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香
【摘 要】 目的:觀察白細胞,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小兒細菌性感染診斷中的作用。方法:隨機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至本院就診的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兒各70例,所有患兒均基于血常規(guī)、CRP、PCT檢查,比較兩組患兒WBC、CRP、PCT水平,以及上述指標和聯(lián)合指標檢查的陽性率。結果:細菌組患兒WBC、CRP、PCT水平均高于病毒組,WBC、CRP、PCT以及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病毒組,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WBC、CRP、PCT在小兒細菌性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聯(lián)合檢驗能夠明顯提高細菌性感染的檢出率。
【關鍵詞】 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小兒細菌性感染;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46.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222-02 ?細菌性感染是兒童常見的疾病,這與小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的情況密切相關。與成人相比,小兒更容易受到外界致病菌的侵襲,而且難以單純從臨床癥狀進行鑒別診斷,細菌培養(yǎng)雖然是診斷的金標準,但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到結果,影響治療。因此尋找確切可靠的診斷指標就成為臨床中研究的重點課題[1]。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是臨床常用的細菌感染診斷指標,為了觀察上述指標在小兒細菌性感染診斷中的作用,我院進行了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選擇 隨機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至本院就診的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兒各70例進行本次研究,所有患兒均經(jīng)過外周血培養(yǎng)確定診斷。細菌組患兒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4.21±1.06)歲,病毒組患兒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4.50±1.33)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來診前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兒,所有患兒家長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兒均基于血常規(guī)、CRP、PCT檢查。血清PCT檢查采用萬孚公司FS-112 飛測II免疫熒光檢測儀以及原裝試劑盒進行檢測,CRP使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180以及森龍生物科技的C反應蛋白測定試劑盒進行檢測,血常規(guī)使用希森美康XE5000儀器以及原裝試劑盒進行檢測。
1.2.2 分析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WBC、CRP、PCT水平,以及上述指標和聯(lián)合指標檢查的陽性率。
陽性診斷標準:PCT≥0.5ng/ml;CRP≥10mg/L;WBC計數(shù)≥10×109/L;聯(lián)合檢查中上述指標有一項為陽性則為陽性結果。
1.3 數(shù)據(jù)處理 用SPSS19.0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所有相關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WBC、CRP、PCT水平比較 細菌組患兒WBC、CRP、PCT水平均高于病毒組,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兒WBC、CRP、PCT以及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 細菌組患兒WBC、CRP、PCT以及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病毒組,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中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最高,為97.14%,WBC最低,為61.43%,詳見表2。
3 討論
細菌、病毒、真菌均是導致體內發(fā)生炎性反應的病原體,但是不同的病原體治療的藥物并不相同,因此對病原體的診斷就成為治療的關鍵[2]。小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容易被病原體入侵,而癥狀卻不典型,或者常規(guī)的診斷標志物檢測出現(xiàn)異常。
WBC、CRP、PCT是臨床常用的細菌性感染標志物,通常情況下會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出現(xiàn)明顯升高。血常規(guī)的檢測雖然方便經(jīng)濟,但是兒童患兒可能會出現(xiàn)升高或者降低不明顯的情況,特異性和準確性均不高。血培養(yǎng)雖然結果準確,但是需要7-10d,患兒無法等待結果就需要治療。降鈣素原(PCT)是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炎性因子,是降鈣素(CT)的前肽物質,不同類型的感染和不同感染程度會導致血清PCT濃度改變。CRP是一種炎性標志物,對于細菌性感染尤為敏感,在感染以后的短期內明顯升高,其升高程度與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3]。
從本次研究來看,三種炎性標志物均會在小兒細菌性感染中升高,但是從陽性率來看,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最高,為97.14%,WBC最低,為61.43%,可見雖然WBC、CRP、PCT在小兒細菌性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聯(lián)合檢驗能夠明顯提高細菌性感染的檢出率,具有更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娜,馬科.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和血常規(guī)聯(lián)合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 (20):2440-2442.
[2] 姜帆,茅夏銘,張瑞.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聯(lián)合檢測在兒科感染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 (7):1551-1553.
[3] 白雅紅,李月陽,王華,等.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聯(lián)合檢測對醫(yī)院獲得性細菌性肺炎的診斷價值[J].陜西醫(yī)學雜 志,2017,46(6):80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