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孫秀邦 朱啟法
摘 要:為提升皖南煙區(qū)煙葉品質和煙農種植效益,實施特色香型煙葉進口替代種植項目,自2004年起皖南地區(qū)開展了大規(guī)模推廣煙稻輪作、農戶適度規(guī)模種植和一系列栽培技術改良試驗示范。該文根據2004—2017年皖南煙區(qū)地膜覆蓋移栽技術試驗推廣與實踐,總結了該技術的栽培要點、安全移栽期的氣象指標和農技服務方法,分析了其對煙葉優(yōu)質適產栽培的實際效果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氣象指標;皖南煙區(qū)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7-0042-02
皖南煙區(qū)經過近10多年的發(fā)展,當前煙葉的規(guī)?;N植面積穩(wěn)定在8000hm2。過去,皖南煙葉播種一般以春季開始,幼株生長期常遇梅雨洪澇,品質形成期常遇高溫伏旱,導致煙葉品質下降。自2004年起,皖南實施煙葉集中規(guī)模化煙稻輪作、農戶適度規(guī)模種植的模式,推廣煙葉冬季大棚溫室集中育苗、春季地膜覆蓋移栽,煙葉品質和煙農種植效益大幅提升,并形成了我國著名的“焦甜香”皖南特色煙葉生產基地。為實現我國高檔特色香型煙葉進口替代,“皖南煙葉地膜覆蓋移栽技術”發(fā)揮了地膜覆蓋增溫和高壟降漬農田小氣候效應,提高了春季農田地溫,降低了連陰雨危害,充分利用了皖南梅雨前的光、熱、水條件,完成了煙葉品質形成關鍵期的生長過程,規(guī)避了梅雨洪澇和夏季高溫對煙葉品質的不利影響,解決了困擾皖南煙葉品質提升的氣候障礙。同時,地膜覆蓋移栽煙葉使得煙葉生長期提前,僅占用皖南雙季早稻的生長時段,在提高煙葉品質同時也改良了水稻田土壤條件。
1 技術要點
1.1 整地起壟 采用大型機械在移栽前結合施條基肥直線起壟,注意水田順水起壟,漬水田增起橫壟隔開,旱田橫坡起壟;要求一次成壟,壟體疏松,表土細碎,壟型飽滿;水田壟高一般32~35cm,旱地一般30cm,壟體按寬60~70cm,溝寬40~50cm,行距120cm,株距45cm,每穴1株的移栽密度,過長田塊起腰溝。
1.2 地膜覆蓋 選用幅寬110cm拉力好的地膜,采用覆膜機,一次完成移栽鋪膜作業(yè),膜面松緊適中。膜下移栽當天蓋地膜,當天移栽;膜上移栽則提前蓋好地膜,用移栽器移栽,提高移栽效率。
1.3 安全移栽期的氣象指標 地膜覆蓋移栽煙苗的適宜安全期指標為:大棚播種后日積溫≥400/450℃·d(膜下/膜上移栽),日平均氣溫開始穩(wěn)定≥10/12℃,最低氣溫≥3℃;移栽天氣與要求:陰天和小雨天全天栽,晴天早晚栽,大雨冷凍天氣不宜栽,“冷尾暖頭”天氣抓緊栽;注意在土質較黏重的地塊,雨后不馬上栽。
1.4 移栽
1.4.1 選苗 移栽前要對煙苗進行挑揀分類,去掉病苗、弱苗和高腳細苗,保證移栽煙苗整齊一致。
1.4.2 做到“四帶” 做到當天起苗,當天帶土、帶水、帶肥、帶藥栽深栽實移栽。
1.4.3 注意護苗 取苗、運苗、移栽時做到輕取輕放,力求保持煙苗的完整和活力,提高煙苗成活率;
1.4.4 保證齊苗 同一連片煙田(地)集中在1~2d內完成,保證同片煙株生長整齊一致。
2 示范推廣
地膜覆蓋移栽技術的示范推廣由皖南煙葉公司和縣市區(qū)煙葉局、煙辦、氣象局分工負責。
2.1 煙葉公司和農業(yè)部門 在各鄉(xiāng)鎮(zhèn)確定示范戶和示范地塊,組織召開現場會現場指導,在高起壟、移栽關鍵時期進行現場觀摩,把握關鍵技術,確保示范工作成功;根據氣象部門適宜移栽期預報,及時組織煙農開展大規(guī)模移栽工作,力爭在有利的天氣時機下完成移栽工作,確保不誤農時。
2.2 氣象部門 負責收集煙葉種植主管部門負責人、煙農信息,及時通過電視、短信群、微信群等方式發(fā)布移栽期前后天氣預報;依據觀測的煙苗生長發(fā)育進程和天氣趨勢預報,制作發(fā)布煙葉移栽適宜(安全)期預報;深入示范推廣點、重點種煙大戶進行及時指導和服務。
3 小結
3.1 推廣效益 以2017年為例,根據皖南煙葉公司測算,利用地膜覆蓋移栽煙葉栽培模式,煙葉平均收購價26.5元/kg計算,水稻收購價2.7元/kg,扣除地膜覆蓋移栽增加的地膜及相應人工等成本費2700元/hm2左右,扣除規(guī)避的防災減災效益按750元/hm2計算,煙農年度平均凈增收比種植雙季水稻效益提升約15000元/hm2。
3.2 適用地區(qū) 皖南地區(qū)沖積平原及附近丘陵地區(qū)為最適宜種植區(qū),主要適用于:(1)傳統(tǒng)雙季稻種植區(qū)域;(2)通過土地治理適宜開展煙稻輪作的地區(qū);(3)希望通過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實現產業(yè)調整和規(guī)模種植效益的地區(qū);(4)山區(qū)旱地,河湖江邊地勢低洼易澇地區(qū)為不適用區(qū)。
參考文獻
[1]張國,張惠林,朱啟法,等.皖南焦甜香特色優(yōu)質煙葉研究開發(fā)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21):107-108,155.
[2]江春,田晶晶,宗成青.皖南煙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42(18):5771-5772,5774.
[3]李龍.皖南煙葉農藝特性及栽培技術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3):64-65.
[4]李龍,孫秀邦,鳳寶文,等.皖南煙葉大田期氣候條件動態(tài)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3,27:1-6.
[5]李龍,鳳寶文,田青,等.皖南煙葉光合作用特征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7):30-32.
[6]李龍,鳳寶文,張民蓓,等.皖南煙葉生產農用天氣預報服務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16:9024-902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