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仁云
摘 ? 要: 英語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語,在交際中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說話人恰當?shù)剡\用模糊限制語,可以避免武斷,委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本文以《傲慢與偏見》為例,依據(jù)關聯(lián)理論,從明示推理和語境效果分析女性語言中的模糊限制語,語用影響大致體現(xiàn)在人際協(xié)調功能、自我保護功能和優(yōu)雅禮貌功能。
關鍵詞: 模糊限制語 ? 關聯(lián)理論 ? 明示推理 ? 語境效果 ? 語用功能
一、引言
模糊限制語在言語交際中是一種常見的重要方法,在語言學界一直受到學者們的關注。女性由于受到社會、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在交際時會刻意斟酌、組織、修飾自己的語言,盡力使自己談吐含蓄得體、文雅禮貌,樹立良好形象,達到一定的話語交際目的。本文結合關聯(lián)理論,從小說《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1]著手,分析模糊限制語在女性語言中的語用體現(xiàn)。
二、模糊限制語概述
語言中存在大量模糊語言,模糊限制語是很重要的一種模糊語言。模糊限制語最早是由語言學家拉考夫(1972)提出來的,意思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2]。模糊限制語的廣泛運用滿足言語交際的實際需要,符合語言運用的基本原則。
通常模糊限制語可分成變動性模糊限制語和緩和性模糊限制語兩大類[3]。如sort of, almost, somewhat, to some extent, entirely, extremely, around, strictly speaking, essentially, in most aspects, roughly等。變動性模糊限制語可以改變話語原來的意思,或者對話題內(nèi)容涉及的范圍進行限定。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包括直接緩和語,如As far as Im concerned, Im afraid, I believe, probably, you know 等和間接緩和語,如As is well-known, It is said that, It is assumed that, 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等。當說話人不能肯定話語內(nèi)容的真實性,緩和性模糊限制語可以用來表示主觀猜測或者說話人間接引用別人說的話,使說話者肯定的口氣變得緩和,減少尷尬,避免沖突,達到說話人的交際目的。
三、關聯(lián)理論與模糊限制語
Sperber和Wilson(1986)在Grice的關系準則上提出了關聯(lián)理論,核心內(nèi)容是交際關聯(lián)與認知關聯(lián)[4]。在關聯(lián)理論框架下,交際是一個從明示到推理的過程,“說話人通過話語內(nèi)容向聽話人傳遞明示刺激,聽話人則結合該話語提供的信息并結合具體語境,在關聯(lián)原則的指導下進行推理,獲到最佳關聯(lián),從而實現(xiàn)交際意圖”[5]。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簡單地說,在交際中,說話者要有明示的行為,受話者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否則,彼此交往便很難進行。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符合關聯(lián)原則要求,說話者在言語交際中使用模糊限制語,受話者利用說話者的明示刺激,結合具體語境,努力取得最佳的語境效果,達到雙方的交際目的。
四、女性語言中的交際策略——模糊限制語
在社會地位、文化因素和自身性格等的影響下,女性在交際方法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6]。女性青睞于使用模糊限制語,這是因為模糊限制語在交際情境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結合小說《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1],具體分析這種交際方法的語用影響,如人際協(xié)調、自我保護和優(yōu)雅禮貌功能等,為女性交際成功做出一定的貢獻。
1.模糊限制語可以協(xié)調人際關系
女性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在人際交往中,她們會更加小心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言語交際中,女性擅長使用模糊限制語避免說話唐突和武斷,減少誤解,避免尷尬,協(xié)調和他人的關系。
