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
在我35年的語文教師生涯中,從未擁有過學?;蛘呓逃种付ǖ膸煾?。剛參加工作的前幾年,鄉(xiāng)村中學中還未曾推行師徒結對,也不存在集體備課、推門聽課等教研行為。等到擁有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后,雖輾轉了三所學校,也都未將我視作需要培養(yǎng)的教學新手,而是當作所謂的教學骨干正常使用。
但這并不等于我未曾得到過師輩或者同輩的指點與提攜,事實上,我?guī)缀踉诿恳淮握n程改革或者教法變革的關鍵時期,都有幸“結識”了大量的學界精英。借助于他們傳遞過來的能量,我才得以跌跌撞撞地跟上時代的潮流,幸運地閱讀了一些應該閱讀的專業(yè)書籍,寫作了一些應該思考的教學文章,開設了一些具有探索特性的研究課,出版了十余部教育教學著作,成長為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和省教學名師。
我“結識”學界精英的方法有三:首先是閱讀能夠搜集到的名師課堂實錄、教學論文或教學專著;其次是借助網(wǎng)絡論壇,和全國各地有思想、有才華的同行“華山論劍”;其三是利用外出學習或講學的機會,拜訪各地的語文學科教學名流,在交流討論中汲取他人智慧。此三類精英,我皆視之為我的專業(yè)發(fā)展之路上的貴人。
此種成長經(jīng)歷,讓我對教育期刊或教育書籍的寫作者始終充滿了敬畏,亦讓我對那些在網(wǎng)絡上東沖西撞、為了一個課案而纏著某個名師爭辯得臉紅脖子粗的教育新人充滿了喜愛,更讓我在現(xiàn)實的教育情境中始終以一種近乎迫切的期盼尋覓著志同道合者。當歲月的風霜逐漸染白了雙鬢之時,這些復雜的情感已然逐步凝結為一份難以釋懷的教育情結,督促著我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尋覓并培養(yǎng)語文學科的“金童玉女”中,我期望用我的綿薄之力,為年輕而有追求的同行搭建一條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徑,為已然“百病纏身”的語文學科教學引入一份富含教育情懷的青春活力。
一、你若有光,我必視你為星辰
2013年前后,已經(jīng)紅火了十年的教育在線論壇在成就了數(shù)十位名師的輝煌事業(yè)之后逐漸趨于寧靜。我擔任版主的語文沙龍中,高水準的學科原創(chuàng)性教學論文已較為少見。論壇上更多出現(xiàn)的,是各路“諸侯”已經(jīng)發(fā)表在各大期刊上的學科教學論文。這期間,我注意到了一位比較活躍的網(wǎng)友“也無風雨也無晴”,他幾乎對所有的教學論文都做了認真的研讀,總是認認真真地將自己的閱讀感悟跟帖發(fā)在論壇上。當然,他的很多觀點都不太成熟,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局限。隔三差五地,他還會發(fā)幾個主題帖,游記類散文為主,文筆很清新,也很唯美。我根據(jù)經(jīng)驗推定,這應該是一位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老師,而且是個熱愛詩歌的年輕男教師。
在論壇上針對他的主題帖和跟帖進行了幾次點評之后,他開始給我留言,向我索要QQ號,說是想請我?guī)退匆粋€教學設計。因為他就要去中學實習了,在準備一個教案,不知道是否適合現(xiàn)在的中學教學。加為好友后閑聊,才知道他是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定向師范生,大三,真實姓名是劉堯。他因為在圖書館借閱了我主編的《與優(yōu)秀教師同行》,又網(wǎng)購了我剛出版的新作《語文教師的八節(jié)必修課》,才根據(jù)我在書中提供的相關信息,追蹤到了教育在線論壇。
那時,我對國內(nèi)在讀大學生普遍沒有好感。我見到太多的大學生,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就抱定了要把中學六年的損失補回來的心態(tài)大玩特玩,不是沉溺在游戲中難以自拔,就是忙于談戀愛或者游山玩水。就算有少數(shù)認真讀書的,也多是為了考各種證書,為將來的就業(yè)做準備。像他這樣有點空閑便泡在圖書館或者教育論壇上,和天南海北的語文同行聊教育、探討教學技法的準語文教師,實屬鳳毛麟角。
我對他陡生好感,很樂意地研讀他發(fā)給我的教學設計,盡我所能提出修改完善的方案。后來,我時常會通過QQ傳一點語文教學的文章給他,他也會把他在實習中的一些思考寫成文字發(fā)給我看。這段時間內(nèi),我出版了四部教育教學著作,他都買了閱讀,并寫了很多心得體會。
