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編者按:由于今年特殊情況造成的大環(huán)境影響,全國各地幼兒園未能如期開學。面對這樣的情況,園所紛紛把工作重心轉向“家園共育”工作,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通過云端的方式與家長一起發(fā)力,讓幼兒停課不停學。于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家園共育”在當今提倡大美育教育背景下的幼兒園工作中,也成為了幼兒美術啟蒙教育工作的重點。所以這期我們的《話題》欄目,將圍繞“家園共育”工作中遇到的有關幼兒美術啟蒙教育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下面就來看看兩個典型問題以及老師們給出的建議和家長反饋吧!
問題1:孩子只愿意用超輕黏土做手工,不愿意畫畫,應該怎么引導?
教師回音:
正像您所了解的,美術創(chuàng)作包括欣賞、繪畫和手工,每種活動類型都對孩子有重要價值?,F(xiàn)在孩子只愿意用超輕黏土創(chuàng)作,我分析可能有四點原因。第一是超輕黏土的特性。超輕黏土色彩鮮艷、可塑性強,能給孩子帶來成功的體驗。第二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喜歡動手操作、喜歡直接接觸材料的感覺,這使他更愿意使用超輕黏土。第三是家庭提供工具材料的現(xiàn)狀。如果家中提供的超輕黏土多,其他材料少,孩子自然就會選擇超輕黏土。第四是孩子接觸的表現(xiàn)形式少。孩子看得少、了解得少,創(chuàng)作表達時就會受到局限。基于以上原因,建議家長應以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為前提,進行順勢而為的引導。
1.傾聽心聲,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問問孩子喜歡超輕黏土的原因,對他的想法和表達給予肯定,還可以加入其中,和孩子一起進行創(chuàng)作,以表現(xiàn)對孩子的理解和支持。
2.提供材料,鼓勵孩子的大膽嘗試。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選購他喜歡的工具材料,選購時要多聽孩子的想法。家長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建議,向孩子推薦新奇好玩的材料,如:塑膠片、3D打印筆等。
3.開闊視野,豐富孩子的表現(xiàn)形式。孩子的美術表現(xiàn)需要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他們看得多、感受得多,自然心中就有了更多表現(xiàn)形式。家長可借助參觀畫展、賞析繪本的機會,使孩子了解除泥工以外的美術表現(xiàn)形式,如:剪紙、沙畫、攝影等。(北京市朝陽區(qū)棗營幼兒園 郭天曉)
家長幫幫團:
傲傲爸爸:傲傲很喜歡恐龍,他做單個恐龍時就愿意用黏土,捏得特別細致。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做《恐龍大作戰(zhàn)》,他發(fā)現(xiàn)都用黏土太費時間,自然而然就加入了繪畫的方式。
Kiwi媽媽: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愛好。Kiwi喜歡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創(chuàng)作,是由她自己決定的。她在這個過程中動腦、動手,值得尊重和鼓勵,所以我不會強求她嘗試不愿意的方法。
問題2: 孩子總畫圓圈或凌亂的線條,雖然能講述出一些故事內容,但總是變來變去,應該如何解讀這種行為?
教師回音:
從問題描述中,可以看出您對孩子繪畫行為的關注,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包括孩子發(fā)展的共性特點和個體表現(xiàn)兩方面。第一,孩子發(fā)展的共性特點。3歲半左右的孩子處于命名涂鴉期,他們會把畫出的線條和圓圈加以命名,但內容會不斷變化。如,同一個線條,他一會兒說是小貓的尾巴,一會兒說是冰激凌。孩子不斷把圓圈、線條與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對他們來說,這個過程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神奇和偉大。第二,孩子發(fā)展的個體表現(xiàn)。4歲以上的孩子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他們的繪畫能力無法支撐他們活躍的思維,孩子需要用語言對作品進行補充。這時孩子講述的主題是固定的,但是細節(jié)會有所變動。比如,孩子說畫了一座有好多層的橋,但在后邊的語言講述中,會在橋上增添人來人往的故事。由此看出,每位孩子都是主動的學習者和積極的創(chuàng)造者。在贊美孩子的同時,有三點建議和您分享:
1.傾聽孩子的講述,不打斷他們的表達。當孩子向家長講述作品時,家長要認真并耐心地傾聽他們講述。
2.投入真摯的情感,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家長要以充沛、真摯的情感與孩子共情,使孩子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比如,孩子對著一條線說“這是小猴的尾巴”,家長可以回應說:“嗯,小猴有一條長長的尾巴。”
3.適時地拓展豐富,提升孩子造型能力。當孩子的繪畫能力無法支持他的想法時,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多種圖形,供孩子拼貼、組合、添畫等。(北京市朝陽區(qū)和平街幼兒園 范穩(wěn))
家長幫幫團:
錢錢媽媽:錢錢3歲的時候總喜歡把畫的意思變來變去。我會把她說的都記錄下來,夸她真有想象力。
鉑驍媽媽:我孩子5歲多的時候還喜歡用線條畫畫。我看不出亂亂的線條畫的是什么,而他卻津津有味地講“畫”。我也就一直做他忠實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