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練筆不能只看成狹義的小練筆,它的優(yōu)點不僅指篇幅短,更具有形式活、“出爐”快等特點,要求執(zhí)教者設計訓練點時要回歸課文教學的本質(zhì),尋求讀寫結(jié)合訓練點,精心設計好微練筆,掌握科學訓練的途徑和方法。微練筆貫穿著小學語文教學的始末,本文從拼音、識字、學句、仿編等七個方面淺析了微練筆在小學階段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學表達練思維;降難度提興趣;巧運用促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5-0112-02
【本文著錄格式】洪明紅.練在微妙處? 情到花自開[J].課外語文,2020,19(25):112-113.
微練筆,就是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作文教學,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回歸課文教學本質(zhì),精心設計好微練筆,微在心中,練到實處,筆隨心動,自然情到花開。
一、結(jié)合拼音,抓住生成學表達
在傳統(tǒng)觀念中,大家可能都認為中年級才要開始小練筆習作,其實不然,小練筆微習作就應該從低年級開始。一年級時學習拼音部分,大部分老師只關注讀、記、寫拼音,沒想到滲透說話訓練也會讓拼音教學變得美麗有趣,讓孩子收獲更多。
記得我在教一年級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分清聲、韻母,我畫了兩座房子——兩個家,讓孩子們把那些走散的淘氣聲母、韻母送回家。有個小男孩走到黑板前,緊緊拽著“b”的卡片,自言自語:“回家,回家,快快跟我回家!”孩子們都笑了。我讓孩子們試著把這件事說一說,并根據(jù)孩子的陳述相機板書出來:小朋友拉著b的手,輕輕告訴他,回家,回家,快快跟我一起回家。我串起來讀給孩子聽,問孩子:“好聽嗎?”孩子興奮地說:“挺好聽的,有點像詩!”我讓孩子跟我一起美美地讀了一遍。我發(fā)現(xiàn)那個小男孩讀得最興奮,兒童的世界我們也懂。
二、借助識字,聯(lián)系語境練思維
低年級,是識字的高峰期。但如果忘了和聽說讀寫的聯(lián)系,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我遇到過一個孩子,入學前已認識了五六百個漢字,但后來在寫話、作文中并未見得比原先未識字的學生強,原因只有一點:孤立地識字沒有實際的意義。
大家都知道在識字教學中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如我在教學《老樹的故事》一課生字“告”時,我是這樣教學的:
師:(出示生字:告)誰有辦法記住這個字?
生1:一口咬掉牛尾巴,上面“?!鄙倭艘粋€尾巴,下面是一個口。
生2:告訴別人要用嘴,所以下面是“口”。
師:(出示生字 “告訴”)說說誰告訴你什么知識?
生1:爸爸告訴我上課要專心聽講。
生2:老師告訴我不要隨便把家里的電話告訴別人。
師:這篇課文中誰告訴誰什么 ?
生1:小朋友要老樹告訴他所有的故事和童話。
生2:小朋友很好奇,想讓老樹給他講故事和童話。
師:文中的小朋友和你們一樣很好學,我們也學習他們來說說,你想讓老樹告訴你們什么呢?
生1:我想讓老樹告訴我,他春天開花嗎? 花有香味嗎? 花是什么顏色?
生2:我想讓老樹告訴我,他為什么不怕風吹雨打?
