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妍梅
(廣西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李 翔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示波器是用于觀察信號波形的一種重要工具,具有直觀清晰、測量準確的優(yōu)點,廣泛用于電子信息、醫(yī)療設備及科學實驗等領域.示波器的正確使用是理工科各專業(yè)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內(nèi)容,也是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必開的公共物理實驗項目.
示波器既是大學物理實驗中的重點,也是“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一大難點.師生普遍反映,傳統(tǒng)的示波器教學存在著原理講解繁冗抽象、學生實操時間過短、難以獲得理想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等問題[1].加之實驗學時有限,實驗教學的直觀性和實踐性體現(xiàn)得不夠充分,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該實驗,甚至有部分學生在實驗即將結束時,對示波器上眾多旋鈕、按鈕仍茫然無措.
當前示波器教學存在的問題可總結為以下兩方面.
一是實驗原理耗時較長,而留給學生操作的時間較少.眾所周知,模擬示波器是以示波管為核心,而示波管的結構原理又與大學物理中電磁學的知識有密切關系.因此,目前講解示波器時,大多先從示波管原理講起,介紹偏轉電極、偏轉電場、電子束掃描等名詞概念[2~5].這樣,學生們需要花較多的注意力在理論原理上,而對示波器本身的“工具”屬性缺乏足夠認識.
二是對示波器的講解缺乏清晰的思路和重點.示波器面板上旋鈕、按鈕和開關繁多,操作自由度大,極易讓初學者眼花繚亂[6],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難以識記和掌握,往往為了完成實驗要求而機械操作,并不能達到自主、自如使用的水平,甚至部分學生自始至終調(diào)不出要觀察的波形.教師面對眾多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往往疲于“救火”.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主動轉變思路和觀念,以新的角度審視示波器教學.
如上所述,傳統(tǒng)教學方式以示波器結構原理為出發(fā)點的講法,比較適合物理學各專業(yè)學生,而較缺乏工科專業(yè)實驗教學的針對性,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工科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也難以適應新時代工科學生實驗素養(yǎng)的要求[7].針對工科學生,我們在講解示波器時,嘗試首先從“工具”的角度出發(fā),從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和測量要求出發(fā),設計了直觀性、整體性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設計示意圖
調(diào)節(jié)出正弦波、鋸齒波、方波等波形,給學生一個在示波器上直觀觀察出波形的印象.示波器是用于觀察波形的工具,那么在了解示波器時就應該首先明確“波形”的概念.一般而言,實驗中所觀察的多為電壓波形,也就是電壓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電壓大小.因此,在使用示波器時,其屏幕上顯示的圖樣也應當符合這一特點.這樣就首先解決了一個根本問題,即“實驗中要觀察的是什么現(xiàn)象”,做到心中有數(shù),接下來的操作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漫無目的亂調(diào)一氣.
接著,教師介紹怎樣用示波器測量交流信號的電壓和頻率.Y軸坐標表示電壓,則其刻度與電壓大小之間必定存在定量關系,這個對應關系就是“VOLTS/DIV”旋鈕所選擇的擋位.同理,X軸的刻度和時間之間也存在定量關系,這個對應關系就是“TIME/DIV”旋鈕所選擇的擋位.有了這兩個對應關系,電壓的峰峰值就可以通過測量正負峰值間的垂直距離得到,周期的大小可通過測量波形一周期的水平長度得到.
上述步驟直觀、直接地解決了“示波器顯示的是什么信號”以及“如何用示波器測量電信號”這兩個根本問題,使學生較容易地入門.
大興安嶺地區(qū)是林火高發(fā)區(qū),森林火災造成巨大碳排放和經(jīng)濟損失的同時,生物質的燃燒形成和積累了大量的黑碳。在不斷要求減緩大氣CO2濃度的形勢下,具有化學惰性的黑碳對碳儲存相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對大興安嶺地區(qū)的相關研究比較來說資源較少,對形式的研究和掌握比較不充分,相關類的研究還有待持續(xù)。
學生在對波形顯示有了直觀的印象后,接著引出2個更深入的問題:“示波器顯示被測波形的原理”和“示波器測量交流信號電壓和頻率的原理”.由此展開示波器結構原理的講解.示波器的結構可簡要分為5個部分.
(1)示波管:能實現(xiàn)電子束的發(fā)射、聚焦、偏轉等,且當電子束打在熒光屏上時會形成亮點.亮點移動時,由于人眼視覺暫留作用就會形成連續(xù)的軌跡,由此產(chǎn)生了可見的波形.
(2)Y軸系統(tǒng):被測電壓信號經(jīng)放大和處理后作用于示波管的垂直偏轉電極上,使屏幕上的亮點發(fā)生垂直方向的移動,且移動距離正比于輸入電壓幅度.
