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芹 朱清文 陳科帆 張玉娟
(樂山市人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 四川 樂山 614000)
肺部感染是常見感染性疾病的一種,臨床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咳痰、咳痰等,若感染長時間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對肺泡實質造成損傷,發(fā)展為肺炎,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肺間質發(fā)生纖維化改變,因此需積極予以干預[1]。多學科合作醫(yī)學護理模式通過多個學科進行合作,對護理內容進行豐富,并規(guī)范護理操作,可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提升護理干預的有效性[2]。本文展開研究,報道如下:
選擇本科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共78 例,按電腦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9 例,男21 例,女18 例;年齡28 ~78 歲,平均(53.12±6.53)歲。實驗組39例,男22 例,女17 例;年齡29 ~78 歲,平均(54.11±6.47)歲。兩組基礎信息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預防病房交叉感染、排痰、口腔清理、飲食干預等。實驗組以多學合作醫(yī)學護理模式展開護理:(1)基礎護理。排痰時指導患者半坐,用力吸氣,呼氣時通過胸腹肌力量用力咳嗽,以便于咳出肺底分泌物,同時,對患者展開健康宣教,告知其肺部感染及治療的相關知識,鼓勵患者適當活動,自主緩解情緒,以促進病情康復,并向家屬介紹自主防護方法,避免交叉感染。(2)呼吸護理。邀請呼吸科護理人員參與護理,對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呼吸情況等進行評估,遵醫(yī)囑正確用藥,及時予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出現異常時及時查看與處理是否存在痰液阻塞情況,并及時與主治醫(yī)生聯系。(3)心理干預。邀請心理咨詢師指導護理人員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予以患者鼓勵、安慰,向患者介紹恢復良好的相似病例,使患者情緒狀況得以改善,并提升其康復信心,使其積極對診療、護理操作進行配合。(4)飲食護理。邀請營養(yǎng)師與護理人員配合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估,對個體化的營養(yǎng)支持方案進行制訂,予以患者清淡、營養(yǎng)飲食,指導戒除煙酒。
護理前、后予以兩組靜脈血液標本采集,測定巨噬細胞炎癥蛋白1α(MIP-α)、降鈣素原(PCT)、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測定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3]。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MIP-α、PCT、SP-A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指標水平均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肺部感染是常見肺部疾病的一種,此病發(fā)生后,患者肺內可見大量炎性介質聚集,肺組織中可見大量黏液分泌,并對支氣管、器官造成影響,使其纖毛功能下降,難以將黏液排除,進而引發(fā)呼吸困難、咳痰等癥狀,加重肺損傷。另外,肺部感染還可能伴有全身感染狀況,可導致病情遷延,治療難度增大[4]。若能夠盡早選擇有效護理干預,可快速穩(wěn)定病情,促進炎癥反應效應。
表1 兩組炎癥反應比較(±s)
表1 兩組炎癥反應比較(±s)
注:與護理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比較bP <0.05
組別 n MIP-α(pg/ml) PCT(ng/ml) SP-A(mg/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39 42.93±1.32 22.52±1.12ab 1.90±0.11 0.65±0.02ab 53.48±1.01 28.34±1.11ab對照組 39 42.94±1.31 34.21±1.24a 1.89±0.12 1.34±0.09a 53.49±1.02 38.39±2.31a t 0.013 28.972 0.011 21.587 0.011 26.058 P 0.127 0.000 0.201 0.000 0.201 0.000
多學科合作醫(yī)學護理模式通過多個學科的合作,對個性化、經驗化的護理措施進行匯總,可提升護理工作的全面化、規(guī)范化、細致化,近年來已被應用于多種疾病護理中[5]。本文實驗結果:護理前兩組MIP-α、PCT、SP-A 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以上指標水平均降低,且實驗組較低(P<0.05),提示實驗組對炎癥反應的抑制更為明顯。多學科合作醫(yī)學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由感染科與呼吸科護士、心理咨詢師、營養(yǎng)師等人員配合對患者展開護理。感染科護士主要予以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展開呼吸道護理、病情觀察、心理干預、營養(yǎng)支持護理。各科人員共同應用專業(yè)知識對患者實施專業(yè)護理,可使患者疾病認知水平顯著提升,緩解不良情緒,積極配合診療與護理。不僅如此,各科專業(yè)護理可有效對患者感染進行控制,降低MIP-α、PCT、SP-A 等炎癥因子水平。
綜上所述,通過多學科合作醫(yī)學護理模式對肺部感染患者展開護理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