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92 2000-2018年,馬來西亞婆羅洲的諾氏瘧原蟲遺傳亞群的有效監(jiān)測 // Paul C.S Divis,Ting H.Hu, Khamisah,等
遺傳進化研究顯示,馬來西亞婆羅洲的諾氏瘧原蟲感染是由分別與長尾獼猴(亞群1)和豬尾獼猴(亞群2)相關的2種不同寄生蟲引起的。由于每種獼猴的傳播生態(tài)學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我們開發(fā)了一種簡單的基因分型PCR方法,以有效地區(qū)分、調查2種寄生蟲亞群。此種測定法證實了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加帛省區(qū)域相對比例的差異,與多點微衛(wèi)星分析的結果一致。對加帛省醫(yī)院的1 204名諾氏瘧原蟲感染病例進行的分析結果顯示,在2000-2018年間,大約2/3的病例是由亞群1引起,時間分布較為平均。研究還觀察到,在最近的2年中,感染病例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亞群1寄生蟲感染人數的增加。要確定諾氏瘧原蟲的流行情況是否發(fā)生了實質性變化,有必要對不同亞群感染的發(fā)生頻率以及其與環(huán)境變化的相關性進行持續(xù)的監(jiān)測。
P1399 2010年和2013年,尼日利亞慶祝蝙蝠節(jié)地區(qū)人群的蝙蝠和麗莎病毒暴露情況調查//Neil M.Vora, Modupe O.V.Osinubi, Lora Davis, 等
通過問卷調查和血清學檢測,研究對尼日利亞慶祝蝙蝠節(jié)地區(qū)的人群關于蝙蝠和麗莎病毒的暴露情況進行了評估。研究也對節(jié)日洞穴中的蝙蝠進行了血清學檢查,以檢測麗莎病毒譜系II的幾種病毒(拉各斯蝙蝠病毒、希莫尼蝙蝠病毒、蒙古拉病毒)。研究共納入了2 112人,213人(10%)報告有蝙蝠接觸史(碰過蝙蝠,被蝙蝠咬傷或刮傷),其中52人(2%)曾經被蝙蝠咬過。在203位與蝙蝠接觸的參與者中,3位(1%)接受了狂犬病疫苗接種。超過50%的蝙蝠檢出麗莎病毒屬第二譜系相關病毒的中和抗體,而研究的人群中均未檢出。盡管我們尚未發(fā)現人群中麗莎病毒屬譜系II相關病毒暴露的證據,但該地區(qū)有蝙蝠接觸史的人都應采取與蝙蝠有關的健康預防措施。
P1409 立克次體感染是東馬來西亞沙巴州不明原因急性高熱病的主要病因// Matthew J.Grigg, Timothy William, Emily G.Clemens,等
恙蟲病東方體、斑點熱群立克次體和斑疹傷寒群立克次體(TGR)是東南亞地區(qū)急性發(fā)熱性疾病(AFI)再次高發(fā)的病因。為了進一步界定范圍,我們在2013-2015年期間在馬來西亞的沙巴招募了年齡大于4周的非瘧疾性AFI患者。在126/354例(36%)患者中檢出了立克次體(既往或急性發(fā)作,IgG滴度>160)。在145例(26%)的患者中,我們檢出了急性立克次體感染(配對4倍IgG滴度上升到>160):其中23例恙蟲病患者、9例斑點熱患者、4例TGR患者、1例恙蟲病/斑點熱合并感染和1例恙蟲病/TGR合并感染。PCR結果陽性11/319例(3%)。確診的立克次體在成人男性中更為常見;農業(yè)/種植業(yè)工作和近期的森林暴露是危險因素。急性立克次體病更常出現頭暈和急性聽力損失,沒有焦痂,僅2例患者接受了強力霉素治療。在馬來西亞東部,急性立克次體感染是十分常見的(>26%),但往往因為人們對AFI的病因認識不足而未進行治療,受到感染時應考慮經驗性使用強力霉素治療。
P1420 2018-2019年荷蘭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腦膜炎奈瑟菌W135)疫苗接種意向調查//Marion de Vries, Liesbeth Claassen,Margreet J.M.te Wierik,等
為控制腦膜炎奈瑟菌W株感染的上升,荷蘭在2018-2019年期間發(fā)起了針對青少年(13~18歲)的腦膜炎奈瑟菌多糖結合疫苗(MenACWY)接種運動。我們采用心理模型方法,對青少年及其父母開展了相關調查,內容包括受調查者對腦膜炎奈瑟菌導致的腦膜炎(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MenACWY疫苗接種、總體接種等的認知,以及他們的MenACWY疫苗接種意向相關的觀念。使用隨機森林分析,我們通過受調查者的相關認知和觀念對其接種意愿進行了預測。青少年的回復率為52.8%,父母們的回復率為59.4%。調查發(fā)現,相較于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MenACWY疫苗的認知,受調查者對總體疫苗接種情況的認知和觀念是更好地預測其MenACWY疫苗接種意向的指標。對于青少年來說,其父母關于青少年進行疫苗接種的觀念對預測其疫苗接種意愿有較大的影響。為了在將來的疫情中優(yōu)化疫苗接種量,我們建議社區(qū)在宣傳時強調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更多地聚焦于青少年的父母們。
P1430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班牙裔農場工人中球孢子菌病的風險研究//Stephen A.McCurdy, Catherine Portillo-Silva, Carol L.Sipan, 等
為了確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成年西班牙裔戶外農業(yè)工人中球孢子菌病的職業(yè)危險因素,我們對克恩縣醫(yī)療機構就診的工人開展了病例對照研究。由流調人員對參與者進行了健康和工作問卷調查,并在公共衛(wèi)生實驗室進行了球孢子菌病血清學檢測。203名參與者中110名血清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納入病例組,93名結果為陰性的納入對照組。在參與者中約有一半是女性,3/4以上的人出生于墨西哥。自我報告有粉塵暴露和從事根莖及球莖類蔬菜作物工作與感染球孢子菌病相關。調查顯示保護因素是除葉工作,尤其是與葡萄栽培相關的除葉工作。認為西班牙裔農場工人的自訴粉塵暴露以及與根莖和球莖類蔬菜作物工作與球孢子菌病的感染風險增加相關。農業(yè)行業(yè)應評估和促進降塵的措施,包括潤濕土壤和及時收獲新鮮的農產品。
