成果。
藝術創(chuàng)作是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向前發(fā)展的,其過程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風景油畫經過幾個世紀的發(fā)展,從早期古典寫實到當代意象風格的表現,藝術家在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中越來越注重個性的語言符號表現,以及對藝術精神的追求。“以心觀象,以形寫神”已成為當代風景油畫實踐探索的一種趨勢,風景油畫在畫面組織結構中營造和諧統(tǒng)一的色彩、空間、光影、線條、筆觸等規(guī)律性體系,強化出藝術家自我的敏銳觀察力和生活感受力,抒發(fā)內心深刻的情感。這正反映了風景油畫在當代實踐探索中表現出一種特殊的精神特質,及質樸的人文關懷。
一、形式語言的實踐探索
風景油畫在當代的實踐探索中注重點、線、面的形式構成要素,點在不同面積和位置會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在處理形體上考慮方圓、大小、寬窄的關系,不同形狀同樣產生不同的藝術視覺心理感受,如果所表現的造型趨于雷同,缺少變化,作品將變得僵硬而缺少靈氣。線能呈現出視覺上的方向性,能產生動感態(tài)勢,演奏出多彩的音符,線最能體現藝術家對客觀物象的概括能力和藝術表現力,點、線、面在畫面組合上取決于畫面的構成關系和內容的表現。形式語言的實踐提升藝術家對客觀物象的感受和主觀認識,發(fā)揮主體思維的能動性,做出正確的審美判斷,并基于個人知識經驗及對藝術本體語言的思考,將通過多元媒介方式內化于風景油畫作品之中。采取提煉、概括、架構、重組等策略,以及掌控好畫面結構與形體起伏變化使得作品生動而有序,變化而統(tǒng)一。此外,形式的表現讓藝術脫離了客觀再現自然,讓構成形式相互關系來決定物象的特征和本質性,自主性的畫面重構打破了對象的真實性和直觀性,不再只是模仿物象排列,而是建立起新的形體關系和畫面秩序。
色彩在形式語言的探索中也是極為重要的,色彩是有一定外在輪廓的,在被賦予了一定的外形后,不同形狀、大小的色域也會產生濃淡、疏密、韻律的變化[1]。這種布局變化將組合成一定的形式美感。風景油畫在當代實踐中將色彩從形體的依附中解放出來,強調色彩語言獨特的表現性,更多關注色彩的冷暖關系、色塊面積的大小、節(jié)奏、虛實、明暗、厚薄、肌理等因素。如畫面會考慮協(xié)調冷色域與暖色域的關系,追求色彩色域的最大化,強化色彩的象征性和視覺性,在萬變因素中形成協(xié)調統(tǒng)一的色彩關系,這無不顯現出藝術家對色彩的個性化表達,讓色彩在畫面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即發(fā)揮色彩構成關系的視覺沖擊力。著名風景油畫家王克舉在創(chuàng)作中特別注重畫面的色彩構成,對色彩的比較和分割布局都進行理性的分析,把握主色調的整體感,做到色彩變化豐富而不凌亂,在內心情感表達和畫面組合的需求中建立新的色彩秩序,這正是王克舉作品注重畫面色彩構成所帶來的強烈視覺沖擊力和生命氣息。而著名風景油畫家任傳文善于利用藝術中線條的表現,雅拙中不失氣韻生動,線、形、色經過畫家的主觀處理彰顯藝術魅力。作品圖形具有線條的力度美,產生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二、觀念的運用
一幅作品離不開藝術家的思想和觀念的表達,純粹沒有自己思想觀念的作品是不存在的,然而觀念藝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繪畫的表達方式,拓寬了藝術發(fā)展空間。觀念藝術(Idea? Art)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西方的美術流派中,其利用生活日常實物、照片、圖像、影視媒介、藝術語言等方式,來直接傳達觀念和思想,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藝術實體的創(chuàng)作,特設一些場面,激發(fā)起觀眾的情感和心靈上的共鳴。觀念藝術作為新的藝術樣式,它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影像、裝置、行為、環(huán)境、方案等多個藝術層面,在當代風景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坝^念”的運用不僅給風景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思想的厚度和語言的寬度,而且實現個體樣式創(chuàng)新的價值,使觀念高于技藝,構建起新的視覺空間。
