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基
【摘要】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實際教學中,因循環(huán)教學需要,老師交替是常事,由此造成的作文訓練斷層不足為奇,加上學校條件、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學生作文訓練成了“夾生飯”。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成為了通病,本文就初中學生作文恐懼心理的成因做出探討、分析,并提出相關(guān)的對策。
【關(guān)鍵詞】初中生;作文;恐懼;成因;對策
學生怕作文是眾所周知的,只要老師一布置作文,教室就一片唏噓。為什么呢?由于學生平時沒有積累作文的素材,作文時沒什么可寫。學生怕作文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怕沒東西寫,二是怕寫不好。
初中學生怕作文的心理產(chǎn)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平時不善于觀察,不習慣積累素材,作文沒東西可寫;
2.學生閱讀量少制約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
3.寫作教學違反認知規(guī)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覺得作文難;
4.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高和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形成反差,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恐懼心理。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1.從開始就怕。低年級老師教作文缺乏循序漸進,指導過于簡單,學生自己寫,自然寫不好?;?qū)⒅笇?quán)交給家長,家長不是老師,指導“或深”“或淺”,學生無所適從。有的家長因文化水平限制,干脆讓學生自己寫,學生無從下手,只能拿作文書抄。畢業(yè)班的老師因為趕課應考,如法炮制。這樣的情況周而復始,缺乏必要的循序漸進的指導和訓練,沒有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布局謀篇能力,學生的作文自然寫不好。
2.學校無法滿足學生學習上的要求,使學生的目標無法實現(xiàn),漸漸地對學習產(chǎn)生了障礙。例如,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藏書多,而適合初中生閱讀的少,無法滿足學生對閱讀的需要。加上作業(yè)多,學生根本沒有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學生閱讀量少,用詞造句苦澀,寫不出好作文。
3.學生生活面狹窄。在學校是上課,在家里是作業(yè),電視也是在家長規(guī)定的時間看規(guī)定的節(jié)目。家庭組織的活動就是探親和訪友,學校組織的活動就是校運會等,沒有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等活動。學生不接觸社會,見識少,頭腦中沒有什么素材,自然作文就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可寫。
4.老師很少輔導學生,且批改作文過于粗暴。這易傷學生的心。有的教師沒有專門設置作文指導課,而是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布置作文和展示題目,對選材立意、布局謀篇指導更是少。在批改作文時,有的教師看到學生作文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就直接判重寫。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文沒有得到老師肯定,久而久之,重重復復地寫,使學生產(chǎn)生了厭惡情緒,心有怨言,漸漸地對作文產(chǎn)生恐懼。
5.評語粗糙,學生對寫好作文失望。學生的作文是他的勞動成果,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但是有的老師給的評語粗糙,言之無物,例如,“中心不突出”“語言不生動”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語,沒有眉批,學生不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需要怎么修改。作文經(jīng)常沒得到肯定,學生就會懶寫作文,甚至對作文產(chǎn)生厭惡。由于寫作文不愉快,長時間得不到解脫,漸漸地形成了作文恐懼癥。
那么,怎樣使學生克服作文的恐懼心理呢?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作文教學“診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動筆”。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克服“怕”的心理,使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體會到作文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一、讓學生有成功感
初中時期是青少年心智走向成熟的關(guān)鍵時期,此時,困擾學生的是想擁有的卻得不到,不想擁有的卻塞給他。學生希望獲得代表新的、比較活躍的事物。所以說他們寫作文也喜歡自由發(fā)揮。而事實卻是學生寫的與老師的要求又有沖突,這迫使學生大腦要進行多層次地思考,例如,怎么把作文寫好,能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同等等;希望自己寫出的作文,獲得公正的評價和稱贊,獲得同學和老師、家長的贊譽,等等。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求不宜過高,作文訓練要有階梯,梯級要小,讓學生在每一次作文中看到自己的成功,讓學生感覺到父母、老師、同學的認同,從而使學生喜歡作文,在作文中感受樂趣。
二、讓學生“樂于作文”,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要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觀察,寫好日記和周記,進而寫好身邊的人和事,學會在一大堆的人和事中選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學生作文圍繞主旨,自主選材,自主布局謀篇,自由發(fā)揮。學生作文時要置身于事件中,要設身處地地去想,心靈要有感應。這樣,學生通過感知陶冶情操,獲得教育,覺得作文并不可怕。