P1456 2018-2019年德國血腸相關侵襲性李斯特菌病大規(guī)模爆發(fā)//Sven Halbedel, Hendrik Wilking, Alexandra Holzer,等
侵襲性李斯特菌病是一種嚴重且很難控制的食源性感染性疾病。李斯特菌病的發(fā)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加,一些國家已經對其實行分子監(jiān)測計劃,以加強對李斯特菌病暴發(fā)的認識和管理。在德國,常規(guī)全基因組測序、核心基因組多位點序列分型(MLST)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檢測(SNP)被用于對李斯特菌病病例和可疑食物中獲得的李斯特菌分離株的亞型分析。在2018-2019年期間,德國發(fā)現一個異常大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聚集性疫情,從通報的112例李斯特菌病病例中收集到134株高度同源的苯扎氯銨耐藥李斯特菌分離株(ST6型)。此次疫情是過去25年歐洲報告的最大規(guī)模李斯特菌暴發(fā)疫情之一。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血腸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與臨床分離株高度相關。相關產品退出市場后疫情也隨之告終。本研究描述了如何利用流行病學調查以及輔以分子分型的幫助確定暴發(fā)病因。
P1465 通過輸入預測模型來預測可能出現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地點//Pablo Martinez De Salazar, René Niehus,Aimee Taylor等
中國發(fā)現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截至2020年2月,一些國家已報告發(fā)現來自中國武漢的輸入性SARS-CoV-2病例。及早發(fā)現輸入性病例對遏制該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我們使用從中國武漢到國際各地的航空旅行量估計值和通用線性回歸模型來預測可能發(fā)生輸入性病例的地點。模型可進行調整,以發(fā)現隨著病毒傳播而從其他地區(qū)輸入監(jiān)測點的病例。盡早發(fā)現病例并及時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在各個地區(qū)傳播的風險。
圖1 散點圖中顯示了從中國武漢輸入和報告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病例與航空旅行量(人數/d)的關系。病例數指可能輸入和報告的SARS-CoV-2病例,實線表示基于高監(jiān)測能力地區(qū)的模型所推測的預期輸入和報告病例數(斜率=3.3例/100名乘客;P<0.001),虛線表示95%預測區(qū)間。根據全球衛(wèi)生安全指數第2類,圈點表示具有高監(jiān)測能力的地點。A組由尼泊爾,斯里蘭卡,芬蘭和瑞典組成,這些地區(qū)有1例報告的輸入性病例,航空旅行量少于20人/d。B組由161個地點組成,暫未發(fā)現輸入性病例,估計航空旅行量少于10人/d,包括德國、新西蘭、俄羅斯、阿聯酋、英國、美國等。
P1542 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來源//Susanna K.P.Lau, Hayes K.H.Luk, Antonio C.P.Wong,等
本研究發(fā)現,新發(fā)現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病原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是一種新型重組病毒。它的基因組最接近來自馬蹄蝠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疾病相關冠狀病毒,其受體結合域(RBD)與2019年在廣州發(fā)現的走私穿山甲檢出的冠狀病毒最為接近。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和其直接來源病毒尚無定論。
P1567 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在歐洲的早期傳播//Sonja J.Olsen, Meng-Yu Chen, Yu-Lun Liu,等
2020年1月,在歐洲的來自中國武漢的旅行者中發(fā)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在1個旅行團的30名成員中共有5名(17%)出現癥狀,2例在法國出現癥狀(未接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檢測),3例在返回中國后發(fā)病,經實驗室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此外,在法國為出現癥狀的2名患者進行診治的當地醫(yī)生同樣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本研究記錄了新型冠狀病毒在歐洲早期傳入及后續(xù)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