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圣家大教堂全稱為“神圣家族贖罪大教堂”。1872 年,巴塞羅那的一位書商從意大利旅行歸來后萌生了一個意愿:建造一座可以讓人們向神靈祈禱、求得寬恕的恕罪堂。于是修建圣家大教堂的工程于1882 年開始動工,又因這位書商舉薦,1883 年由年僅31 歲的高迪接手進行建造。
高迪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將整個教堂建筑設(shè)計為一座可以用浮雕雕刻出來的《圣經(jīng)》,共分為三個立面:耶穌的誕生、耶穌的受難、耶穌的復(fù)活。誕生立面安排在教堂東方,不由得想起了但丁的《神曲》:蒼茫乾坤,神起東方。誕生立面迎著太陽升起,象征著生命初始生生不息;受難立面設(shè)在教堂以西,西面寓意太陽落山,象征著耶穌遇難死亡;復(fù)活立面設(shè)在教堂以南,象征著耶穌復(fù)活(目前在建)。
在誕生立面,高迪以傳統(tǒng)裝飾主義的方法設(shè)計,墻面上的浮雕逐一展現(xiàn)了由童貞瑪利亞懷胎、基督耶穌誕生、普天大眾歡慶奏樂、耶穌成長的故事。墻面大部分以當?shù)氐膭游镄蜗笞鳛檠b飾,那些蜥蜴、蟾蜍、蛇、龜?shù)葎游锉坏窨痰描蜩蛉缟?。受難立面的雕塑十分現(xiàn)代,以此傳遞出耶穌在苦難與折磨下產(chǎn)生的悲痛,描述了最后的晚餐、基督被猶大出賣、被釘十字架的一段故事。在受難門上有一個九宮格樣的雕刻,墻面上也有一個類似的九宮格,里面有9 個數(shù)字,不論是橫向、豎向還是斜向交叉的相加,數(shù)字加總的合計數(shù)都為33。相傳耶穌受難時年齡為33 歲,這個寓意也表示對耶穌的紀念。
圣家大教堂主體沿襲了哥特式教堂的風(fēng)格,復(fù)雜的十字拱頂,尖拱、尖塔、彩繪玻璃,火焰式裝飾是其特色,整座建筑洋溢著向上飛升的氣勢。教堂的內(nèi)部設(shè)計卻與眾不同,時時展現(xiàn)出“高迪化”的獨特個性。教堂由曲線和曲面構(gòu)成,并以螺旋、錐形、拋物線的各種變化組合成充滿韻律動感的建筑風(fēng)格。
步入教堂,即刻覺得身心一片寧靜,用每一寸步履丈量神圣的光輝,用每一次呼吸感受著高迪的靈魂。那些淡黃色、乳白色的立柱和石壁在黑色鐵藝曲線的勾勒下構(gòu)建出一個又一個的奇妙空間,讓你在森林里與自然低語,在空曠的城堡中聆聽內(nèi)心,我踟躇而行,屏息靜遐,只想一人細細體會這份空靈。我從不同的角度去仰望教堂的穹頂,但怎么看也看不全,那些燦光蕩漾一望無垠,浩瀚無邊。用球型花冠鑲嵌的塔尖令我有一陣陣眩暈感,我仿佛看到在半空中懸起一個“瀑布的噴射源頭”,這些源頭從高處汩汩迸射出無數(shù)條流線型的“水柱”,它們呈現(xiàn)出高大的樹干狀,又延伸出不同的枝椏,在這些枝柱上有無數(shù)顆“天眼鑄就的明珠”(彩色玻璃嵌于墻體組成了一排排的小光孔,陽光透過小光孔投射進來,折射出明珠般璀璨的光芒)。也許高迪聽到了上帝的指喚,把教堂建得像美麗的天堂。大片的彩繪玻璃窗采用了漸變色系,勾勒出五彩繽紛的花朵,使整個教堂彌漫著神圣又神秘的色彩,宛如來到一個萬花筒般的廣袤世界。
高迪在整體設(shè)計上無疑更親近于大自然,那些洞穴、山脈、花草、動物都激發(fā)他的靈感,那些猶如樹干、樹枝及樹眼的立柱,進一步詮釋了高迪“直線屬于人類,曲線歸于上帝”的理念。我一直在心中思忖著一個問題:是什么促使高迪敢于設(shè)計這樣一座教堂去與圣彼得大教堂相媲美?答案不言而喻。圣家大教堂的設(shè)計源于他虔誠的宗教情懷,源于他無限的建筑熱忱,更源于他想要給世人留下一個可以寄托信仰的精神田園。高迪給巴塞羅那留下了最精致的建筑,這座城市因為有了他而熠熠生輝,也再不會出現(xiàn)第二個人像高迪這般,因一座城市而讓高迪精神永存。高迪的設(shè)計就是圣家大教堂的靈魂筆記。
巴塞羅那,滿足了游客的每一個念想,它有松懈的慵懶,但更多的是勤勞和奮進;它略自持和倨傲,但兼容和友好并蓄;惟有巴塞羅那,讓你身心都為之沉醉,靈魂充滿自由,會在夢中數(shù)次地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