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敏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意義。方法:選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艾滋病患者80例,按抽簽法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0例,給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護理后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況。結(jié)果:經(jīng)護理,觀察組抗病毒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理狀況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對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提高其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患者心理狀況得到改善,可臨床推廣。
【關鍵詞】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心理護理;依從性
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障礙綜合征,簡稱HIV,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對人體危害較大。它主要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所致,此種病毒能夠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主要攻擊目標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1]。艾滋病病毒在人體的潛伏期長達8至9年。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未發(fā)病之前,身體上可以不出現(xiàn)任何相關癥狀。艾滋病患者通常有頭暈、頭痛、腹瀉、腹痛、身體發(fā)熱或者出汗等癥狀,后期人體免疫力被艾滋病病毒徹底破壞后,將出現(xiàn)諸多嚴重問題,主要有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2]。當出現(xiàn)艾滋病時,患者除了接受醫(yī)生的針對性治療外,也應重視護理的作用。本研究中對接受治療的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并分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艾滋病患者8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8~59歲,平均(43.2±2.1)歲;觀察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9~60歲,平均(44.8±2.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患者入院均先給予抗病毒治療。
(1)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即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給予相應的健康知識講解,治療的過程中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按醫(yī)囑為患者使用藥物,提醒患者合理飲食并進行相應運動。
(2)觀察組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首先,對患者的病情狀況及相關信息做好保護,在診療時設置獨立診療室,將患者引領給相應醫(yī)生進行診治。其次,和患者保持良好溝通,注意交流的語言和態(tài)度,盡力取得患者信任,多照顧患者的感情和心理變化,了解患者的困惑,及時給予疏導。第三,強化健康知識宣教,可在院內(nèi)開展關于艾滋病患者的健康知識講座,組織患者進行聆聽和交流,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過程中積極解答患者疑問。第四,設置咨詢專線,安排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問題解答,耐心和患者溝通,解決患者的咨詢問題,消除其內(nèi)心困惑,鼓勵其配合醫(yī)生積極用藥。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護理后的抗病毒治療依從性。記錄兩組患者治療中的依從情況,并做組間對比。
(2)對比兩組經(jīng)護理后的心理狀況。即分別使用焦慮評分量表(SAS)、抑郁評分量表(SDS)[3]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評分,兩組進行對比。評分越低,表示負面情緒越少。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行t檢驗、 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jié)果
2.1 兩組抗病毒依從性對比
經(jīng)護理,觀察組抗病毒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情緒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焦慮評分(SAS)、抑郁評分(SDS)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3 討論
艾滋病病毒具有破壞人體的免疫能力,導致免疫系統(tǒng)失去抵抗力,從而導致各種疾病及癌癥得以在人體內(nèi)生存,發(fā)展到最后,形成艾滋病。
目前,隨著醫(yī)學發(fā)展,艾滋病已成為可控的慢性病,但由于部分患者治療不及時或者病毒耐藥等原因,導致患者獲得各種機會性感染而死亡,另外,由于社會上普遍存在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這也為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壓力。俗話講: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因此,艾滋病患者不僅要在正規(guī)醫(yī)院接受具有針對性的專業(yè)診治,同時也必須重視護理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討心理護理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積極意義,心理護理是由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以積極影響患者心理活動,最終達到護理目標的一種護理方式。本研究護理中,對患者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做了充分保護,使患者能夠消除擔心顧慮,安心就醫(yī)。另外,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恰當護理干預,并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與患者交流,最大限度照顧患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為患者減輕壓力和心理顧慮。而且,醫(yī)院也會組織相應的健康知識講座,通過學習使患者更多地了解艾滋病,從自身改變認知,增強治療的信心。經(jīng)心理干預,觀察組抗病毒治療的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綜合上文,對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可提高其抗病毒治療依從性,患者心理狀況改善,可推廣。
參考文獻
楊正波. 心理護理結(jié)合同伴教育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7, 12(35):142-144.
夏淑鈞. 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2018, 45(5):353.
張春艷. 艾滋病臨床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效果觀察[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