……
學生在學習中正確地識記了生字,賦予生詞鮮活的意義,腦海中有了“告訴”的形象,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把握關鍵,鏈接生活巧運用
文章中的關鍵詞句之所以關鍵,就在于它最能體現(xiàn)文章特點,最能表達作者感情,是語言形象、語言技巧、語言情感的聚集點。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感受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能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
《朱鹮飛回來了》是長文,文章的情節(jié)雖不復雜,但敘述平淡,要深入領會作者及編者的深意實在不容易。通過大量查找資料,我了解到朱鹮是比大熊貓還珍貴的瀕危動物,文中的叔叔就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蔭增先生,這是他第四次到洋縣尋找朱鹮了,洋縣人民為保護朱鹮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反復思索,在教學中抓住“踏破鐵鞋、千辛萬苦的尋覓終于有了結(jié)果”這句話中的“踏破鐵鞋”一詞,讓孩子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科考人員怎樣“踏破鐵鞋”地尋覓?于是,課堂上同學們對朱鹮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大膽發(fā)揮想象,對科考隊員的艱辛進行精彩的描述。聽著他們交流練筆,看著他們焦急的眼神,“踏破鐵鞋”一詞的練筆,不但讓孩子們感受了科考人員的艱辛,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涵的體會,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寫話能力,更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仿照課文,積累技巧降難度
學習書法先要臨摹,同樣,仿寫也是學生習作的起始,是寫作興趣培養(yǎng)的基石。仿寫可以仿片段,可以仿謀篇,也可以仿語言,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仿到創(chuàng)造,循序漸進。
如教學《鳥兒的偵察報告》一課,在回顧課文內(nèi)容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偵查報告的相同點:都是采用了擬人的手法,都是用了第一人稱來敘述,都是寫環(huán)境污染使鳥兒面臨死亡威脅。之后老師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采用了語言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手法把內(nèi)容寫生動具體,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最后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動物被傷害的其他畫面,讓學生發(fā)現(xiàn)除了鳥兒外還有其他動物也受到威脅,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最后讓學生明白本文的主旨是呼吁更多的人來保護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第五份偵察報告,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補白續(xù)編,放飛想象練說寫
學生是編故事的高手,想象力特別豐富。我們可利用課文情節(jié)空白處、特殊標點、結(jié)尾空白點等巧設微練筆。
像四年級上冊,我上的公開課《掃一室與掃天下》,在這一課中我抓住了幾個訓練點進行補白:
1.在了解陳蕃與薛勤的不同觀點后,引導學生想象薛勤走后陳蕃在沉思什么。
2.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關聯(lián)詞說說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系。
3.回家后的作業(yè):收集有關陳蕃的資料,想象續(xù)寫:一個月后,薛勤又來到陳蕃家,他看到陳蕃的書房……
在這三個微練筆中,第一處借練筆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走進文本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剖析人物形象。
第二處訓練是引導通過句式的訓練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三處續(xù)編故事時,學生從資料中了解到了陳蕃今后取得的成就,推理出薛勤走后,悟出凡事要從小事做起,從此不再懶散,薛勤再到他家時,原本臟亂的書房變得潔凈,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學生在描繪時能自然地運用老師課堂所教的“總述——分述”寫作方法,注重人物對話、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通過續(xù)編培養(yǎng)了學生想象推理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對文章的理解。
六、巧用插圖,深化感受寫細節(jié)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這類課文既生動又形象,這些圖畫常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聯(lián)想和說話的興趣。但畫面是相對靜止的,課文是在畫面上展開的,除了靜態(tài)的描寫外,還有動態(tài)的畫面是看不到的內(nèi)容,必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獲取畫面中的信息,巧用圖畫觸摸文本的靈魂。
如在教學《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會徐霞客這位“卓爾不群”的奇人奇在哪,我抓住文中的句子“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結(jié)合課文插圖,讓學生想象:這是什么時候?徐霞客住在哪里?他正在做什么?這時他會聽到洞穴外的荒野里傳來什么聲音?他會怎么想?再讓學生寫下來。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徐霞客的雄心壯志和不畏艱辛的精神,也體會到了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七、拓展文本,厚積薄發(fā)促提升
當然在課外閱讀中,我認為經(jīng)典詩文對學生更是影響深遠。講到經(jīng)典詩文,我不由想到了一組漫畫:當你看到夕陽余暉,鳥兒歸巢的畫面時,會想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好多鳥,好多鳥,真太好看了”;當你看到滿池碧葉紅花, 你的腦海浮現(xiàn)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不是“好綠的葉子,好紅的花,真美”。這雖是笑話,也說明了讀書及經(jīng)典詩文的重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誦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小學階段不少于160篇(段)。隨著《課程標準》的頒布,古詩文教學開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沉淀在腦海中的古典精華經(jīng)過反芻,逐漸會被消化、理解乃至學以致用。我們熟知的曹操的《短歌行》里不是很巧妙地引用了詩經(jīng)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詩句嗎?
有人認為背誦這些經(jīng)典作品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其實學生背誦能力很強,經(jīng)過一段的訓練后學生很快適應,并且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背誦能力會越來越強。學生有了積淀,到了高年級其達到的效果令大家驚嘆。有個五年級學生背誦《滕王閣序》后游滕王閣,就寫下作文《滕王閣游記》。文中多處恰到好處地引用了王勃《滕王閣序〉里的名句。
積小流匯成大海,情到深處人孤獨,而微在妙處大作成。一朝一夕的微練筆,讓孩子的思維有了厚度,不知不覺中大作文就信手拈來,文思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