在納日菲爾德莊園的第一場聚會上,達西的“傲慢”態(tài)度給伊麗莎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另一次舞會上,兩人再一次相遇,達西的傲慢態(tài)度有所改變,主動邀請伊麗莎白跳舞,可是跳舞時他卻一直緘口不言。根據(jù)當時的社交禮儀,跳舞時舞伴之間應該有對話交流。為了懲罰達西的不禮貌,伊麗莎白說道:我在談論跳舞,你總要說些什么吧。說話人伊麗莎白其實不是真心想和達西交談,從她話語傳出的明示只是想讓達西開口說話,于是她建議他去談論房間的大小等話題。說話人伊麗莎白使用了程度變動語“kind of”修飾枯燥無聊的話題,表示她對話題真實程度持有保留態(tài)度。聽話人達西根據(jù)說話人伊麗莎白的話語信息理解她的話語含義:她要他說什么他就說什么。然而,當達西開口說話時,伊麗莎白回答“很好!”,實際上,她對達西的反應并不滿意,所以接連用了“perhaps, may, a little, entirely” 等一大串模糊限制語間接地表達心中的不滿,并結束了兩人的對話[7]。
從對話中可以看出,說話人伊麗莎白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看似關聯(lián)性較弱,聽話人達西需要從看似不相關的話語中尋找到與認知語境的最佳關聯(lián),理解說話人伊麗莎白的真正交際意圖。雖然滿腹不滿,但是說話人伊麗莎白卻表現(xiàn)得較為得體,避免了彼此的沖突,間接地維護和協(xié)調了與聽話人達西之間的關系,同時暗示了她的交際目的——引導達西變得有禮貌。
女性面對異性追求者的表白又不能接受時,常常會使用一些談話技巧委婉地拒絕對方。小說中柯斯林對伊麗莎白的表白是非常經(jīng)典的一段人物對話,說自己的求婚是經(jīng)過伊麗莎白母親同意的,而且說出了一系列想和她結婚的理由,但是伊麗莎白在交談過程中沒有直接回絕他,對他的阿諛奉承表現(xiàn)出理智且很有主見。說話人伊麗莎白使用了模糊限制語“sort of”使話語顯得得體,避免話語內(nèi)容帶來武斷的效果,表達她自己并不是那種故意捉弄紳士、裝腔作勢的女性。受話人柯斯林根據(jù)說話人的明示刺激并結合具體語境找到了最佳關聯(lián):他被伊麗莎白拒絕了??滤沽钟X得比較狼狽,又不得不裝出一副紳士模樣,把談話繼續(xù)下去。說話人伊麗莎白機智地運用了模糊限制語,委婉地拒絕了受話人柯斯林的求婚,但由于兩人的婚姻觀不同,她不得不向柯斯林先生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避免了彼此的沖突,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系。
2.模糊限制語可以維護自尊
布朗和賴文森(1978)指出“面子”就是每一社會成員盡力為自己贏得的在人們心目中的“個人形象”。面子理論認為,在人際交往中,交際者運用不同的交際策略保護面子,實現(xiàn)交際目標[8]。女性天生多疑、猶豫不決等性格導致她們在言語交際中會注意措辭,常常使用模糊限制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維護個人形象。
小說第三十六章中,伊麗莎白看了達西的信之后,思緒萬千,百感交集,覺得他們之間有太多的誤會需要解開。當兩人單獨在一起散步時,伊麗莎白鼓起很大的勇氣向達西道歉。伊麗莎白的話語里使用了模糊限制語“very”“may”“most”“gratefully”“should”等,這種言語技巧一方面表達了因為自私而傷害了達西的歉意,另一方面維護了一個有教養(yǎng)而又聰明女性的自尊。說話人伊麗莎白提供的話語信息讓聽話人達西很容易理解說話人的話語含義,即伊麗莎白主動道歉意味著對達西的偏見發(fā)生了改變,達西感到欣慰。
賓格雷小姐對達西先生懷有仰慕之情,利用達西先生給妹妹寫信時和他交談。賓格雷小姐先是讓達西先生轉達對她妹妹的問候,達西先生默不作聲。于是,賓格雷小姐根據(jù)達西先生的反應結合語境推理得出的最佳關聯(lián):達西先生似乎沒有同她交談的欲望。這時,說話者賓格雷小姐巧妙地用了模糊限制語“I am afraid” 迅速引起新的話題,弱化了轉換話題時的唐突性,減少了對方的反感。同時,她希望聽話者達西先生愿意把談話繼續(xù)下去,更重要的是掩飾她在達西先生面前的不自信,避免了兩人談話時的尷尬,維護了自己的顏面。
3.模糊限制語可以展示高雅、禮貌的氣質修養(yǎng)
禮貌是人類文明的標志,講究禮貌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質修養(yǎng)。在言語交際中,講究禮貌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英國語言學家G. Leech (1983) 對言語交際中的現(xiàn)象進行了較深的研究,得出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常常遵循“禮貌原則”。
社會及周圍環(huán)境對女性的要求往往不同于男性,人們往往覺得女性應該是溫柔的、賢淑的,而且具有高雅、禮貌等品質。因此,女性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努力要求自己盡力保持良好的氣質和風范滿足世俗的眼光,其中一種好的方法是借助運用語言技巧體現(xiàn)女性的高雅氣質和良好品質。從這點來看,模糊限制語的使用算作女性展示自我和維護他人顏面的有效交際方法[9]。
小說第四章中,那次舞會后,Jane向妹妹Elizabeth夸贊Bingley。平時Jane不喜歡贊揚Mr. Bingley,這次,當她和妹妹伊麗莎白獨處的時候,她告訴Elizabeth說Bingley是一位紳士,言行舉止表現(xiàn)得很得體。