2014年夏,他師大畢業(yè),依照協(xié)定回到了家鄉(xiāng)寶雞,做了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開始督促他閱讀教學理論著作,同時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論文。他對語文教學很癡迷,買了錄音筆錄制自己的課堂,做成課堂實錄反復研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我也針對他的課堂實錄提出我的想法,盡量幫助他確立語文學科的課程意識,促使其起步處的教學便能夠走在語文課程的應有軌道上。他進步近乎神速,工作第二年便在市里的教學競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贏得了當?shù)孛麕煹男蕾p,被接收為市級名師工作室最年輕的工作教師。
我深知,人的成長終究會遭遇惰性,尤其是在小范圍內(nèi)贏得一定的聲譽之后,更容易滋生自滿甚至自傲之情。為了幫助他更好地成長,我利用手頭上正在做的一個公益項目,將他帶入了新教育星火教師公益培訓團隊。這個團隊,由十余位江浙特級教師構成的導師團和三十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構成的“星火”學員組成。團隊堅持每周提交一篇教育文章,每月開展一次線上網(wǎng)絡研修,每年舉行一次線下集中研修等主題培訓活動。將專家引領和自主發(fā)展相結合,全方位推動“星火”學員的健康成長?!靶腔稹睂W員中有一位老師獲評為湖南省正高級教師,一位老師獲評為成都市特級教師,一位老師考取了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兩位教師獲得“馬云鄉(xiāng)村教師獎”,這是都是后話。
在這個團隊中,他成了人人都喜歡的小弟弟,也成了激勵更多“星火”奮發(fā)前行的動力源。那些已經(jīng)工作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學員,面對了只工作兩三年便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他,無形中便擁有了一種精神威壓。而他也在這個團隊中收獲了更快發(fā)展的力量。這些從全國各地“濃縮”而來的精英,較之以他在現(xiàn)實中奮斗的那片土地上的教師群體,實在是具有了太多的正向能量。
每年的暑期集中研修,短短的三天時間,是我們師徒難得的團聚日。這三天中,我要求他申請擔任活動主持人,要求他在研課中積極發(fā)言,要求他認真做好分配給他的活動日報的采編。他還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攝影特長,拍下了研修中的很多精彩畫面。用他和其他“星火”學員的話來說,每年的研修雖只三天,卻能夠清晰地聽見自身成長拔節(jié)的聲音。
他曾在一篇教育隨筆中,用這樣的話語來表達他的收獲:“印象深刻的是星火研修時和師父晚上一起散步,暢談愉快。短暫的小徑,對我的語文成長卻是未來長路的指引。那時候對我最重要的是理清了語文的很多本質性問題。記得師父教我研究適合自己風格的名師,把課堂實錄轉化成教學設計。這個成了我后來成長中一個很重要的法寶?!?/p>
2014-2018的四年間,他讀了很多的書,寫作了很多的教育教學文章,也陸續(xù)在報刊上發(fā)表了一些文字。他的課,已超過很多工作二十年的教師。
2018年,他渴望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在依約賠償了相關費用后離開了寶雞,來到了上海,追隨一位著名特級教師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現(xiàn)在,他在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下,開發(fā)了初中階段的古詩詞課程和華東地區(qū)部分名勝古跡的游學課程。他的語文教學天地,正朝向無限廣闊的未來鋪展而去。
最讓我欣慰的是,在這一路的奮斗中,他始終堅守了那份教育初心,始終在認認真真地做好語文教師的份內(nèi)工作。
為了給予他一定量的刺激,我在2018年時,將又一位極為優(yōu)秀的年輕教師引入了“星火”學員團隊,讓他們在比學趕幫中互相激勵、共同發(fā)展。
二、你欲放歌,我自撫琴伴君吟
被我引入“星火”學員團隊的這“又一位極為優(yōu)秀的年輕教師”,是我現(xiàn)在工作的學校中的一位90后,姓仇,芳名丹青,比我閨女還小兩歲,我戲稱她是我家二閨女。湖南人,天津師大畢業(yè)時,放棄了保研的機會,直接踏上了三尺講臺。
進入學校的第一年,學校給她安排了一位師傅。她一開始只跟了自己的師傅后面聽課,聽一節(jié),上一節(jié)。但她似乎不滿足于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和語文組同仁稍微熟悉后,便拎了張小凳子四處蹭課。我因為不在語文組辦公,和她接觸極少,她在開學一個月內(nèi)并未走進我的課堂。我也沒去聽她的課。
