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寧
【摘 要】目的:探究護理人員應具備的災害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能力研究情況。 方法:2018年5月,在本院內工作的護理人員共計20名,均為女性。2018年6月~2018年9月,本院護理部為該部分護理人員開展了災害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能力培訓工作。分析結果。結果:和實施培訓工作前相比,接受相關培訓工作之后,院內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分數以及實際操作分數明顯更高,P<0.05.結論:針對于護理人員實施災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能力培訓工作,可以提升其救治患者的水平。因此值得推廣。
【關鍵詞】護理人員;地震;衛(wèi)生防疫護理;培訓;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22-01
和以往相比,當前我國醫(yī)學技術有所進展。在這種情況之下,臨床護理模式也發(fā)生了悄然改變。致使護理工作的內涵有所拓展。當前WHO組織針對于健康做出了新的定義。一個人除卻要保證軀體健康以外,也要同時具備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與社會適應能力水平【1】?,F如今,臨床護理理念已經轉變?yōu)橐曰颊邽楹诵?,旨意為病患提供精神、心理、社會以及生理與文化等等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全面推進臨床護理對象整體功能發(fā)揮以及機體恢復。結合實際情況,全面探究當代護理人員應具備的在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能力的價值,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5月,在本院內工作的護理人員共計20名,均為女性。年齡均值為(30.24±1.24)歲。年齡均值為20.14~46.28歲。學歷情況:中專2例,大專10例,本科8例。
2018年6月~2018年9月,本院護理部為該部分護理人員開展了災害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能力培訓工作。在此期間內,所有護理人員均在職,未出現請假者,均按時到席,接受培訓。
1.2方法
1.2.1自然災害后衛(wèi)生護理能力水平
(1)正確評價患者情況
當護理人員在接診傷員之后,應及時為其實施評估工作。在此同時也要制定出與之相應的治療護理舉措,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提供準備。
(2)提升輸血以及輸氧護理能力水平
如果患者傷情較重,有必要為其開展輸血以及輸氧護理。因為地震給傷員帶來的傷勢大都為內出血、挫傷、骨折等等。這種情況會導致患者失血過多。由此可見,為病患開展及時輸血,有助于緩解其病情發(fā)展。
(3)提升心理護理能力水平
護士應當積極鼓勵病患,同時也要利用有效方式,告知受試者接下來左要利用的護理和治療手段。并將進行該項工作所帶來的好處告知病患,幫助受術者樹立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4)提升降血壓護理水平
對于此,護士應當注意識別,及時為其注射脫水劑。以在短時間內降低顱內壓。在對患者注射完畢以后,要對其開展嚴密化監(jiān)護,有效檢查患者相關生命體征改變詳情。
1.2.2災后防疫護理能力培養(yǎng)
(1)針對于臨時病房加以消毒
院內醫(yī)務人員對臨時病房開展定期消毒,定期噴灑驅蟲藥物,避免蚊蠅進入。保持室內衛(wèi)生。
(2)針對于病患身體加以消毒
由于患者在在后機體受到了嚴重損傷。此刻病,患機體免疫能力較低。為了防止再次感染現象發(fā)生,護士應當對病患實施有效的機體消毒。另外也要利用酒精擦洗其四肢,注意保護好受傷位置,以免發(fā)生感染。
(3)做好環(huán)境消毒
院內護理人員針,對于受災地區(qū)四周環(huán)境加以消毒,重點處理容易滋生病毒和細菌的地帶。對于該處,應適當擴充消毒范圍。利用殺菌能力較強的消毒劑,在第一時間針對于房屋廢墟以及塌陷地面等等地點加以消毒。
(4)創(chuàng)立隔離防護區(qū)
除卻要做好上述工作,護理人員也應當在治療地區(qū)附近創(chuàng)建隔離防疫區(qū),有效隔離健康人群和已經發(fā)生感染的患者。這樣做,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交叉感染現象發(fā)生。
1.3觀察指標
本實驗分析護士接受培訓前后災害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能力理論知識分數以及實際操作分數的分詳情。實驗利用本院自制的試卷,開展理論知識分數。后開展實際操作模擬訓練,判定實際操作分數。以100分為滿分,分數越高,表明成績越好。本次考試成績納入到績效考核之中,與個人工資掛鉤。
1.4統(tǒng)計學原理
本實驗利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內的計量資料開展t值檢驗分析,若p<0.05,證實相關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詳細情況見表1.
3 討論
最近幾年,各個國家自然災害發(fā)生頻次有所增加,致使當地民眾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發(fā)生傷害之后,醫(yī)務人員是第一時間接觸到傷員的人群。由此能夠看出,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災害救治護理能力水平和災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水平相當重要。
院內醫(yī)務人員針對于災后護理工作能力水平直接決定了該項工作的進行結果。另外,其針對于受傷者的生命安全也有著一定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院內醫(yī)務人員開展專業(yè)化在后護理培養(yǎng)工作。比如:提升護士的輸血輸氧水平、加強接種疫苗能力、提高傷勢評價能力等等。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夠確保病患生命健康【2】。
身為護理人員,必須擁有人道主義精神。臨床護理工作的對象是患者。在災后救治中,護理人員與患者的頻繁接觸。院內醫(yī)務人員對于患者必須擁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職業(yè)操守以及人道主義精神。在進行相關工作中,必須恪守職業(yè)道德,熱愛本職工作。
值得說明的是,在對患者開展護理過程中,也要做好體貼護理工作。該項工作本身就具備了心理治療效用,護理人員的親切表情,可以讓患者倍感溫暖,樹立起繼續(xù)生活的目標。所以說,院內醫(yī)務人員應當做到想病人所想、做病人之所需。視其為親人一般看待。
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證實:相較于干預前,干預后院內醫(yī)務人員理論知識分數和實際操作分數明顯更高,P<0.05??梢?,針對于護理人員實施災后衛(wèi)生防疫護理能力培訓工作,可以提升其救治患者的水平。因此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丹,劉紀寧,王英,楊雍.地震區(qū)醫(yī)院急救護理能力災后重建現狀及對策[J].西部醫(yī)學,2015,27(12):1886-1888+1891.
[2] 安云霞,張秀芬,李丹琳,王艷波.災后護理中護士應對方式與交流恐懼研究[J].西部中醫(yī)藥,2015,28(0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