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 要:近年來,企業(yè)對所聘用人才的崗位技能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中職生職業(yè)技能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此使得中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分案上產(chǎn)生了大的改動。為了讓學生在走向社會時更加從容淡然,很多學校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師教授模式,改而采用“體驗式教育”方法,來促進中職生職業(yè)技能的提升。本文通過對“體驗式教育”概念的分析,闡述了“體驗式教育”在中職生德育培養(yǎng)、社會技能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育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最后結合“體驗式學習”的原則總結如何對中職生進行“體驗式教育”。
關鍵詞:“體驗式教育”;中職生;重要性
一、何為“體驗式教育”
“體驗”即為身臨其境的體驗、親身經(jīng)歷的驗證。現(xiàn)在我們面臨的是一群十五六歲的中職生,相對于坐在教室聽著教師慷慨激昂的講授知識,能夠“擼起袖子”親自站上那個位置更讓他們熱血沸騰。那么這種“體驗式教育”在相對意義上是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拘泥于課堂上的“教授”,而是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與“學”相結合,使得學習的知識在實踐中更加快速、以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勢進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框架中。從本質上講,則是在親身經(jīng)歷、親自驗證中獲得科學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更好地掌握技能。
所以,我們要在中職生的教育中,利用好職業(yè)技能生活化的特點進行體驗式教學。這既是時代背景下對中職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中職生職業(yè)技能的重要形式,更有眾多院校已開始實施,值得借鑒推廣。
二、“體驗式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德育素質
近幾年,眾多學校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視。相對其他高中院校,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加重要,也更加棘手。中職生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上相對于普通高中生來說會相對薄弱。生活環(huán)境大多比較復雜,素質教育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一方面來說,中職生在其復雜的生活背景下形成的心理會更加敏感脆弱,長期得不到學校和家庭的重視,使得學生往往產(chǎn)生自卑心理。因成績不理想,與期待的高中失之交臂;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與同學差距大;因擺脫了家長對自己的束縛,在自由的空間里逐漸迷失等。另一方面,中職生以主要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為主,學生也是抱著學好一技之長將來謀生的心態(tài)來到學校,但也恰好忽略了中職生在德育教育中關于愛國情懷,關于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yè)操守和法律條例方面的培養(yǎng)。再加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多是因循守舊,采用傳統(tǒng)的大班上課的模式,使得德育只是流于表面,學生并沒能通過此種教育有所收獲。那么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體驗式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以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背景下,進行角色扮演或者真正進入某個角色,在體驗中深刻理解角色的定位,以及此角色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義。從而對這個設定的角色有新的認知,形成更加成熟的價值觀。在此過程中,學生在認知此角色的基礎上,也接觸到了與之相關的行業(yè)、崗位,那么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就更加全面,對是非善惡的認知上也能夠更加客觀。
除此之外,提升德育素質的同時,能夠提升學生們的情商。情商在現(xiàn)在的社會尤為重要,在崗位職業(yè)技能過硬的基礎上加之情商的幫襯,猶如猛虎添翼。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人脈關系網(wǎng)絡,我們身處其中一個小小的角落,但龐大的網(wǎng)絡又與我們息息相關。在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有更好的自知能力,不會在龐大的社會網(wǎng)中迷失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良好的表述方式是成功溝通的重要砝碼,能更有效的提升表述方式。
(二)培養(yǎng)社會技能
1.提升融入社會的能力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和競爭壓力,學生必須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但在現(xiàn)實中,很多中職畢業(yè)生在畢業(yè)的時候,缺少這種能力。分析原因無非是以下三點,其一是由于畢業(yè)時中專畢業(yè)生的年紀偏小,他們的社會經(jīng)歷較少,對于社會的認知還不夠,初入社會,會出現(xiàn)不適應,無法真正融入;其二,學生年輕氣盛,擁有遠大的抱負,卻因缺乏施展的舞臺而灰心喪氣;其三,學生對所學專業(yè)、所從事職業(yè)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但是,不在社會上站穩(wěn)腳,打好根基,怎么能放開去創(chuàng)造和拼搏。那么“體驗式教育”就是這個讓學生打根基的過程。通過設定場景將學生提前放置在某個社會崗位上,加上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和更好的接受度,學生會在不斷的體驗中,摸索出社會的基本準則,并鉆研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社會標準,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2.提升崗位認知和崗位技能
