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學是與時俱進的活動,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生變化,在這種不斷變化的關系中,初中音樂課程文化的構建也要體現(xiàn)當今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和教育核心價值觀念。因此,在社會多元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構建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讓初中音樂教育更能滿足當今教育的需求和社會價值,就成為初中音樂教育教學必須面臨的問題。文章從多元課程文化的概念開始論述,對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構建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的模式及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概念;現(xiàn)狀問題;策略
隨著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廣,初中教育教學也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的培養(yǎng)。如音樂教學,就更加注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歌唱能力與審美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初中音樂教育并未向其他學科知識一樣,一方面沒有重視其多元課程文化的構建,另一方面,對其課程安排也有著一定的限制,實際上的音樂課時更為的少,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時,讓每一節(jié)音樂課都更有效率,讓學生能夠更懂音樂,更善于運用音樂來陶冶自身的情操,舒緩自身的學習壓力,就成為每一位音樂教室都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對于初中音樂教育教學而言,構建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就具有了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相關的概念論述
(一)何為課程
唐朝的孔穎在為《詩經·小雅·巧言》注解中提到:“維護課程,必君子監(jiān)之,乃依法制?!边@里提到的“課程”概念更為寬泛,遠以超出了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課程”概念,但以初具“課程”的模型。而南宋時期的朱熹在《朱子全書·論學》中所言“小立課程,大作功夫”,這里的課程已與現(xiàn)代的課程極為接近,即“功課與進程”。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對“課程”的概念也不斷在改變,從以往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生學科學習的體驗”,再到現(xiàn)如今,“課程”更是多元文化體現(xiàn),不再局限于單一學科,更加注重多種學科的融合。由此看來,課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只要是學生有計劃、有指導地進行學習,都可以稱之為課程。
(二)音樂教學中的多元課程文化
音樂教學,就是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進行音樂教學,讓學生感受與體驗音樂文化的過程。教材內容的設定也讓學生初步了解音樂的發(fā)展歷史,感受并會識別不同年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音樂,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樂器有更深刻的認知與理解。讓學生在多元課程文化教學課堂中,讓學生能夠感知到不同音樂文化的風格與情感,進而尊重每一種音樂藝術形式,熱愛不同形式的音樂。如果教學課堂只說“五線譜”,只講“Do Re Mi”,不結合每首音樂的年代、地域等文化進行教學,這樣的課程也就不能稱之為現(xiàn)代教學課程,多元課程文化也更是無從談起。
二、 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分析
(一)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教學現(xiàn)狀
1. 課程內容現(xiàn)狀
以人教版《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為例,有唱歌、欣賞、選聽等主要教學內容;有一些聽樂賞畫、編創(chuàng)、演奏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有發(fā)聲練習、普法知識、樂器常識等音樂理論性的教學,教學內容比較全面周到。從每個單元的主題,也能夠看出教材是把音樂按照一定的文化進行分類,而且文化的種類沒有重復。如,第一單元,以“春之聲”的文化視角去介紹一些有關“春”的歌曲;第四單元,以“神州音韻(二)”,來介紹我國各地區(qū)不同的音樂文化;第六單元,更是以“熒屏之歌”來介紹一些經典電影的音樂。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教版《音樂》的課程內容采用系列單元主題的框架結構,每個單元有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文化,與其他學科知識增進了交流,這樣的主題文化,既相互關聯(lián),也相對獨立。如,聽月賞畫《春之聲》與美術學科相聯(lián)系,第三單元的主題“八月之音”更是與我國音樂歷史相呼應,第五單元的“環(huán)球之旅”,更是展現(xiàn)了歐洲與大洋洲的地理面貌,與地理學科緊密相連,由此可見,初中音樂課程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是以多元課程文化形式出現(xiàn)的。
2. 實際音樂教學現(xiàn)狀
文章采用了問卷調查形式,結合人教版《音樂》的具體教學情況,對本校500名學生展開隨機調查。設計了一些問題,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500分,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483份,有效率96.6%。
首先,是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是否相符。只有5名學生回答相符,剩下的學生回答“基本相符”的也僅有43名學生。高達90%的學生回答不相符,說明音樂教室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并不統(tǒng)一。
其次,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很多學生的回答都是流行、搖滾、爵士等,這些回答的音樂界限并不明確。不過從另一方面,喜歡民族音樂和少年歌曲的學生總和也只有21人,很顯然,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并不是人教版《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在音樂這個領域,學生更喜歡通俗歌曲,也就是當今的流行音樂,他們并不能領會民族音樂、外國經典歌曲的內在精華。
