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楠
當前,很多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研學旅行,其中不乏成功經(jīng)驗,但還有一部分學校研學旅行的開展情況不盡如人意。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迫于安全壓力不敢搞;第二類是沒有經(jīng)驗不會搞;第三類是出于多種原因沒搞好。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關(guān)鍵在于沒有把握好“研學”與“旅行”的平衡。
研學旅行的意義在于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念,但是如何把“讀書”和“行路”有機結(jié)合起來,這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努力。
首先,學校應明確研學旅行的概念和目的。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的結(jié)合,是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目的在于學習、在于研討、在于有所收獲。學校應依據(jù)教育教學計劃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方案,力求做到目的明確,做到學校課程和研學旅行的有機結(jié)合。帶領(lǐng)學生研學旅行的教師應結(jié)合教學計劃細化活動方案,根據(jù)不同的學情、生情為活動做好研究性教學準備和學生的心理調(diào)適,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應依據(jù)活動方案提前做好功課,在研學旅行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自然和社會融合起來,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其次,家庭在研學旅行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所謂見多識廣,要讓孩子多出去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家庭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里所說的支持不僅包括經(jīng)濟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案改钢異圩樱瑒t為之計深遠”。研學旅行不光能夠讓孩子在旅途中學到知識,更是鍛煉孩子自理能力的絕佳機會,因此父母要放開手,從研學旅行之前的做功課、收拾行李,到研學旅行回來后的總結(jié)和反思,都讓孩子獨立完成,家長只要做個忠實的聽眾就可以了。
再次,社會各個層面對研學旅行的支持必不可少。小到博物館的專場開放,大到研學旅行基地的建設和旅行中的衣食住行、安全保障都需要社會各相關(guān)部門的大力支持。筆者認為,教育、文化、旅游、共青團等部門應該聯(lián)合起來,以本地周邊的文化旅游基地為依托,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研學旅行基地,設計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課程,由近及遠地將研學旅行推廣開來。各大文化旅游景點應開發(fā)一批適合研學旅行的景點和基地,深挖旅游資源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提供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服務,吸引不同興趣的學生。政府應引導旅游市場整合資源,成立專門對接研學旅行的旅行社,購買專為研學旅行準備的校車,為學生提供衣食住行多方面的保障;同時鼓勵規(guī)模較大的旅行社購買校車、開發(fā)與研學旅行相關(guān)的旅游產(chǎn)品和旅游線路。
總之,研學旅行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讓學生有所學、有所樂,只有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才能使“研學”與“旅行”相得益彰,各不偏廢,使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城市城區(qū)教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