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
摘 要:學校體育教學由于其特殊性,注定了意外傷害事故無法避免.它不僅關系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校體育的聲譽和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與教師特別關心的問題.本文基于對體育課中學生典型“傷害事故”深度分析和思考,對小學體育教學中“跑”、“跳”、“投”、“器械體操”、“球類”等不同運動項目,從“教學安全系數”的視野進行了深刻而獨特的分析,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教學活動 “傷害事故”分析;對策
一、緣起
學校體育教學由于其特殊性,注定了意外傷害事故無法避免,為了解學生在平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傷害事故發(fā)生情況,我們對本地區(qū)三所小學的1200名學生就體育教學中的傷害事故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104份,有效率為92%。
調查表明,有70.2%的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時都受過一次以上的傷,其中受過三次及三次以上傷的有4.4%,其中有16.1%的學生受過重傷甚至致殘現象。從發(fā)生事故時參加的運動項目來看,多以“跑步摔傷”、“跳躍扭傷”、“投擲砸傷”、“從器械上掉下來受傷”等為主??梢?,體育運動傷害不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小學生在校期間遭受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而且還存在著一定的高風險性。
二、洞察“事故”的背后
在某小學的操場上,一群一年級的小朋友正在進行30米迎面接力跑。正當此起彼伏的加油聲響徹操場時,一個小女生突然跑偏了方向,絆倒在跑道上。頓時,哭聲、吵聲、嘰嘰咋咋聲混成一團。體育老師第一個跑到小女生身邊,仔細地看了她的情況,膝蓋的皮磨破了……
【事故原因分析】 其實,從一年級小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分析,他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體重相對比較輕,腿部力量不足,在30米迎面接力跑的過程中動作不夠協調(擺臂和腳步不一致),身體的平衡性比較弱,跑著跑著就跑偏了,身體一前傾,就摔跤了,又或者30米迎面接力跑時,兩組競賽的小朋友間隔距離很近,小手與小手之間都能接觸到,造成身體不平衡,摔跤了……
【筆者思考】一年級的小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他們喜歡動,喜歡跑,對任何事物都很好奇,許多孩子總有很多為什么,什么都想去嘗試。他們來到田徑場,看見塑膠跑道就來勁??墒?0米迎面接力跑卻讓他們擦傷了。孩子一看見血,第一反應就是:“我流血了。”他怕了、淚水嘩嘩流下來,哭聲很響。
其實,我們體育老師課前準備時在跑道上沿直線擺幾個標志物,中間隔出一道,同時在活動一開始就強調跑動時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情況,提醒學生注意規(guī)則,讓學生提高警惕,或許就可能不會發(fā)生此“傷害事故”。
(二)“跳”帶來的“傷”
體型較胖的小明是三年級的男生,平時活潑好動,非常喜歡上體育課。在一次立定跳遠的教學課上,由于自己準備活動沒有做充分,在做立定跳遠動作時屈膝緩沖不夠造成腳側翻使得右腳踝扭傷,之后的一段時間他走起路來總是一跛一跛……
【事故原因分析】小明其性格決定了他非常喜歡動、跑、跳以致于他來到操場馬上就能進入興奮狀態(tài)。當老師在講解、示范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時,他沒有認真聽講和仔細看,注意力在別的事情上導致了他對立定跳遠技術動作不清造成最后的右腳踝扭傷。
【筆者思考】像小明這樣的男生,體育老師在課的開始要抓好組織紀律,強調上課時要集中注意力。在備課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準備活動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技術性較強的項目還要考慮到專項準備活動。既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自然地導入,還要為后面的基本部分做鋪墊。
(三)差點“投”“昏”了
在四年級某班的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安排學生練習投實心球。由于場地小,練習時只是兩邊分開相對站立投實心球。該班男生王某之前并未認真聽、看老師的講解與示范,拿了實心球就與同學張某對投。王某投實心球時由于身體傾斜重心不穩(wěn)將球擲偏,把球投向對面另一個同學李某。
【事故原因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危險情況是和體育老師的教學組織不當有關系的。相距距離很短就讓學生相互投實心球,本身就很危險。學生王某不認真聽講和看老師示范,沒掌握動作時就亂投,兩點誘因綜合差點就發(fā)生“傷害事故”。
【筆者思考】體育老師在進行投擲類項目教學時,教學組織要得當。運用準確的口令,把隊伍調動到安全的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教學區(qū)域和學生之間的間距要適當的增大,這樣能提高練習的安全系數,不讓學生處在危險環(huán)境中。
三、成效與反思
(一)學生方面
1.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幫助與保護的良好習慣
通過對本校低年級與高段年級各兩個班學生的隨機訪問,我們感到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掌握了一定的自救與互救的本領,低年級的同學了解了體育課中危險的存在,知道躲避危險和求生、求助的簡單方法。
2.降低了校園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
通過對《校園安全日志》及《學校傷害事故記錄》的了解,自上半年開學以來,我們學校因體育教育活動而導致的傷害事故共計2起,無一起致殘事故。較以往有明顯的下降。
3.轉變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
通過我們的共同引導與實踐,學生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達到97.5%,比先前的學生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58.2%)多39.3%,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4.增加了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次數
通過調查,我們得知每周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的人數為46人,占總人數的16.1%比以前的比例59%少42.9%,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為83.9%是以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41%的2倍。
(二)教師方面
1.減少了體育教學的隨意性
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很多老師仍然只憑個人喜好或是放羊式進行教學,長此以往,必會給安全事故留下極大的隱患,傷害事故也在所難免,無形中也讓我們的老師養(yǎng)成了認真專研教材、教法。
2.增多了教師對體育器材的檢修與維護
一些重大惡性事故的發(fā)生,多是由于器械問題,尤其是長期放置在室外的器械,如雙杠、單缸、爬桿、籃球架等,長期的風吹雨打,如果得不到及時的保養(yǎng)與維護,使用起來將是十分危險的。
3.增強了體育教師的責任心
學校體育傷害事的故發(fā)生往往是個別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所致。因此,我們認識到,只有加強師德修養(yǎng),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熱愛學生,增強責任感,才能有效地防止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