發(fā)話者Jane把話語明示傳達給聽話者Elizabeth,讓她很容易建立話語信息的最佳關聯(lián),即Jane對Mr. Bingley有愛慕之情。聽話者Elizabeth在回應說話者Jane時,運用“more, about,certainly”等模糊限制語使肯定的口氣趨向緩和,間接地表明了她對Jane的婚姻觀的態(tài)度,既避免了沖突,又樹立了禮貌、文雅的美好形象,讓姐姐Jane更容易接受,同時實現(xiàn)了Elizabeth想通過這種交談方式鼓勵Jane追求自己的幸福的話語交際目標。
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后,沒過多久,他便開始向她最好的朋友——夏洛蒂小姐求婚,夏洛蒂沒有顧及伊麗莎白的感受,竟然答應了他的求婚。盡管夏洛蒂向伊麗莎白解釋了他們結婚的理由是因為她想盡快擺脫老小姐(spinster)的困境而找到“歸宿”,但兩閨蜜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不是那么融洽。當夏洛蒂準備邀請伊麗莎白到他們家里做客時,她不確定伊麗莎白是否愿意見到她的新婚丈夫柯林斯,她們之間的對話如下:
說話人夏洛蒂在話語中使用了模糊限制語“shall”“very”調節(jié)談話時尷尬的氣氛,希望兩人今后繼續(xù)用書信聯(lián)系,聽話人伊麗莎白從說話人的話語信息中很容易判斷出她的言外之意——維持兩人友好的關系。雖然聽話人伊麗莎白對說話人夏洛蒂很失望,甚至在心里對自己說:夏洛蒂怎么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但是,面對夏洛蒂的請求,她沒有拒絕,反而用模糊限制語“certainly”禮貌地回答了對方。接著,出于禮貌,夏洛蒂也沒有強迫伊麗莎白直接接受她的邀請,而是用模糊限制語(情態(tài)動詞)“will”委婉地提出了試探性的建議:你是否愿意去我家做客呢?這樣的請求可以讓伊麗莎白有更多的選擇余地。作為聰明、有教養(yǎng)的女性,伊麗莎白巧妙地運用了一系列模糊限制語“shall”“often”“I hope”回應夏洛蒂的邀請,讓自己激動的心情平靜下來,調整好負面情緒,在夏洛蒂面前展示了做人的基本原則:講究禮貌。從兩人富有個性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女性雙方的言語交際能力很強,把模糊限制語作為一種策略能夠幫助她們達到真正的交際目的。
五、結語
從關聯(lián)理論交際觀來看,對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理解是一個從明示到推理的過程,說話人的話語內(nèi)容作為明示刺激,聽話人通過說話人的話語內(nèi)容和語境假設進行推理以便獲取最佳關聯(lián),獲得交際成功。言語交際中,模糊限制語的恰當使用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技巧,可以充分展現(xiàn)女性特有的話語風格和語言魅力。模糊限制語在小說《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1]中的語用體現(xiàn)就能證明這一點。
參考文獻:
[1]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2]George Lakoff. Hedges: A Study of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 Philosophical Logic, 1973 (04).
[3]何兆熊.語用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lackwell, 1986.
[5]何自然,冉永平.關聯(lián)理論——認知語用學基礎[J].現(xiàn)代外語,1998(03).
[6]楊小敏,孫靜.探析女性語言中的模糊言語[J].文教資料,2008(05).
[7]王鵬,孫斐然.女性語言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探析[J].棗莊學院學報,2009(03).
[8]Brown, P., & Levinson, S. (1978).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E.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p. 56-31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9]李韌.女性語言中模糊限制語的人際功能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0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研究項目“關聯(lián)理論框架下女性語言中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分析——以《傲慢與偏見》為例”(SK103762015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