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芬,劉紅菊
臨床護理教學是為臨床培養(yǎng)合格護理人才的重要途徑。傳統(tǒng)臨床護理教學以帶教老師為主體,護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導致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不夠,遇到問題不能積極主動解決,且語言表達能力及與患者溝通能力欠佳[1-2]。五分鐘教學法(Five Minute Preceptor,5MP)是一種臨床護理教學新方法,其起源于一分鐘教學法(One Minute Preceptor,OMP)[3],是一種注重反饋性和高效性的教學方法。OMP自1992年由Neher等[4]提出后逐漸在醫(yī)學教育中推廣應用,但其培訓對象主要是臨床醫(yī)生。Bott等[5]于2011年將OMP改良修訂為5MP,并首次運用于護理本科教學,對5MP教學法的5個步驟進行詳細介紹,使其在內容上更符合臨床護理教學。5MP教學法指帶教老師在5 min內圍繞臨床案例針對護生所提到的知識點及時給予正向與負向反饋,強化護生針對該案例的重點知識和薄弱知識點,有利于護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不斷學習與鞏固不同案例的不同知識點,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5]。然而,該方法是否適用于我國臨床護理實習教學,具體應用效果如何目前尚未見報道。鑒此,筆者將5MP教學法應用于50名護理本科生血管外科臨床實習中,取得較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1對象 以在我院血管外科臨床實習的護理本科實習生(下稱護生)為研究對象。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的45名護生作為對照組,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的50名護生作為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兩組護生在血管外科實習時間均為4周,接受臨床護理教學的師資、教學環(huán)境和總帶教老師相同。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臨床護理實習教學模式,護生入科后由總帶教老師進行入科介紹,將護生分配給臨床帶教老師一對一帶教。觀察組在常規(guī)臨床護理實習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5MP教學法。①教師5MP教學模式培訓。參考唐萍等[6]對臨床護理教師的OMP培訓,由總帶教老師對科室4名臨床帶教老師進行帶教前培訓,共4課時。包括5MP教學法基礎知識培訓2課時,以PPT講授的方式對5MP教學法的概念、實施方法等進行介紹,具體見表2;5MP教學法示范演練1課時,以血管外科臨床護理病例為例,臨床帶教老師分成2人一組模擬老師和護生演練示范5MP教學法;討論和答疑1課時,主要針對示范演練中存在的問題評判性討論及引導性反饋,總帶教老師針對帶教老師的疑問進行解答,使每位臨床帶教老師掌握5MP教學法的關鍵點及注意點。②實施5MP教學。帶教老師根據(jù)血管外科教學大綱,每個班次實習時將下個班次開展5MP教學的臨床案例發(fā)送給護生,并告知案例對應的住院患者床號,護生預先準備相關知識點,并對患者進行評估。參考Lazarus[7]提出的5MP教學技巧,對典型案例實施5MP教學法。第1步: 分派任務,表明立場,護生根據(jù)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第2步:提出支撐性依據(jù),護生給出護理診斷依據(jù)。第3步:講授一般性原則,臨床帶教老師針對性講授重要知識點。第4步:給予正反饋。第5步:糾正錯誤,給予負反饋。結合案例“患者,45歲,20 d前車禍致左側脛骨骨折后行手法復位支具外固定術,5 d前出現(xiàn)左小腿腫脹、疼痛”實施5MP教學法見表3。
表2 5MP教學實施方法
表3 5MP教學法示例(骨折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2評價方法 ①考試成績。兩組出科前由總帶教老師根據(jù)血管外科實習大綱統(tǒng)一命題安排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理論成績、操作成績總分各100分。②教學效果評價。護生填寫科室自制的實習效果評價表自評血管外科實習提高護理患者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及護理專業(yè)知識積累的效果,每項內容采用5級計分法,每項效果由“差”到“很好”依次賦1~5分,得分越高則自評實習教學效果越好。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及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比較 分,
2.2兩組自評實習教學效果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自評實習教學效果比較 分,M(P25,P75)
3.15MP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實習教學效果 5MP的特點之一在于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評估護生,規(guī)范化使用遞進式提問和正負反饋,促使護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有利于提高臨床教學效果。表4顯示,觀察組出科理論成績及操作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1),表明5MP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臨床護理實習教學效果。5MP教學法以護生為主,護生通過查閱文獻,收集相關資料,充分利用現(xiàn)有知識,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并對資料分析和處理后進行案例匯報。在5MP教學法前兩步中,通過鼓勵護生表明立場和提出支撐性依據(jù),帶教老師可以迅速掌握護生的知識水平,評估護生的綜合能力,及時發(fā)現(xiàn)知識薄弱點。第3步“講授一般性原則”過程中,帶教老師對護生進行針對性反饋,并根據(jù)護生的知識薄弱點針對性講授,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果,有效促進臨床實踐與理論知識融合。師生互動,及時解答護生疑問,更好地評估和反饋于護生,加深護生對臨床知識點的掌握。通過第4步的正反饋與互動,帶教老師強化護生表現(xiàn)好的方面,并對護生所提出的立場與依據(jù)進行正向反饋,使其將正確的思維模式運用到下一個病例中。第5步負反饋中,帶教老師彌補其薄弱環(huán)節(jié)的知識點,對護生進行有效地反饋,使護生在薄弱知識點方面有實質性提升[8]。
3.25MP教學法得到護生的認可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對實習提高自身護理患者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及護理專業(yè)知識積累方面的效果評價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P<0.01)。5MP教學法注重帶教老師與護生之間的雙向反饋,前兩步要求護生整合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收集的資料,通過思考和總結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有利于提高護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鍛煉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整合知識能力[9],從而提高護理患者的能力。第3步要求護生與臨床帶教老師互動,向老師提問和反饋,有利于培養(yǎng)護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第4步給予正反饋,強化積極性,及時肯定護生正確的思維過程,強化護生表現(xiàn),使護生感覺自己的學習和努力被認可,從而激發(fā)護生自主學習。第5步糾正錯誤,給予負反饋,護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促使其積極采取措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10]。在整個過程中,帶教老師充分調動護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在第5步結束時與護生約定下次5MP教學案例與時間,且?guī)Ы汤蠋熍c護生不斷反饋,相互促進和影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得到護生的認可。
本研究將5MP教學法用于護理本科生臨床護理實習教學,有利于提高護生出科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提升護生對實習教學效果的評價。血管外科實習時間較短,且本研究僅評價護生的出科成績及其對教學效果的主觀評價,有待了解帶教老師對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