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君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中國東北,國土淪亡,生靈涂炭,學校被日軍占領,大批東北青年學生被迫流亡關內(nèi)。流亡關內(nèi)的東北青年學生組建團體,赴京請愿,奔走呼號,宣傳抗日主張,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成為全國救亡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九一八”事變前,東北高等教育學校有東北大學、東北交通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醫(yī)學專門學校、東北農(nóng)林??茖W校、吉林省立醫(yī)學??茖W校等十余所,還有中等教育學校170余所。“九一八”事變后,這些高、中等學校的在校青年學生被迫流亡關內(nèi),集聚在京津兩地,其中以流亡北平的青年學生最多。
1931年9月21日,東北流亡北平的學生3500余人,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召開大會,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大會期間,整個會場自始至終群情激昂,個個義憤填膺,決心與日本侵略者斗爭到底,誓報國難家仇。大會發(fā)表通電,要求國民黨政府“立息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并嚴正指出:“倘有執(zhí)迷不悟,仍有自私自利者,即認為全國公敵。”
會后,東北在北平的學生立即成立了學生共同抗日組織——東北留平學生抗日會,遼、吉、黑在北平學生還分別成立了“同學會”“抗日會”“救國會”?!皷|北留平學生抗日會”通電張學良和國民黨政府立即出兵抗日,表示了為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家鄉(xiāng)“任做槍下鬼,不做亡國奴”的堅貞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
9月27日,東北愛國志士閻寶航、高崇民、盧廣績、車向忱、王化一等人在北平舊刑部奉天館召開大會,與會的東北流亡北平各界人士及青年學生約500余人。大會憤怒聲討了蔣介石不抵抗政策,討論了救國大計。會議決定成立東北人民的抗日組織——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領導和組織抗日救亡運動。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成員結構由東北流亡北平的各界人士組成,有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國民黨、愛國人士、青年黨、中共地下黨員,成員較為復雜。但絕大多數(shù)是青年學生,如徐中航、朱煥階、鄒希孟、張松筠、張希堯、馮基平、李兆麟、苗可秀、宋黎、江濤等?!皷|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是以“抵抗日人侵略,共謀恢復失地,保護主權”為宗旨,由東北流亡北平各界愛國人士和青年學生為中堅力量的抗日救國進步團體組成?!皷|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成立,極大地鼓舞了東北流亡學生、各界愛國人士和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日斗爭的決心和信心,為推動和喚起全國人民共同抗日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
“東北留平學生抗日會”和“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成立后,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多次聯(lián)合組織抗日活動。首先,組織學生赴張學良住宅請纓殺敵,每日數(shù)起,群情激昂,要求張學良沖破國民黨政府的束縛,率領東北軍,打回老家去,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趕出東北。盡管張學良執(zhí)行著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但深受學生的愛國熱情和頑強的斗爭精神感動,多次給予流亡學生以經(jīng)濟上的支持。
10月17日,東北流亡北平的學生和北平各大專院校的東北學生1500余人在天安門廣場集會,聲討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北平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后,立即派出大批憲兵、警察,將會場團團包圍,阻止學生集會游行。學生面對全副武裝的憲兵、警察毫不畏懼,慷慨陳詞,據(jù)理駁斥,向士兵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廣大士兵在學生們愛國熱忱的感召下,紛紛撤離會場,大會于上午10點如期舉行。大會自始至終群情激憤,“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不抵抗主義”“請政府出兵收復東三省”的口號聲此伏彼起。會后,與會學生高呼口號,列隊游行,北平大專院校學生和市民也紛紛加入游行隊伍,聲勢極為浩大。
10月28日,“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東北留平學生抗日會”聯(lián)合組織了“東北民眾救國請愿團”,并發(fā)表了《請愿團宣言》。此次請愿團的主要目的為:“一、響應和平會議,促成統(tǒng)一政府;二、團結全國愛國力量,一致抗日;三、督請南京政府出兵收復東北失地?!?/p>
11月7日,請愿團抵達上海,向正在上海參加“和平會議”的國民黨寧、粵兩派代表請愿。盡管胡漢民、汪精衛(wèi)在請愿團代表的再三要求下進行了分別會見,但代表們對汪精衛(wèi)假惺惺的同情和胡漢民的賣國言論極為氣憤。雙方會見不歡而散,上海請愿毫無成效。
11月10日,請愿團由上海直達南京。11月11日清晨,請愿團列隊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請愿,要求會見蔣介石。蔣介石在請愿團的再三請求下,被迫會見請愿團。高崇民代表請愿團向蔣介石呈遞了請愿書,要求蔣介石率兵北上,收復東北失地,并發(fā)表了義正詞嚴的講話:“東北人民對促進統(tǒng)一,保衛(wèi)國土所做的努力,對得起中央,而中央在敵寇入侵以來,不發(fā)一兵,不做明確抗日表示,一味依賴國聯(lián),使敵寇得寸進尺,侵略無止境,中央何以對得起東北人民?”蔣介石無言以對,敷衍幾句后便匆匆退場。請愿團深感請愿無望,于11月12日離開南京返回北平。
這次南下請愿雖然失敗了,但學生們并沒有因此而喪失信心,仍堅持斗爭。1931年11月18日,“東北留平學生抗日會”致電國民黨政府:“日寇擾邊,兩月于茲,我國既以依賴為能事,更以無抵抗自號召,究其所得,除陷城失地,耗財喪生外,殆無他物。今國聯(lián)兩次決議,既歸無效,吾人是否尚待其三,永久鎮(zhèn)靜。既不可恃,吾人是否坐視黑省蹈遼吉之前轍,馬占山主席已孤身拒敵,一隅死守。乃反觀內(nèi)地,仍無表示,此種現(xiàn)狀,較之甲午之北戰(zhàn)南觀,實有過之?!薄吧w對日宣戰(zhàn),為全國民眾之一致要求,所以隱忍未發(fā)者,有待于政府?!币髧顸h政府“對日宣戰(zhàn),武力收復失地”?!皷|北留平學生抗日會”組織講演團,宣傳抗日救國,控訴日本侵略者的野蠻暴行,介紹東北抗日義勇軍的英勇抗日事跡,揭露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一致抗日,將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
(三)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中共中央立即發(fā)表宣言,提出“組織民眾的反帝運動,發(fā)動群眾斗爭,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號召全國人民行動起來,同仇敵愾,“組織東北游擊戰(zhàn)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打擊”。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號召下,東北留平學生在向南京政府請愿、示威游行無望的情況下,開始組織流亡學生軍事訓練,“打回老家收復失地”,直接參加到武裝抗日斗爭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