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星,張保朝,趙 偉,牛 犇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老年病人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既往研究認為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均是ACI發(fā)病的危險因素[1-2],但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白細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為一種新型炎性標志物而廣泛參與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機制,IL-33水平升高會明顯增加ACI的發(fā)病風險,且IL-33可作為診斷ACI的一個血清學標志物[3-4]。鑒于國內(nèi)關(guān)于ACI和IL-33相關(guān)性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檢測老年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分析其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guān)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南陽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ACI病人145例作為ACI組,其中男76例,女69例,年齡(64.32±11.46)歲。ACI組病人納入標準:①ACI通過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診斷,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5];②為老年病人,年齡≥60歲,且是首次發(fā)病,時間≤24 h;③排除腦出血、顱腦損傷或腦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感染性疾?。虎芘R床資料完整。另選取60名體檢中心的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5名,女35名,年齡(66.07±9.38)歲。兩組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研究對象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于抗凝管中,常溫下離心并收集上層血清置于-80 ℃冰箱中保存。血清IL-33水平通過ELISA試劑盒檢測(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90124),具體步驟參考試劑盒中說明書進行。ACI組年齡、性別、體質(zhì)指數(shù)(BMI)和吸煙史、飲酒史均從住院系統(tǒng)病史中獲得,同時結(jié)合既往文獻報道[1-2],收集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血脂、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等資料。ACI組病人入院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價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6],其中NIHSS輕型、中型和重型評分分別為<6分、6~13分和>13分。
2.1 ACI組和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ACI組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尿酸、收縮壓、舒張壓、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hs-CRP、IL-33水平及飲酒史、吸煙史比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在性別、年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BMI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ACI組和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及與NIHSS評分的相關(guān)性分析 145例ACI病人NIHSS評分為(10.45±2.79)分,根據(jù)NIHSS評分將ACI病人分為輕型組(43例)、中型組(68例)和重型組(34例)。輕型組、中型組和重型組血清IL-33水平分別為(347.26±20.49)pg/mL、(465.55±37.08)pg/mL和(569.71±45.48)pg/mL,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0.647,P<0.01),重型組血清IL-33水平明顯高于中型組和輕型組(t=12.383,P=0.000;t=28.643,P=0.000),中型組血清IL-33水平明顯高于輕型組(t=19.133,P=0.000)。Pearson分析結(jié)果顯示,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與NIHSS評分呈明顯正相關(guān)(r=0.844,P<0.01)。
2.3 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的影響因素 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ACI病人hs-CRP(OR=3.493)和NIHSS評分(OR=6.358)是血清IL-33水平的影響因素。詳見表2。
2.4 IL-33在鑒別中-重型和輕型ACI病人的ROC曲線 將ACI病人血清IL-33數(shù)值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圖發(fā)現(xiàn),血清IL-33水平鑒別中-重型和輕型ACI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934,95%CI(0.844,0.976),P<0.001,當血清IL-33截斷值為476.88 pg/mL,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 94.91%和90.23%。詳見圖1。
圖1 血清IL-33鑒別中-重型和輕型ACI的臨床效能ROC曲線圖
IL-33屬于IL-1家族中的一員,IL-33不僅可作為轉(zhuǎn)錄因子和染色體結(jié)合來調(diào)控基因的轉(zhuǎn)錄[7],還可以細胞因子的作用預警危險信號,故而IL-33也具有“警報素”之稱[8]。IL-33主要與其受體ST2結(jié)合,能夠明顯增強Th2細胞免疫應答而參與多種疾病如銀屑病、糖尿病等發(fā)病機制[9-10]。研究發(fā)現(xiàn),IL-33/ST2信號通路在腦血管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4,11-12]。劉晶瑤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明顯升高,且IL-33水平與腦梗死面積呈正相關(guān);張勇等[12]研究證實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明顯升高,IL-33可作為評估ACI預后的標志物之一,上述學者的研究結(jié)論與本研究基本一致,但本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guān),提示IL-33可作為反映ACI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
hs-CRP作為一種急性時相蛋白,能較為敏感地反映機體炎癥或組織損傷,大量研究證實ACI病人血清hs-CRP表達水平明顯升高[13],且最近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發(fā)現(xiàn),hs-CRP水平升高(≥1.17 mg/L)能明顯增加ACI的發(fā)病概率,但是具體機制尚不明確[14]。NIHSS評分為評估ACI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研究證實NIHSS評分是ACI病人預后較差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hs-CRP和NIHSS均是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升高的危險因素。因此,推測hs-CRP能明顯增加ACI的發(fā)病概率以及NIHSS評分與ACI不良的預后相關(guān)可能均是通過促進IL-33的過度表達引起。
NIHSS評分是評價ACI病情嚴重程度的一個常用指標,但其評價程序復雜,且受到人為客觀因素影響,臨床評估結(jié)果差異往往較大。本研究發(fā)現(xiàn)ACI病人血清IL-33表達水平與NIHSS評分呈正相關(guān),因此,血清IL-33可以作為反映ACI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的一個客觀性血清學標志物。采用ROC曲線鑒別輕度和中-重度ACI病人病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血清IL-33截斷值476.88 pg/mL,AUC為0.934,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 94.91%和90.23%,說明血清IL-33在鑒別輕度和中-重度ACI病人病情嚴重程度的臨床效能明顯。
綜上所述,ACI病人血清IL-33水平明顯升高,IL-33在ACI的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較小,且未對病人做隨訪性研究,未評估不同IL-33水平與ACI病人預后的相關(guān)性。因此,仍需要大型的隊列研究進一步證實IL-33與ACI的相關(guān)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