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曄丹
摘 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詩人創(chuàng)造出了不同風格的詩歌。在對這些詩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的創(chuàng)作經歷等因素。在盛唐時期,詩歌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并出現了許多風格迥異的詩人。他們將自己的情感和對國家、個人未來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王維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詩人。在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出現了眾多關于聲音的描寫,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由此可見:研究王維詩歌中的“音景”構建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诖耍恼聦漠敃r的時代背景出發(fā),淺析在王維詩歌中音景的構建,僅供參考。
關鍵詞:王維;詩歌;音景
一、時代背景
詩人王維出在盛唐時代,當時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穩(wěn)定、社會正處在穩(wěn)步發(fā)展的階段,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為詩人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詩人的審美觀念與之前相比,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這種觀念的改變尤其體現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許多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都出現了“音景”的構建[1],在他們的筆下,通過聲音和視覺的融合,創(chuàng)造了更為廣闊的圖景,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這也是他們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
王維作為盛唐時代杰出的代表詩人,創(chuàng)作了眾多令后人稱贊的詩歌。根據研究發(fā)現:王維現存的400余首詩歌中,絕大多數都是聲音的描寫。這些被遺留在后世的優(yōu)秀作品,不僅為后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借鑒,也對后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給予啟發(fā),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他們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高。而王維詩歌中關于“音景”的構建,更是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以聲傳情、聲入人心
在許多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都利用到了聲音的意象,他們主要是將聲音和特定的環(huán)境相結合,從而構建出詩人表情達意所需的環(huán)境,幫助詩人更好地傳遞情感。聲音的利用不僅在古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以體現,現代小說家、文學家都會在其作品中運用大量的聲音來達到表情達意的效果。相比較于枯燥的文字,將聲音和文字有效結合的方式,很明顯能夠增強情感的共鳴和感染力,從而更好地傳達出詩人內心的真實情感。
在研究中發(fā)現: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主要運用了大量的猿啼鳥鳴、鶯呢燕語來傳達內心的情感,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自己真實的情感。
例如:在表達對友人的送別之情時,通常會利用送別場景,將這些場景進行完整、真實的描述與構建,同時結合一些聲音的描寫,起到一定的修飾作用。在《送梓州李使君》這首詩歌中,詩人利用送別場地的杜鵑啼叫來構建了送別時的場景。這種視聽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式,有利于更好地突出詩人的內心情感,表達出詩人對友人離開的依依不舍之意。
王維除了會利用“音景”的構建表達對友人的情感之外,還會利用這些聲音表達特定環(huán)境中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傳達出自己的內心情感。例如:在《寒食祀上作》這首詩歌情感的表達。根據詩歌創(chuàng)造的時代背景和年份可以得知:這首詩歌創(chuàng)作于詩人被貶之后,蘊含著詩人內心中的不甘和無奈。這種情感在詩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詩歌中,詩人首先利用落花這種意向來象征自己暗淡的仕途,隨后利用烏啼和落花相結合,將這種無奈之情表達得更為深切。
三、聽覺意象、營造詩境
根據歷史上的歸類,王維還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因此,在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也出現了眾多優(yōu)秀的田園詩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積雨輞川莊作》和《春中田園作》這兩首詩歌。在這些田園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王維也利用了眾多的聽覺意象來完成詩歌意境的構建,通過特定的意境讓讀者身臨其境,更好地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
比如在《春中田園作》這首詩歌中,作為詩人王維最具代表性的田園詩歌代表作,研究這種詩歌不僅對于研究王維詩歌中“音景”的構建具有積極的意義,對于研究王維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和情感的表達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這首詩歌中,詩人首先在開篇便利用了雞鳴叫來達到吸引讀者的效果,通過對聲音的描述將讀者瞬間拉入詩人所構建的特殊環(huán)境中,隨后再利用野雞、斑鳩等眾多的動物的鳴叫,逐漸完善田園意境的構建,展現出盛唐時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讓人心之向往[2]。
除了田園風光的表述和意境的構建之外,邊塞風光的描述也是王維詩歌創(chuàng)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王維詩風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和田園詩歌中所表達的自然風光、人民對安居樂業(yè)生活的熱愛所不同的是,在對邊塞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主要是通過構建雄渾壯闊的邊塞風光,來傳達出作者內心廣闊的胸襟和對自然的無限向往之情。在聲音的運用方面也有所不同,田園詩歌中主要是利用一些自然之音,比如:動物的鳴叫、自然的聲音等,而在邊塞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主要利用的是一些樂器和社會之音來達到作者表情達意的目的。
比如在《從軍行》這首詩歌中,主要表達了邊塞士兵的生活情景,在戰(zhàn)亂的背景之下,這些士兵遠離家鄉(xiāng),為人民的安全保駕護航,體現了作者對其崇高的敬意和對戰(zhàn)亂的無奈之情[3]。因此,詩中詩人首先利用了“號角”“暄暄”這樣的聲音,構建了極為緊張的邊塞環(huán)境和氛圍,讓讀者首先進入了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中,隨后再利用“胡笳”“戰(zhàn)馬”的聲音,構建了更為緊張的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當時的氛圍。通過這種緊張氛圍的構建,不僅表現了邊塞士兵的英勇善戰(zhàn),更是表達了詩人對其崇高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四、視聽結合、動靜相諧
“音景”的構建,不僅體現在詩人的情感表達、意境創(chuàng)造中,更體現在詩歌的藝術表達方面。詩歌的藝術表達作為判斷一位詩人創(chuàng)作價值的重要標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位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價值和對后世的意義。因此,詩歌的藝術表達也是“音景”構建方面的一個重要研究的內容。在王維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主要表現為視聽結合和動靜結合的創(chuàng)作形式。
首先,是在視聽結合方面的體現。視聽結合又被稱之為“試聽綜合”。顧名思義,就是將視覺上的感受和聽覺上的感受進行結合,從而更好地傳達出內心的情感。這種表達方式有利于讀者更好地接受作者的情感傳遞[4]。比如在《秋夜獨坐》這首詩歌中,詩人首先在詩歌的開始就描述了雨落后,草蟲低鳴的環(huán)境,詩人和友人獨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將詩人和友人在空靜的環(huán)境中的情感表達得更為強烈。
其次,是在動靜結合的藝術表達形式上。動靜結合又被稱之為“動靜相偕”。簡言之,就是通過動景和靜景結合的方式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動景包括一些流動的意象和一些聲音的結合,比如:河流等。而靜景則主要是指大自然在自然形成中所出現的一些意象。比如:山川、樹木等。這種藝術表達方式和視聽結合的表達方式有著同樣重要的藝術表達意義。例如在《竹里館》這首詩歌中,這是一首絕句,盡管字數不多,卻用僅有的幾個字表達了作者豐富的情感。這首詩創(chuàng)作在詩人的晚年中,自然有一種落寞、空虛之情。詩人一邊彈琴一邊唱歌,利用竹林的靜來襯托聲音的動,更好地傳達出了內心的情感。
五、結語
總體來看,王維詩歌中的“音景”構建體現在其各個階段、各種風格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研究這種“音景”的構建對于王維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詩人通過這種“音景”的構建,達到更好的表情達意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創(chuàng)作價值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姜迪.淺析王維詩歌中的音景建構[J].文學教育(上),2019(09):40–41.
[2]宋鳳齡.淺談王維詩中的音聲繪畫之美[J].大學時代(B版),2006(06):34–35.
[3]劉華.淺談王維詩歌中的繪畫美[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4(30):99–101.
[4]胡富存.淺談王維山水詩的繪畫美[J].文學教育,2011(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