風景油畫在觀念上的實踐運用記錄藝術形象創(chuàng)作整體思路過程,實現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溝通橋梁,讓觀眾融入藝術家的思想軌跡中來。此外,藝術家通過獨特的表現手段,利用各種肌理材質進行創(chuàng)作,使作品具有打破常規(guī)卻難以言表的視覺審美感受,喚起觀眾的不同尋常的情感體驗。這也觸發(fā)個體在審美價值上產生重新的認識和建立起新的判斷標準,藝術語言是觀念的物質媒介。觀念藝術最初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語言密切相關,它被陳述,同時可以無數次重復。在材質、工具、媒介手段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使其在藝術空間表達上實現可能。劉煒“風景”系列作品中采取不同常規(guī)的色彩關系和藝術語言方式,借助材質肌理所產生的效果給觀眾陌生化的視覺感受,并以符號性的構圖和筆觸加強作品的風格特征。觀念藝術在理念上與傳統(tǒng)藝術存在諸多不同,打破了傳統(tǒng)藝術在形式、空間、結構規(guī)律上的束縛。觀念運用于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中形成一種異于傳統(tǒng)風景油畫語言的因素,從而拓寬了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的領域。
三、精神的表達
藝術依托的是精神的訴求,是體現個體精神與人類文化精神的共進價值。當前,藝術群體中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浮躁之風和“精神貧血”,技術能力越來越強而作品的內涵卻空了,如果失去精神的表達,作品將變得蒼白。文化的萎靡不振源自精神家園的缺失,個體對物質的過于追求和自我的頹廢,匱乏時代的責任感,使部分藝術家失去了精神信念。巴爾扎克在《論藝術家》文章中寫道:“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無疑,精神思想是藝術作品的核心,是藝術蓬勃發(fā)展的動力和最終歸宿。
風景油畫描繪的是自然景物和生活道具,題材選擇盡管較為單一,然而,當藝術只是在語言上進行單向探尋或一味迎合市場的需求,而喪失主體的責任感及社會批判的精神時,就會出現一批批矯揉造作和甜美庸俗的唯美樣式風景油畫作品。停留在小情調的畫風趣味,讓藝術滑向低俗的邊緣。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中所顯現出的唯利是圖讓人進行深刻的反思,主導風景油畫蓬勃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就是加強藝術創(chuàng)作者人文素養(yǎng),使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讓風景油畫在當代實踐中煥發(fā)出光彩。趙開坤、任傳文、白羽平、張新權、楊誠等一批著名風景油畫家在創(chuàng)作上借助于中國畫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和大寫意的藝術精神,以獨特畫筆表達深厚的鄉(xiāng)土情感及對人生深切的感悟,營造出承載文化內涵的風景油畫作品。著名風景油畫家丁方是一位堅持朝向永恒精神信念的藝術家,其作品從藝術語言到藝術技法表現,都內化出生命的活力,畫面中傳遞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雄渾的人文力量。畫家張冬峰著稱于表現詩情畫意的南方水鄉(xiāng)景色,其筆下樹、草、木、水、山石等物象充滿靈性,將國畫的寫意性融入風景油畫的表現中,運用個性的技法、個性的思想和個性的審美,探索出柔和的底飽和度的色彩,營造出寧靜致遠的藝術畫面。作品所傳遞的人文精神氣息區(qū)別于那種流于娛樂大眾化的世俗文化,這正是藝術家扎根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彰顯出來的藝術魅力。
四、結語
藝術是時代的產物,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特定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人文情境。風景油畫處在新時代的格局下,藝術家應勇于探求,大膽實踐,開拓更為寬闊的空間,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讓油彩在畫布中無限延伸。藝無止境,學海無涯,實踐探索過程也是不斷成長的過程。從個體來說,藝術語言的形成和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完善是個人畫風成熟的標志,而風景油畫的發(fā)展需要藝術家共同的努力,積極進行實踐探索,讓其富有當代意義。
參考文獻:
[1]翁凱旋,劉影.油畫風景寫生[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4.
作者單位:
韓山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