中專生的專業(yè)與畢業(yè)后的工作崗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關聯(lián)的。若是在真正走上崗位時,僅是學習了課本知識,未能實踐,那么對崗位在職責上、突發(fā)事件的預防和崗位所需技能上都存在認知偏差。拿學前教育專業(yè)舉例子,這個專業(yè)重點的工作對象是學齡前兒童,兒童的心理是多變的、不定向的。如若發(fā)生的事件是學生未在書本體現(xiàn)過的,那應該靠什么解決?經(jīng)驗豐富的幼兒教育經(jīng)驗能夠判斷出這件棘手事件背后的真實問題和關鍵點,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另外,雖然學前教育是小朋友在學齡前接受的基礎教育,但俗話說“三歲看老”,在這個階段,恰好是小朋友們?nèi)^逐漸建立的階段,此時幼師作為小朋友明確意義上的第一位教師,起到的作用和意義十分重要。若不能認知自己所在崗位的崗位職責,產(chǎn)生的后果是巨大的。
(三)培育創(chuàng)新思維
“體驗式教育”首先改變的是學生對于學習的看法。傳授知識從“授人以魚”變成“授人以漁”,教學從原本的“教”變成了學生“學”。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屬于教師將知識強制性的灌輸給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甚至于學生自身,只會注重平時的成績和排名,忽略了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和高尚的情操,限制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鍛煉?!绑w驗式教育”就是允許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出現(xiàn),促進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出現(xiàn),課堂也不再僅僅是相對較乖、較聽話的學生們的陣營,而是提供無限可能,創(chuàng)新思維不再僅僅是一個流于表面的口號,而是真實存在的,允許課堂上或實踐中有與眾不同的聲音,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并支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就是要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們多年來固有的思維模式,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如何對中職生進行“體驗式教育”
我們想要運用“體驗式教育”,就要把握好體驗式教育的原則,即主體原則、活動性原則、探究性原則和生活化原則。
首先我們要分清“體驗式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例如在《社會行為分析》課程中分析某一個時事熱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shù)會采用教師講述。但“體驗式教育”則可以由教師分享1~2個案例,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在課上為其他同學展示。其他同學在看完后進行討論。此種方式的課堂主導權全權在學生手中,學生會更喜歡這種自由的學習方式,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其次是活動性原則,活動的形式對學生會更加具有吸引力。我們授課的主體是成績相對不是很理想的中職生,他們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不感興趣,甚至有可能是厭倦,活動的形勢則是讓他們釋放了自己青少年的天性。能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習知識,豈不樂哉?
再次是探究性原則。讓學生們占主導,用活動的方式學知識是具有一定的理想化的,在實行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和實際行動是我們不好全面把控的,這也就說明我們在試行“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中,依舊需要采用任務驅動的原則,讓學生們能夠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完成相應的內(nèi)容,學到知識,達到教師的授課目的。這也就是探究性原則,學習若不能探究到問題所在,探究到知識,那學習就僅僅只是一個過程,沒有“開花”,更沒有“果實”。
最后一點是生活化原則。舉個例子,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上《兒童故事劇表演》時,若是需要表演的是《冰雪奇緣》,因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具有魔法的國王,而學生不具備相關的經(jīng)驗,則在演繹的過程中則會出現(xiàn)不理解和演繹不到位的現(xiàn)象,這樣只會增添課程的難度,大大降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但相反,若是表演《小熊上學遲到了》這個故事,相信每位同學都有上學快要遲到或者遲到的經(jīng)歷,更加生活化,在表演時更容易代入角色,且故事將主人公換做小熊,增添了可愛成分,學前教育有多是女生,表演興趣會更加濃烈?!绑w驗式教育”四原則在課程中的運用,相信會更加受到學生們的親睞。
四、結語
“體驗式教育”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了,本文通過對概念的分析,重要性的闡述以及通過對“體驗式教育”四原則的舉例分析將其再次拿來解讀,希望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中職生也能緊跟時代腳步,更高效地學習,更快地適應社會,更準確地了解所學專業(yè)和所從事行業(yè)。在體驗中掌握知識,提升思想道德素質,提高職業(yè)技能和能力。
參考文獻:
[1]丁元.淺析體驗式教學與培養(yǎng)高職學生德育素質的必要性[J].山西青年,2013(5):79.
[2]何兆峰.體驗式教學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8(1):98-99.
[3]張錚.體驗式教育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18-21.
[4]王曉煒.“體驗式教育”與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J].學苑教育,2016(18):18.
[5]王艷紅.高校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社科縱橫,2016,31(5):148-150.
[6]羅曉霞.體驗式教育的原理與運用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6(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