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鵬,厲世笑,夏愛曉,林 忠,馬凱昀(.浙江省臺州醫(yī)院藥劑科,浙江 臺州 37000;.浙江省臺州醫(yī)院檢驗科,浙江臺州 37000)
Waters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Waters 717自動進樣器,1525四元泵,2487檢測器,Waters Spherisorb S10 ODS2色譜柱(150 mm×4.6 mm,5 μm),Breeze數據獲取處理系統(tǒng),KL-15C型恒溫箱,WH-966調速混勻器,TU-1810APC紫外吸收儀,雷磁PHS-型PH計,TGL-1離心機,AE-240型電子天平,超聲清洗機等。
利奈唑胺(規(guī)格:1 g,批號:5-ARP-79-1,加拿大多倫多研究化學品公司);甲醇(色譜純,天津四友化工公司);水為高純水。
流動相:甲醇∶水 = 40∶60;流速:1.5 mL·min-1;柱溫:25 ℃;紫外檢測波長:254 nm。
2.2.1 樣品處理與測定 取空白腦脊液200 μL,加定量藥品溶液,渦旋混勻30 s,離心(3000 r·min-1,5 min)后取上清液20 μL進樣測定。
2.2.2 標準曲線的測定 配制含利奈唑胺40.00、20.00、10.00、5.00、2.50、1.00、0.50、0.10、0.05 μg·mL-1的腦脊液樣品。按“2.2.1”項下方法操作,用外標法以利奈唑胺峰面積對濃度作圖,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
2.2.3 精密度試驗 取空白腦脊液若干份,配置成高、中、低3個質量濃度(40.00、5.00、0.05 μg·mL-1)的樣品各5份,按“2.2.1”項下方法操作,分別在同日內測定5次,連續(xù)測定3 d,計算腦脊液日內及日間精密度。
2.2.4 回收率試驗 取空白腦脊液若干份,配置成高、中、低3個質量濃度(40.00、5.00、0.05 μg·mL-1)的樣品各5份,按“2.2.1”項下方法操作,測定其含量,再與加入量相比即為相對回收率。
此3例病人均為神經外科所收治顱腦外傷需側腦室引流患者,給予利奈唑胺片劑600 mg口服,q 12 h給藥,用藥2 d至血藥濃度達到穩(wěn)態(tài)后,取腦脊液2 mL檢測藥物濃度。
經紫外掃描,利奈唑胺在198 nm和250 nm處有最大吸收峰,選擇位于紫外光區(qū)位置254 nm波長作為檢測波長進行測定。
從圖1中可見利奈唑胺峰形、分離度均良好,無干擾峰,保留時間為7.76 min。
圖1 HPLC色譜圖A-空白腦脊液,B-利奈唑胺+腦脊液;1-利奈唑胺Fig 1 HPLC chromatogramA-blank CSF, B-linezolid + CSF; 1-linezolid
線性回歸方程為:Y= 22 436X+ 9156,r= 0.999 5,在0.05~40.00 mg·L-1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日內、日間精密度及回收率見表1。由表1數據可知,此方法的日間RSD < 5%,日內RSD < 10%,表明具有較好的精密度,且回收率也很高,說明該方法可行。
表1 腦脊液中利奈唑胺精密度與回收率.± s,n = 5Tab 1 Precision and recovery of linezolid in CSF.± s , n = 5
表1 腦脊液中利奈唑胺精密度與回收率.± s,n = 5Tab 1 Precision and recovery of linezolid in CSF.± s , n = 5
利奈唑胺濃度/μg·mL-1回收率RSD/%0.05 3.63±1.86 3.23±1.29 101.2±0.42 5.00 1.06±2.49 2.94±1.88 103.2±0.57 40.00 3.41±2.94 8.94±1.78 92.1±0.41日間RSD/%日內RSD/%
患者使用利奈唑胺2 d后,從引流管抽取CSF進行濃度測定,3例患者血藥濃度分別為4.8、4.1、1.7 mg·L-1,2例達到了臨床治療要求(MIC≤ 2 μg·mL-1),1例未達標。
利奈唑胺為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血漿蛋白結合率較低,廣泛分布于組織間液,平均表觀分布容積達40~50 L,藥物的Cmax、AUC0~24h及致病菌的MIC均是影響其臨床療效的重要因素[5]。理想的利奈唑胺血藥濃度AUC0~24h/MIC介于80~120,T > MIC值大于85%是預示利奈唑胺良好臨床和微生物學療效的PK/PD指標[6]。盡管利奈唑胺具有獨特的作用機制和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具有強大的組織和體液穿透性,能保證有足量藥物到達感染部位,但在腦脊液中的濃度和藥動學參數變化比較大[7],特別是危重癥患者的病理和生理改變一般區(qū)別于其他患者,如膿毒癥液體復蘇時的液體過負荷,血流高動力循環(huán),低蛋白血癥致第三間隙液體增多等,均可影響親水性抗菌藥物利奈唑胺在體內的藥動學過程[8]。利奈唑胺的藥物濃度不足,無法保證臨床治療效果,反之濃度過高則增加了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的風險,所以監(jiān)測腦脊液中藥物濃度可更準確的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本實驗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劑量下顱腦外傷合并側腦室引流患者腦脊液中利奈唑胺的血藥濃度波動范圍較大,低于細菌的MIC值,需要調整用藥方案。
本實驗建立的利奈唑胺腦脊液檢測方法,使用甲醇:水的流動相,相比于其他檢測方法(如免疫法、液質聯(lián)用等)步驟簡單、價格低廉[9],其線性、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標均符合生物樣品分析標準,利奈唑胺對大多數臨床分離的常見G+菌的MIC在0.5~2.0 mg·L-1,本方法建立的線性范圍為0.05~40.00 mg·L-1,可滿足臨床腦脊液中利奈唑胺藥物濃度檢測,為臨床給藥方案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