再次,學生平時學唱歌的方式。其中有375人是跟著手機、MP3、CD等方式學唱,只有7人有一定的樂理知識,可以自看樂譜進行學唱,剩下的學生,都是跟著教師學習。
最后,學生對音樂課程是否喜歡。有403人表示喜歡音樂課,即使一開始不喜歡音樂課堂所播放欣賞或跟著教室學唱的歌曲,但教師在教授一些歌曲時,會講授相關的故事,聽過故事后,對該歌曲就比較感興趣。由此可見,學生對于音樂課堂大多是持有接受歡迎的態(tài)度。
(二)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教學問題
通過實際音樂教學現(xiàn)狀,對學生的調查分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音樂這門課程,但對于人教版《音樂》的教材的設置內容,卻并不感興趣。
一方面,教師多以教科書作為音樂教學的唯一資源,以人教版《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為例,音樂的教學內容雖然是多元課程文化的形式呈現(xiàn),但并沒有學生喜歡的“流行”元素。這也造成了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并不相符。多數(shù)學生并不喜歡教材上的音樂,而是更喜歡具有時代氣息的“流行音樂”,而“流行音樂”被稱之為商品音樂,拒之于教學課堂之外,但它作為音樂的一種文化形式,很有必要收錄于教材之中。
另一方面,教材《音樂》雖然以單元主題文化的形式介紹音樂,但也過于片面。以人教版《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雖然此單元的主題文化被冠以“八音之樂”,但并不全面。何為“八音”,即我國古代制作樂器的主要八個類別,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而本單元的音樂,欣賞類曲目《春江花月夜》與《二泉映月》,是琵琶與二胡的名曲,都為“絲”類樂器;而選聽的《小放牛》則為竹笛;選聽《行街》更是江南絲竹的代表作。由此可見,以單元音樂文化雖為“八音”,卻只有“兩音”。
三、 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構建的模式及可行性策略
(一)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構建模式
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構建更應該注重其“多元”與“文化”兩個要素,但并不是簡單的相加累積,而是要讓“多元”與“文化”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如在歌唱教學,教師會介紹歌曲的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樂曲旋律等多元的文化知識,然而這種文化“1+1”的相互疊加,并為讓這些文化達到真正的融合與滲透。教師要重視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了解學生的音樂學情,滿足學生的獲取音樂的需求,以教材為依托,利用學校及生活中的各種教學資源,讓“多元”與“文化”交融,讓“文化”與“課堂結合”,進而達到多元音樂課程文化的教育目的。
(二)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構建的可行性策略
1. 構建多元課程目標文化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的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歌唱時的情感、聲調與表情動作,多以結果而論,即學生學過之后,歌唱得如何。而現(xiàn)如今,多元課程文化的教學目標,更要注重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傾聽與感受,體驗與情感抒發(fā),這樣更能增強學生對于音樂之中文化的理解與掌握,對于音樂中文化的鑒賞與甄別,進而尊重不同的音樂文化,喜歡不同的音樂風格。與此同時,教師在構建多元文化的課程目標時,教師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把學生喜歡的音樂元素整合到教學課堂中,進而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正確認知。
2. 構建多元課程內容文化
讓學生接納與欣賞不同民族、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音樂,就是音樂課堂多元課程內容文化構建的最終目的。而我國又是一個多元文化大國,因此,教師在音樂課程文化的構建過程中,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需求,選擇優(yōu)秀的文化內容,以此來開闊學生的音樂野、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增長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3. 構建多元課程實施文化
新課改教學理念提倡“生本教育”理念,因此,音樂教學中,要想構建多元課程實施文化必須讓師生關系融洽相處。一方面,在教學形式上,音樂課堂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行去聆聽、去感悟、去體驗音樂。另一方面,師生是“課程”的共同活動體,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的關系才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教師教學。
4. 構建多元課程評價文化
初中音樂的學習雖然對于“天賦”沒有太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認,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大不相同。同一樣一首歌,一些學生聽一遍,在獨唱的時候就不會跑調,而有些學生天生怎么教都是跑調。因此,教師的教學評價更具要有多元化,不能把“評價”當成“測量”學生的標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地域差異、情感態(tài)度、知識技能等眾多因素去全面衡量,全面評價。
總而言之,課程文化的產生是時代發(fā)展對教學的需要,多元課程文化的構建更是滿足時代發(fā)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注重師生之間的和諧,這樣初中音樂教育教學才會有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小玲.多元文化視域下中學音樂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8(3):95-97.
[2]俞曉紅.從單一走向多元:淺談中學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實施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4(4):174-176.
[3]陳琳.新課程下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2012(4).
[4]盧玉琴.探究社會發(fā)展目標下初中音樂多元課程文化構建[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8).
作者簡介:潘冬,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甘谷縣模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