學校的慣例,新教師踏上講臺的第一個月,總要面向教研組全體成員開設一節(jié)匯報課。她的第一節(jié)匯報課,教的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那節(jié)課,她將教學重心放在蘇詞豪放風格的鑒賞之上,通過反復誦讀和抓能夠體現(xiàn)豪放特征的詞句而串聯(lián)起整節(jié)課的活動。課堂上,教師注意了對學生個體解讀的鼓勵,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認知經(jīng)驗。從我的視角看她這節(jié)課,雖然存在著文本理解較為淺近、詞作賞析存在碎片化等不足,但她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的從容自信、她出眾的口語表達能力、她對學生自主學習品質的精心呵護,都給我留下了極好的第一印象。我甚至認為,這是我近二十年以來經(jīng)歷的三所學校中遇到的最具培養(yǎng)價值的語文新人。
課后點評時,我充分肯定了她所擁有的難得的教學素養(yǎng),也指出了她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主要是語文學科的課時目標定位和文學作品的整體性閱讀感知。她順勢提出想跟著我聽課。我自然表示歡迎。此后,或許只是第二天,她便拎著她的小凳子出現(xiàn)在我的課堂上。每節(jié)課結束時,她都會在教室外等著我,我總要將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意圖分析給她聽。我對課文的解讀往往超越教學參考書中的預設內(nèi)容,更加偏重于基于常識的人情人性分析。這一點,常常讓她感觸備課時未曾想到。
熟識之后她告訴我,她其實很早就“認識”我。當她大三實習時,為了研究她需要執(zhí)教的《項脊軒志》,她就在中國知網(wǎng)上下載了我的文本解讀論文,然后又追蹤閱讀了我的其他論文和論著。她說她大學時的電腦中,就專門建有一個文件夾,用來收藏我的教學論文和課堂實錄。其中,她收藏的我在貴陽執(zhí)教的《登高》課堂實錄,還在她畢業(yè)求職時成了她的“幸運星”。她恰好抽到了這首古詩,在極短的備課時間內(nèi),只能參照我的教學流程進行說課,最終順利成為我的同事。
她在工作的第一年,幾乎每周都要聽我?guī)坠?jié)課。我則大體上保持每半個月聽她一節(jié)課的節(jié)奏,觀察她的課堂變化。后來她執(zhí)教《荷塘月色》,執(zhí)教《林黛玉進賈府》,雖依舊存在文本解讀淺近的缺陷,但教學流程日漸精致,課程意識逐步增強。這一年,她參加市里的教學基本功大賽,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她錄制的視頻課,在“一師一優(yōu)課”中被評為部級優(yōu)秀課。她在一年時間內(nèi)取得的成就,已經(jīng)超過很多工作十余年的教師。
她開始第二年的教師歷程時,原來的師傅休產(chǎn)假已數(shù)月,她順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徒弟。我把她納入我的名師工作室中,成為工作室內(nèi)唯一一個沒有骨干頭銜的初級職稱的新教師。在工作室中,我不斷給她分派各種任務,一方面安排她經(jīng)常性外出學習觀摩,另一方面督促她參加各種教學競賽和論文競賽。她極為勤奮,常常為了做好一個課件而忙活到深夜兩三點鐘,第二天一早又“滿血”地活躍在早讀課的講臺上。
她工作的第三年,執(zhí)教高三畢業(yè)班。我對她的要求相對功利:站穩(wěn)講臺,取得高考的優(yōu)異成績。她幾乎是全身心投入教學,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果,贏得了社會和學校的一致認同。再返回高一時,她以僅三年的工齡,便擔任了學校頂尖的重點班的語文教師。這個班的教學壓力特別大,大多數(shù)教師教不了,少部分骨干教師不愿意教。
她的文字功底很好,又不懂得拒絕,很長一段時間中,學校很多處室都找她寫各種材料,嚴重分散了她的精力。我知曉這個情況后,利用自身的某種特權幫她擋住了一些份外之事,監(jiān)督她集中注意力研究學科教學。這期間,整本書閱讀教學漸成風尚。我要求她大劑量閱讀能夠搜集到的所有關于整本書閱讀的論文和專著,同時開始研發(fā)自己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課案,力爭成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領航者。
經(jīng)過三四年的摔打,她在教學、教研、教育活動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為此也引起了少部分人的嫉妒。為了幫助她跳出小范圍內(nèi)的名利得失,從更廣闊的視野中審視自身的成長,我把她也帶入了新教育星火教師公益團隊。在團隊中,她無論日常工作多么繁忙,都不得不被督促著完成每周的專業(yè)閱讀和專業(yè)寫作、參加每月的培訓。她因為擁有了三十余位“尺碼相同”的人,便不但能夠清醒地定位自身的成績,而且能夠自覺地放下各種雜念,只瞄準前路的“明亮那方”而奮力前行。
三、搭臺唱戲,此曲只為語文聽