三、有序訓練,分層輔導,提高整體作文能力
初一的學生可以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踐“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使得寫作訓練有序進行。例如:記敘文訓練,基礎生要求寫好一事一中心的記敘文,要求:1.有明確的中心,材料與中心一致;2.結(jié)構(gòu)完整,前后照應;3.書寫整潔,語句通順。一般學生要求高一點,增加:中心突出,“一詳二略”,即作文要用三件事表達中心,其中一件詳寫,另外兩件略寫。優(yōu)秀學生要求再高一點,要寫好夾敘夾議的記敘文,在文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四、寫好作文批語,給學生一劑心理良藥
評語就是老師對學生作文的點評,也是老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途徑之一,老師通過學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學生的心聲,有的學生與家長發(fā)生矛盾,內(nèi)心抑郁,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人和合適的場所與人交流,這時作文和日記等寫作形式就可以幫上忙了。例如,筆者教過的小娟,在《媽媽,您好》的作文中,寫了自己的父母離婚后,非常想念母親,每到母親節(jié)前后都很傷心難過,以淚洗臉。筆者在她的作文寫道:“敘事條例清晰,主要內(nèi)容充分反映中心思想,有真情實感,我很感動。不過,結(jié)婚是成年人的事,他們有感情就在一起,反之就分開,誰對誰錯很難分清,但是,他們是你的父母,誰也改變不了。老師可以跟你的父母說說,讓你和你的母親過一個母親節(jié)?!苯?jīng)過筆者的努力,這個學生如愿與她的母親過母親節(jié)。此后,她上課越發(fā)精神,學習成績也有進步。因此,老師可以借助批改作文時了解學生心結(jié),多與學生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化解。
五、給學生一些容易觸及神經(jīng)的命題
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币_到此目的,必須從學生年齡特征去探索,給一些容易觸及神經(jīng)的命題,寫出真情實感。隨著年齡增長,初中生對社會認識有自己的觀點,對作文命題的反應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學生的情況,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給學生一個容易觸及神經(jīng)的命題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還保持著孩提時代的稚氣和純真,培養(yǎng)他們由多角度觀察事物轉(zhuǎn)為多角度多層次反映事物。不要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看到什么就寫什么,而要選擇有代表性地能夠反映某個觀點的人和事來說或?qū)懀瑢懗鎏孤?、熱血的作文。到了初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強了,考慮問題也比較全面,平時不出聲,喜歡扮“酷”。同時身體也開始成熟了,他們會經(jīng)常嘗試進入成年人的世界,也希望老師和家長把他們當作“大人”看待。因此,教師要給學生一些富于想象又帶有點哲理的題目。例如,《爸爸終于笑了》《我的視線》《生命的一刻》《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等,讓學生通過作文提升自己境界,讓心智走向成熟。雖然學生說理膚淺,但終歸學會說理了,這就是進步。只要堅持不懈地操練,永不放棄,就會“功到自然成”。所以,我們給初中生的作文題目要貼近生活,接近自然,降低難度,讓他們寫出有感觸的作文,讓他們明白作文就是寫身邊的人和事,贊美身邊的人,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古人說:“言為心聲?!痹诮滩闹校@樣的文章很多,如,《藤野先生》《出師表》《孔乙己》等,這些文章無不包含真摯的感情,讀者動容。因此,老師教學的時候帶著感情,學生學的時候也會帶著感情。這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觀察事物要帶著感情,那么,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帶著感情,從而就能寫出好作文。今年我班有個學生早上在一個下崗的阿姨的小店吃早餐,吃完了才發(fā)覺沒有帶錢,但是上課時間快到了,他非常著急,阿姨走過來,和藹地說:“忘了帶錢沒關(guān)系,先上課吧?!边@個學生把這件事寫在日記里,他在后面寫道:“這位陌生的阿姨送給我的不但是一份早餐,而且是一份人間的真情,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關(guān)懷”。
六、培養(yǎng)學生自覺閱讀、自覺寫作習慣
優(yōu)秀的學生有很強的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書籍是我們獲得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培養(yǎng)學生學會閱讀,并從中收集有價值的信息為自己所用。因為學生從老師那里只學到一小部分知識,大部分知識要通過個人的閱讀和實踐獲得。中學生必須學會閱讀,提高閱讀的能力,從而提高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能力,養(yǎng)成自覺閱讀,自覺寫作習慣。自始至終寫日記、積累素材,心中有典型事件,典型人物,隨時可以根據(jù)中心組織材料,布局謀篇,等等,誠如是,學生就不怕作文了。
參考文獻:
[1]葉奕乾.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shù)[M].漓江出版社.
[3]樸英.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J].師道:教研, 2013(2):134.
[4]蔡雎.作文教學結(jié)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J].神州,2011(11):158.
[5]庹斌.心理輔導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0(31).
[6]吳根華.淺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周刊, 201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