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薇
【摘要】本文論述了戲劇教學法的核心概念以及戲劇教學法在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的教學策略。戲劇教學法是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戲劇元素,將教學過程構建為戲劇過程以期達到增進技能、個人成長教育目的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的合理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豐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本文主要是從戲劇習式、過程戲劇方面探究戲劇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戲劇教學法 ? 習式 ? 教育劇場 ? 展演小結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緣由
國古代“六藝”之一的“樂”實際包含詩、歌、舞三要素,是歌舞劇的表演藝術,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戲劇教育。
20世紀初,南開中學張柏苓校長首創(chuàng)把校園戲劇納入整個教育體系這一種現(xiàn)代教育方式。戲劇教育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可以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融入學科教學,給傳統(tǒng)的學科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從國內看,戲劇教育如何與中學語文學科教育相融合這方面的論述較少,因此,加強這方面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如何使戲劇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結合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及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我主要通過實踐課例、教學活動,探究戲劇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形式和教學策略。
?,F(xiàn)狀述評:現(xiàn)階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夠濃厚,語文教學普遍存在教師以“講”代替了學生的“學”的現(xiàn)象。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低,大部分學生閱讀理解題失分嚴重,可見學生文本閱讀理解能力較弱,對文本中人物性格的把握、情節(jié)的概括、主題的歸納不準確。
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八種戲劇習式教學模式研究
(一)定格:用定格的行為表現(xiàn)某一情景沖突
一般應用在閱讀教學中歸納文章中心事件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突顯文本的中心及人物的形象。將文本中人物矛盾沖突的情景定格在某一畫面,通過表情、動作、小組造型的定格,直觀呈現(xiàn)文本的主題,讓學生更容易感受人物最主要的矛盾沖突是什么。
(二)思路追蹤:概述文本敘述的線索思路
一般應用在整體感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概述文本敘述的線索思路,小組合作口述文章的思路或創(chuàng)作文章的思維導圖,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集體繪畫:小組合作以繪畫形式根據文本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或處境
一般應用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或介紹文本背景氛圍的環(huán)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以繪畫形式根據文本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或處境,使學生能更快更直觀的感知文章的內容及背景。
(四)戲劇游戲:文中某一情景演繹出來的片段呈現(xiàn)
一般應用在分析文本具體情節(jié)和品析人物語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感知人物形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把文中某一情景演繹出來,呈現(xiàn)文章的重點片段,使學生親身體驗事件的本身,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并感受人物語言的特點。
(五)焦點人物:某參與者以劇中人物身份接受眾人提問
一般應用在感知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某參與者以劇中人物身份接受眾人提問,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進一步感受人物的心理,從而感知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
(六)良心小巷:正反方通過辯論影響由參與者扮演的文中主人公
一般應用在感知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正反方通過辯論影響由參與者扮演的文中主人公,通過不同聲音的碰撞,使學生更深入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而明確中心,拓展了文章的外延。
(七)文本板書:小組代表在黑板板書反映情節(jié)或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一般應用在總結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小組代表在黑板板書反映情節(jié)或人物性格的關鍵詞,使學生對文本中心的理解一目了然。
(八)展演小結:活動參與者概述文中的事件、人物與中心,并對人物語言進行品析
一般應用在總結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在戲劇游戲或定格之后。學生通過概述文中的事件、人物與中心,并對人物語言進行品析,能更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三、戲劇教學法在實踐課例中的運用
(一)我在講授《秋天的懷念》這篇散文時運用了“戲劇游戲”和“展演小結”的戲劇習式
我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誦讀活動、角色扮演,運用“戲劇游戲”及“展演小結”等戲劇教學法的習式品讀細節(jié)。在過程和方法上:本課的設計遵循新課標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合作探究、快樂學習,尊重學生閱讀個性體驗。