當我把劉堯和仇丹青都引入了新教育星火教師公益團隊之后,他們便不再只是我的徒弟,也成了我的伙伴。在團隊中,我們雖然名義上是導師和學員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個全新的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我督促他們讀的書,我必須同步去讀,去思考,然后才好共同交流。他們寫的文章,我必須一句句推敲,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修改意見??梢哉f,這時的我們,已經(jīng)互為學習者。
我開始致力于幫助他們形成相對清晰的語文課程意識。首先是要求他們閱讀諸如《語文科課程論基礎》《后現(xiàn)代課程觀》等理論著作。然后是帶領他們研究全國各地的語文名師的課堂實錄,從這些實錄中尋找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或應該注意的問題。我這樣做,也是為了消除他們內(nèi)心中的名家崇拜,幫助他們確立“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治學品質。第三步是要求他們盡可能多地把握各種展示課、競賽課甚至家常課的機會,在課堂上積極踐行自己的教學思考,把課堂教學磨煉成熟。第四步是撰寫教學案例評析的論文。我把我在全國各地執(zhí)教的展示課的課堂實錄交給他們,讓他們寫出分析點評的文章。這期間,劉堯發(fā)表了兩篇課評,仇丹青的兩篇教學感思獲得了省級論文比賽一等獎。
劉堯更換工作環(huán)境,進入上海工作之后,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處于極度不適應中。內(nèi)地和上海的文化差異,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便是從課程設置到教材定位、教學法運用等都迥然不同。這段時間他很恍惚,我對他的要求就是多向學校中的語文名家學習,多投入精力研發(fā)屬于自己的活動課程。現(xiàn)在,他終于走過了最艱難的適應期,在大上海的講臺上站穩(wěn)了腳跟。
相比于劉堯,仇丹青或許擁有了更多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當她用三年時間走完從職之初的浪漫期之后,她沒有遭遇到令大多數(shù)人痛苦迷茫的幻滅期,便直接進入了職業(yè)的成熟期。她在教學上已無需我再作太多的幫扶。我能夠做的,就是督促她讀書和寫作,督促她參加各種活動,經(jīng)風雨見世面。國家語委主辦的經(jīng)典誦讀大賽活動開始時,我鼓勵她積極報名,協(xié)助她認真?zhèn)湔n,為她作誦讀示范。她自然也是竭盡全力,最終獲得了市級特等獎和省級二等獎。和她一起參加教研活動時,沒有新想法,便說給她聽,并要求她將其整理為論文。目前,她已在《中學語文》《師道》等雜志上發(fā)表了數(shù)篇文章。她的《邊城》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也被收集到《中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華東師大出版社)中?!罢Z文報杯”全國優(yōu)秀課競賽活動在揚州舉行時,我安排她觀摩了全部賽事。我還帶著她和工作室其他教師一起遠赴安徽、湖南、河南以及江蘇省內(nèi)的鹽城等地參加工作室聯(lián)盟活動。在需要各工作室派代表進行主題發(fā)言時,我習慣于讓她打頭陣,逼迫著她學會現(xiàn)場即興演講?,F(xiàn)在,她已有膽量有能力在完全脫稿的前提下,針對語文學科教學作長時間的自由演說。
再有五年時間,我便面臨著退休。我不知道,未來的五年中,我是否還會遇到劉堯、仇丹青這樣的既有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又有難得的教育情懷的青年才俊。如我這般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的骨子里流淌的多是一份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浪漫情懷。我希望我目之所及的教育行業(yè)中盡是胸懷崇高理想追求的年輕人,但我又不無遺憾地發(fā)現(xiàn),在日漸功利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真正愿意潛心鉆研教育教學、真正樂意把教育教學當作一份事業(yè)去用心經(jīng)營的年輕人實在不是大多數(shù)。好在還有劉堯、仇丹青這樣的“星火”教師,我在他們身上既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模樣,又看到了當下教育的希望,還看到了未來教育的值得期待。我深信,未來的二十年間,劉堯、仇丹青這樣的教育領域中的金童和玉女,一定會成為最耀眼的教育明星,閃耀于中國教育的遼闊天際。那時,古稀的我會滿懷幸福地眺望著他們的光明,為他們乃至為中國教育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作者單位:江蘇儀征中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