(3)X軸系統(tǒng):其核心是鋸齒波電壓發(fā)生器,產(chǎn)生的周期性鋸齒波電壓(掃描信號)作用于示波管的水平偏轉電極上,使屏幕上的亮點以一定速度從左向右作水平運動,直到屏幕最右端時再極快地回到最左側.這一周期性的水平運動與輸入信號造成的垂直運動疊加后,就能形成沿水平軸均勻展開的被測電壓波形.
(4)觸發(fā)及同步系統(tǒng):使掃描信號的周期(或頻率)與被測電壓信號相等或成整數(shù)倍,從而穩(wěn)定地顯示波形.
(5)電源:為以上各部分供電.
經(jīng)過實驗現(xiàn)象和原理的講解后,下一環(huán)節(jié)即“功能介紹”是對示波器面板上各個旋鈕、按鈕和開關的功能進行介紹.我校物理實驗使用的是GOS-620型雙蹤示波器,其面板如圖2所示,除屏幕外可分為5大部分:
圖2 GOS-620型雙蹤示波器
第一部分位于顯示屏下方,包括輝度(INTEN)旋鈕和聚焦(FOCUS)旋鈕;
第二部分為垂直偏轉調(diào)節(jié)區(qū),又分左右兩半,分別對應兩個輸入通道CH1 和CH2;
第三部分是水平偏轉調(diào)節(jié)區(qū);
第四部分是觸發(fā)和同步調(diào)節(jié)區(qū);
第五部分是總電源開關.
這5個區(qū)域分別對應前述“實驗原理”所講的示波器內(nèi)部結構的5個部分,因此學生可以迅速理清眾多按鈕、旋鈕的歸屬和作用.
有了以上3個階段的講解,接下來可以引導學生自行處理一些簡單的操作問題:
(1)如果波形顯示的位置不合適、不便于觀察時,應該怎樣調(diào)節(jié)?學生很容易在圖2所示面板上找到標有“POSITION”以及箭頭符號的旋鈕,由此即可調(diào)節(jié)波形在屏幕上的水平和垂直位置.
(2)如果波形大小不合適,又該如何調(diào)節(jié)?既然波形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別對應著時間和電壓,而示波器屏幕上又已標有均勻的刻度,那么波形圖像在水平/垂直兩個方向上進行縮放調(diào)節(jié)時,自然應當以每格刻度對應多少時間/電壓來定量描述.由此學生不難明白,圖2中標有“TIME/DIV”和“VOLTS/DIV”的旋鈕的功能就是分別用于調(diào)節(jié)波形的水平/垂直縮放.
(3)如果波形過暗或過亮,則可調(diào)節(jié)“INTEN”即輝度旋鈕;如波形過粗,則可調(diào)節(jié)“FOCUS”即聚焦旋鈕.
按照上述幾個步驟逐一講解,即可在較短時間內(nèi)使學生掌握示波器最基本的操作并成功觀察到波形,樹立起學生的信心和興趣.同時,學生能較好地記住每項功能的意義,從而能初步對示波器進行自主操作.
以上對示波器的講解只是初步實現(xiàn)了示波器使用的入門.盡管上文所述的講解過程已經(jīng)讓學生了解了示波器的基本操作,但還有許多旋鈕、開關未曾涉及.一旦學生誤觸、誤調(diào)了這些旋鈕和開關,就有可能導致無法正常觀察波形.為此,實驗教師必須熟悉各種異常現(xiàn)象的應對措施,如:
(1)示波器無任何顯示.此時應注意輝度(INTEN)和聚焦(FOCUS)旋鈕的位置是否居中,掃描方式(SWEEP MODE)選擇開關是否在自動(AUTO)擋,X軸和Y軸的位移(POSITION)旋鈕是否居中.
(2)波形顯示與預期不符.此時應檢查示波器的輸入通道(CH1或CH2)是否已正確選擇,與信號源的接線是否完好,耦合方式(AC/DC/GND)選擇是否正確.特別注意,耦合方式若在接地(GND)位置,將看不到任何波形.
(3)波形不穩(wěn)定.此時應檢查觸發(fā)信號源(TRIGGER SOURCE)的選擇,通常應當與要觀察的輸入通道一致;接著再檢查觸發(fā)方式(TRIGGER MODE)以及觸發(fā)電平(TRIGGER LEVEL).
本文從工科學生物理實驗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對“示波器的使用”教學思路及內(nèi)容組織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實驗學時,讓學生真正掌握獨立使用示波器的能力,將實驗素養(yǎng)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為學生今后從事專業(yè)研究、生產(chǎn)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