本課的戲劇教學設計主要在“一看菊花,對比之處見真情”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第一自然段)。我引導學生側重于從母親與我的言行描寫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母親關愛兒子的深情,讓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幻燈片投影小組合作活動要求:
1.請同學們在文章中劃出母親與“我”的言行。
2.“戲劇游戲”習式:戲劇展示,角色扮演,請同學們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進行情景重現(xiàn)。
我引導學生展演時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進行情景重現(xiàn),加強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提出問題:第一次看菊花時,“我”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有怎樣的情緒和心態(tài)?母親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她為什么想讓我去看菊花呢?請同學們在書本劃出相應的語句,并作演繹。
3.展演小結:小組派代表總結:
投影總結板書:
母親生病,默默承受——兒子生病,脾氣暴躁
母親生病,兒子毫不知情——兒子生病,母親默默鼓勵
在本課中運用戲劇教學法,拓寬了語文的外延,增強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度,通過這樣一個直觀的對比,學生興趣盎然,很快進入文中的情景之中,深刻體會到:文中的母親在自己身患身病的情況下,對兒子的暴怒無常依然能夠理解并寬容,并堅強地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她對病痛的艱難忍受,對兒子的寬容理解、堅強鼓勵都源于她對兒子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二)又如我在講授《最后的講演》這篇演講詞,是通過戲劇教學法“焦點人物”戲劇習式引導學生感受聞一多形象,從而分析演講中心的
1.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作的情景主題是:聞一多參加李公樸先生追悼會前的內心獨白。
2.所應用的戲劇教學法習式是“焦點人物”:
“焦點人物”習式的具體內涵:某參與者以劇中人物身份接受眾人提問,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進一步感受人物的心理,從而感知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作的情景對白如下:
聞一多參加李公樸先生追悼會前的內心獨白
學生引言:李公樸犧牲后,聞一多悲痛欲絕,在當時白色恐怖的氣氛籠罩下,他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我應該去參加李先生的追悼會嗎?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受到拷問。
同學1提問:你會去參加李公仆先生的追悼會嗎?
聞:肯定會的。
同學2提問:在追悼會里,肯定有反動派的埋伏,你出現(xiàn)了,你就不怕遭到暗殺嗎?
聞:我前腳踏進這個門,后腳就沒打算邁出這個門。
同學3提問:你真的連死都不怕?
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清。我為愛國民主運動而死,死得其所。
同學4提問:生命只有一次,你還是在追悼會上,出現(xiàn)一下,就趕緊離開吧,走得越遠越好,隱藏起來,不要給反動派找到。
聞:我不僅不走,我還要在追悼會上痛罵反動派,他們暗殺了李先生,可恥啊,反動派的無恥正是李先生的光榮。
同學5提問:國民黨反動派在昆明勢力很大,你是動搖不了他們的。
聞:他們殺死了一個李公仆,會有千百萬個李公仆站起來,他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嗎?他們完了,快完了,我們的光明就要出現(xiàn)了。
同學6提問:你堅信我們的力量會成功嗎?甚至不惜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聞:是的,因為我相信,正義是殺不完的,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永遠存在。光明即將戰(zhàn)勝黑暗,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
組長小結:同學們在“焦點人物”對話中,把聞一多先生,內心受到拷問的情景演繹出來,這其實就是他最后一次講演的內心獨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疾惡如仇,勇于獻身的崇高品格。
本文的教學通過戲劇教學法的“焦點人物”習式,拓寬了語文的外延,讓學生對事件發(fā)生的背景、人物的情緒及精神理解得更透徹,學生直觀的對白把聞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講演的內心獨白生動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演講詞語言特點和人稱的變換對表達講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進而學習聞一多先生勇于斗爭、愛憎分明、疾惡如仇和獻身的崇高品格。
四、結束語
實踐告訴我們,戲劇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運用能拓寬語文的外延,讓學生透過文本探究文章的本質,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升學生之間溝通與協(xié)作關系和創(chuàng)造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對現(xiàn)代文閱讀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力,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戲劇與語文學科的融合,更豐富了學生想象力,把閱讀的文字可感化、可視化,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對文本語言的鑒賞性,并逐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也得到了提升。拓展語文外延,提升學生素養(yǎng),戲劇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運用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傳承歷史文化,鑄造人格修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程麗蓉、周曉琳 《中學語文教材分析方法與實踐》 【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2]《淺思:戲劇學的教學方法》 ?綜合快報盛夏 2018年3月3.
[3]《香港學校戲劇教育成果的研究與評鑒》2010年10月 出版:香港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