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月仙
摘 要: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在種植活動過程中,幼兒感受到植物的生長變化并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不僅掌握了嘗試播種、栽培、收獲的過程,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術,而且還可讓幼兒們進行跟蹤觀察記錄,促使幼兒更關注科學探究的過程和事物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求實、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關鍵詞 幼兒園;種植活動;意義
一、種植活動的形式
在幼兒園里,通常種植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各班級內部的自然角或植物區(qū),這種種植形式隨意性較大,可以自由調整區(qū)域位置等。第二種為專門用來種植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是專門為種植留下的地方,需要不斷種植和收獲。我們幼兒園兩種形式都采用了,每個班有自己的自然角,園所內專門開辟了種植園,種上了各種蔬菜。幼兒園的自然角和種植園地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管理的機會。
二、種植活動的意義
1.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能力
種植是孩子們通過實踐、進行探索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我園每班都有自己的種植園地,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科學種植活動,從而開拓幼兒的視野,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種植園里不僅有植物,還有與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蝸牛之類的小動物,以及士壤、石塊、水之類的環(huán)境物質,更蘊含著各種奇妙的科學現(xiàn)象,種植園地就是一個濃縮的生態(tài)園,為幼兒提供了接觸自然,認識自然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可以從中享受真實體驗,獲得直接經(jīng)驗,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快樂。因此,種植園地既是幼兒參與活動的小主人也是幼兒重要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園地。
在種植活動中,每天孩子們都到種植區(qū)觀察,自己種植的疏菜發(fā)芽、出土,他們感到很新奇。好奇求知的欲望隨之而來。個個嘰嘰喳喳問:老師,我們同時種的花生為什么我的還不發(fā)芽?青菜葉上為什么會有小洞洞?瓢蟲是益蟲嗎?蠶豆的藤為什么會向上爬?對于孩子們的問題教師一一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尋找問題的途徑,解決孩子的疑惑問題。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在參與種植和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對很多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對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有了對比性的了解,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兒童的探索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植物的生長變化是一個需要耐心照料與等待的過程。各種植物在孩子們的期待中一天天長大,一天天發(fā)生著變化。在觀察種植園地時,孩子們養(yǎng)成了習慣,自主制作種植記錄本,記錄本中記錄著植物的點滴變化。在記錄中孩子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了植物生長的有趣現(xiàn)象:蘿卜開的是一簇簇白色的花,花生開的是黃花,番薯開的是紫色的喇叭形狀的花:花謝了,有的結籽、有的結豆莢。了解了蔬菜葉子干枯的原因是缺水了,青菜葉子上有洞洞是有蟲子了……在照顧與管理各種種子和蔬菜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細心的觀察,收獲了經(jīng)驗。
3.促進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初次種植時,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參與播種管理。大家一起收集各種種子,然后討論:“我們班的種植園地應該種些什么?種植園地上要種各種蔬菜應該怎樣劃分呢”?幼兒們各抒起見,在討論中達成了共識,合理安排種植了蠶豆、大蒜、蘿卜等,并請有種植經(jīng)驗的家長鋤地,一起參與指導種植園地,使小朋友們了解種了種子該如何去管理,要經(jīng)常去:施肥、澆水、捉蟲、鋤草。使得每天都有幼兒參與管理種植園地。
責任意識、與同伴的協(xié)作能力計劃能力等都可能得到發(fā)展。小小的一片種植園地給了孩子們一個觀察與發(fā)現(xiàn),付出與收獲的自由空間,在這里他們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使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種植園地的番薯成熟了,孩子們把番薯拿到幼兒園的戶外場地《米果果樂園》,進行番薯燒烤實踐活動,品嘗著香香的、甜甜的番薯,孩子們深刻體會了果實的來之不易和收獲豐收的喜悅。
4.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種植活動能夠讓幼兒更好的接觸大自然,培養(yǎng)幼兒的保護環(huán)境意識。在種植活動,能夠讓孩子接觸到土壤,接觸到一天天茁壯成長的植物,了解到動物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了解到大自然的偉大與脆弱。例如在植樹節(jié)活動中,通過讓孩子參與種植班級樹的過程中,向孩子講解樹木成長的過程、需要的因素、以及生長時樹木的變化,讓孩子能夠關注自然、愛護自然。通過孩子們的親手種植,使他們明白種植樹木的艱辛,明白自然環(huán)境生長的不易。通過帶領幼兒開展種植活動,引起幼兒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愛護之情,讓幼兒從小樹立起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
種植園地是幼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寶貴資源,在這里,我們的孩子通過親自播種、親眼觀察記錄,親身體驗收獲,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養(yǎng)成愛勞動、與同伴合作等品質,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關愛,對生命的尊重。讓孩子在綠色的海洋中放飛夢想的翅膀吧。
參考文獻
[1]夏惠賢.論自然觀察者智力及其課程開發(fā)[J].比較教育研究;2004,(01)。
[2]張偉文.幼兒園種植園地的“活管理”[J].少年兒童研究,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