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師師
腳底沾滿泥土,筆下才能含著芳香。只有走基層,到現(xiàn)場,報道才能接地氣,有靈氣。如何深入一線挖掘素材?如何確定主題謀篇布局?《長江日報》刊發(fā)的《武漢最險四邑公堤送三輪洪水俯首東去》一文的采訪和寫作都給人啟示。
今年,我市再次遭遇嚴重汛情,梅雨期時長歷史第三、長江高水位歷史第四,外洪內(nèi)澇,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復雜。
7月6日,市防指宣布將我市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Ⅲ級提升至Ⅱ級,全市上下按照“Ⅱ級響應Ⅰ級戰(zhàn)備”全力應對。當天,我入駐市防辦開始前線“作戰(zhàn)”。
形勢緊迫,心弦緊繃,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大量選題撲面而來。
其間,推出的報道有相當數(shù)量,包括日常水雨情動態(tài)、觀察分析類預測以及體現(xiàn)全市同舟共濟、科學有序作戰(zhàn)的主題類報道等。然而作為一名防汛記者,內(nèi)心一直有期盼:去現(xiàn)場,抓“活魚”。
7月29日,機會來了,集團領導帶隊,地鐵院院長谷萍、新聞負責人胡維瓊、攝影記者李永剛以及我,一同來到了長江干堤江夏段。
去之前,市防辦相關負責人透露,長江干堤江夏段險段較多,比較有代表性,“你們可以探一探”。
到達長江干堤江夏段指揮部時,正好是中午,因是午飯時間,指揮部的調(diào)度大廳內(nèi)只有幾名日常值守人員。幸運的是,其中就有江夏區(qū)河道堤防管理總段綜合業(yè)務科負責人呂強勝。
對照長江干堤江夏段防汛形勢圖,呂強勝比劃起來。長江干堤江夏段大體是個什么情況,一共多長,有幾處險段,哪里最險,原因是什么……一輩子深耕堤防建設和管理,呂強勝具體且詳細地介紹了十多分鐘,很快我們就對長江干堤江夏段有了初步認識。
黃師師(右)和地鐵院院長谷萍在堤上采訪
當呂強勝問我們?nèi)ゲ蝗ガF(xiàn)場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指向江夏段四邑公堤居字號險段,“就去這里”。
回想起來,這一最基本的新聞判斷為后續(xù)的新聞發(fā)現(xiàn)及采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美國學者佛萊德·希伯特在《現(xiàn)代大眾傳播媒介》中歸納新聞價值要素:時間性、接近性、顯著性、重要性、人情味。
既是去現(xiàn)場,那一定要去最重要、最顯著的地方。居字號險段是江夏段四邑公堤的最險段,也是整個武漢境內(nèi)長江干堤的最險處。
居字號險段究竟多險?前往目的地的途間,呂強勝說了一句話:就是光憑耳朵聽就能知道是險段的地方。非常有說服力的一句話,讓我留了心,險段的險不能僅靠眼睛看。
一到現(xiàn)場,呂強勝就領著我們?nèi)チ说添斂拷叺牡胤健<毤毬犃藥追昼姡缢f,水聲如鼓擂。聽完再看,近處護浪林淹沒水中,遠處上游方向,河道呈一個大彎。
經(jīng)過多輪除險加固,居字號險段已變得十分寬敞。我們兵分多路展開了采訪:拍江流、錄視頻,跟著巡防隊員一同巡堤,再回到哨棚和他們聊天。感受很深的是,雖然江水拍岸,但巡防節(jié)奏很穩(wěn)。什么時候換防、什么時候記錄、發(fā)現(xiàn)險情如何處置,秩序井然。再有一個感受,天氣很熱,站著不動就已經(jīng)渾身是汗。
在居字號險段,我們的采訪進行了大約1個半小時,采集了大量鮮活的元素,并將其充分地運用到了報道中。
圍繞報道,前后共進行了多輪采訪,受訪者包括堤防管理者、專家、巡防干部、隊員、村支書及村民。素材具備,卻陷入文章立意和布局的難題。
無論是寫居字號的險,還是寫巡防力量的給力,似乎都不足夠。和胡維瓊溝通多輪后,我們決定靜下心來先明確主題。
“你看,現(xiàn)在村里面,歌照唱、舞照跳”——在反復琢磨當?shù)匕傩盏倪@句話后,我對文章的構架初步有了想法。
堤外驚險、堤內(nèi)安瀾,不正是我們此次采訪的最大感觸嗎?行文思路一下打開,由堤外至堤上再至堤內(nèi),寫出細節(jié)、寫出反差,全市眾志成城、科學有序戰(zhàn)勝洪水的主動作為和堅定信心便會躍然紙上。
最終,文章以《堤外江水奔流拍岸堤內(nèi)百姓生活如常/最險四邑公堤送三輪洪水俯首東去》為題成稿,并先后經(jīng)過院新聞負責人胡維瓊和集團領導細心打磨,于8月4日在《長江日報》刊出,長江日報官微、長江日報APP同步推送。
沉到基層尋找鮮活的新聞源頭。這是現(xiàn)場報道的一次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