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楊勔
部分原因是人們將專家視為預言家而非試驗與試錯的實驗者兼開拓者,現(xiàn)在存在這樣一種認識,那就是,專家要么一開始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舉措,要么就是不稱職并且應該下臺
這樣的畫面俯拾皆是:人們面對面擁擠在泳池里,肩并肩扎堆在酒吧中,在特朗普總統(tǒng)(這位經(jīng)常對全球大流行疫情輕描淡寫的總統(tǒng))舉行的集會上不戴口罩且歡呼雀躍?,F(xiàn)在,正如許多公共衛(wèi)生專家預測的那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與死亡的浪潮正席卷美國南部和西部地區(qū)。許多現(xiàn)在還繼續(xù)保持著安全社交距離的人們看著自己的美國同胞,不禁疑惑:“他們到底在想些什么?”
我們向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尋求幫助,以期獲得問題的答案。斯蒂芬?平克著有多本暢銷書,其中包括代表作《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及新近出版的《當下的啟蒙》(Enlightenment Now)。他能從人們對健康建議的抵制中看出其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和部落主義,而且這不僅是“抱團取暖”的部落主義?!斑@一類的部落主義有一個道德性的組成元件,這主要就是人們傾向于將自己所屬的團體視為受到來自某些敵對聯(lián)合勢力迫害的受害者。”平克這樣講道,Zoom視頻會議軟件的窗口中最醒目的是他的灰色頭發(fā)?!八麄冋J為自己代表了群體的行為,哪怕只是象征性的,那也是一種正義,一種以牙還牙,一種聲明,一種對出于道義的公益議題的推進——這對于我們這些不屬于這一團體的人來說很奇怪,甚至還會對他們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從內(nèi)部來看,成員會一直覺得自己的團體受到了迫害,是一系列冒犯和傷害行為的長期受害者,并且為此想要討一個說法。這在許多民族寫下的歷史、神話以及敘事中都很常見?!?/p>
平克說,如果我們換位思考,那么理解部落主義所造成的影響就會容易得多?!耙恍┯乙泶_實可以對那些出現(xiàn)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抗議集會上的人發(fā)出這樣的質問,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大聲吼叫,反復吶喊,大多數(shù)都沒有戴口罩。假若我們以正在大街上參加抗議游行的那些伙計的視角來回答這個問題,哪怕我們對于什么議題是正當?shù)?,什么是不正當?shù)挠兄约旱膱猿?,我們?nèi)匀豢梢远床斓讲糠质聦崱5銌柕氖怯嘘P心理學的問題——人們可能在想些什么。那么,當人們在大街上不帶口罩吶喊口號時,他們會想些什么呢?告訴人們這樣做是‘可以的’的公共衛(wèi)生專家又在想些什么呢?”
當已有的信念與“一切盡在我掌控,我的一切都很好,我能做到任何事”的信念相違背時,行為合理化就會進入超載狀態(tài)。
科學就是不斷與政治和宗教進行角力。COVID-19危機是我們現(xiàn)在最關心的問題。但是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疫苗問題和轉基因食品問題也同樣是文化的角斗場。耶魯大學法學及心理學教授、耶魯大學文化認知項目(該項目研究文化價值觀如何塑造公眾風險認知)負責人丹?可汗(Dan Kahan)對此侃侃而談。他一再表明,群體歸屬感的需求凌駕于科學事實之上,而這常見于政治或者宗教團體之中??珊乖凇蹲匀弧冯s志上撰文道:“人們覺得不安的是,他們認為的高尚行為對社會有害,而被他們視為卑劣的行徑卻對社會有益。接受這一主張會讓他們與同儕產(chǎn)生裂痕,因此他們強烈傾向拒絕接受?!?/p>
平克對此表示贊同,但他還強調(diào)“做正確的事”對任何人來說都絕非易事?!瓣P于新型冠狀病毒,人們真的很難知道物體表面到底是不是潛在的傳染媒介,6英尺的距離夠還是不夠,戴口罩有用還是沒有用……”平克還說,“從科學家的角度來看,信息產(chǎn)生變化并不令人驚訝,我們只可能從數(shù)據(jù)中進行學習,并且隨著數(shù)據(jù)的輸入,我們的知識積累和最佳實踐策略就會發(fā)生改變。 但是,部分原因是:人們將專家視為預言家而非試驗與試錯的實驗者兼開拓者,現(xiàn)在存在這樣一種認識,那就是,專家要么一開始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舉措,要么就是不稱職并且應該下臺。而這一觀點與我們已知的科學的正確立場是相悖的,那就是說,無人知悉萬物,你必須學習才能了解。”
平克補充說,即使是學習也不能保證可信度?!罢缈珊顾故镜哪菢?,即使是我們這些自認為在物種進化、全球氣候變化、新型冠狀病毒方面具有開化思想的人,也不具備推導出合理結論的專業(yè)知識?!逼娇苏f,“所以我們相信科學家,而且我們這種相信是正確的選擇,因為與陰謀論專家和狂妄之人相比,科學家確實更有辦法能夠查明真相。但是,如果你不信任《紐約時報》、NBC、CNN、哈佛大學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你認為他們僅僅是另一個利益集團或者另一個陣營——那么你會更容易接受來自其他渠道、與之不同的信息,就同那些有著“為黑人發(fā)聲”這樣可敬信念的人去相信了那些公共衛(wèi)生專家說的話一樣。
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在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造了心理學中最著名的術語之一——“認知失調(diào)”。多年來,通過許多實驗,費斯汀格證明了當人遇到自己想要付諸的行動與已有認知相沖突時,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去想出合理的借口來支持這一行為。(我有幸能夠認識的這位費斯汀格本人是一個老煙槍,也是認知失調(diào)行為教科書式的典型案例:盡管明知抽煙會讓自己罹患癌癥,卻依然照抽不誤。費斯汀格最終死于癌癥,享年69歲。)
平克說,新冠疫情時代的行為動機超越了認知失調(diào)?!斑@不單是人們是邏輯思考者而受困于矛盾”,他提出,“真正困擾他們的是挑戰(zhàn)他們強有力、自主性以及有道德的自我形象的事實。我認為,對費斯汀格發(fā)現(xiàn)的更好詮釋并不是人的想法一定要全都一致。也許我們的很多想法不一致,我們只是沒有完全明白。當有的信念與 ‘一切盡在我掌控,我的一切都很好,我能做到任何事’ 的信念相違背時,行為合理化就會進入超載狀態(tài)”。
并且平克還主張,行為合理化幾乎總是采納樂觀、具有個人主義的觀點。他說:“大部分人不系安全帶,這個行為很愚蠢,因為車禍的后果是災難性的。但是人們認為‘自己很可能并不會在車禍中喪命’ 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部分原因是在于個體的風險較低,但是總的說來,不系安全帶是愚蠢的。但與車禍不同,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會對他人造成危害?!?/p>
人的觀念會改變嗎?“這個問題可以這樣來問,是否存在降低認知失調(diào)以及合理化的有限彈性空間呢?”平克說道,“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以費斯汀格在1950年潛入世界末日邪教組織來說,這是認知失調(diào)理論的基礎。也就是說,當12月31日到來,而世界并沒有毀滅,邪教教徒又怎么樣了呢?很多人依然執(zhí)迷不悟,但也有很多人幡然醒悟,并脫離了這一組織。所以變化是會發(fā)生的,生活中是存在現(xiàn)實原則的,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與之抗衡,但當自身觀念與事實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后,觀念是會產(chǎn)生改變的。 ”
資料來源 nauti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