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在2017年陳凱歌執(zhí)導的電影《妖貓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人在街頭表演“種瓜”幻術,掘地下種,瞬間開花結(jié)瓜,眾人皆以為奇,只有空海和尚看透是幻術。《妖貓傳》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原著中稱此道術為“植瓜術”。“種瓜”幻術和“植瓜術”并非杜撰,而是源于古代中國的幻術表演和文學演化。本文試談談該幻術在中國的演變。
中國古代的“種瓜”幻術來自西域。《事物紀原》“生花”條:“今京城有生花種植以戲者。按:前漢《張騫傳》,漢遣趙破奴等,破車師,大宛以梨軒眩人獻于朝。顏師古注云:眩與幻同,即今吞刀履火、種瓜植樹、屠人戮馬之術是也。本自西域來。由是言之,種瓜植樹即生花之事也。蓋自漢武時大宛所獻眩人始?!雹佟稘h書》卷二十七《張騫傳》記載,漢武帝時,“大宛諸國發(fā)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梨軒眩人獻于漢。顏師古注云:眩,讀與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種樹、屠人截馬之術皆是也。本從西域來?!保ㄎ溆⒌畋?,第1649頁)《漢書》顏師古注清楚地說明這些“幻人”所表演的“植瓜種樹”幻術“本從西域來”。西域傳來的幻術有吞刀、吐火、植瓜、種樹、屠人、截馬、自支解、易牛馬頭、自縛自解等,多是形象殘酷、血淋淋的玩意兒,唯“種瓜”為中國觀眾所喜好而流傳至今。②
從西域傳來的“種瓜”幻術,在魏晉時已傳遍東南地區(qū)。東晉葛洪的《神仙傳》中已有“種瓜”幻術的記載。葛洪《神仙傳》卷九“介象”載:“介象者,字符則,會稽人也。(吳主)從象學隱形之術,試還后宮,及出殿門,莫有見者。又令象作變化,種瓜菜百果,皆立可生食?!保ㄋ膸烊珪?,第102頁)介象是三國時期吳國著名的方士、異人,曾教吳主“隱形之術”,也是隱術的鼻祖?!渡裣蓚鳌贰敖橄蟆钡挠涊d說明,“種瓜”幻術至遲在東晉時已有表演。東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也有記載,當時吳國有一位術士叫徐光,經(jīng)常在集市上表演“種瓜”幻術?!皡菚r有徐光者,嘗行術于市里。從人乞瓜,其主勿與,便從索瓣,杖地種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實,乃取食之,因賜觀者。鬻者反視所出賣,皆已耗矣?!保ㄋ膸烊珪荆?頁)《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一《潛遁篇》“吳居士徐光”也載:“徐光在吳世。常行幻術。于市廛間種菰棗橘栗。立得食之。而市肆賣者皆已耗失。凡言水旱甚驗?!雹劭梢姟胺N瓜”幻術在東晉時已是市井常見的表演節(jié)目。
南北朝時期“種瓜”幻術表演更為普遍。北魏慧覺等《賢愚經(jīng)》卷十《須達起精舍品》記載:“時舍利弗便升須達所敷之座。六師眾中有一弟子名勞度差,善知幻術,于大眾前咒作一樹,自然長大,蔭覆眾會,枝葉郁茂,花果各異。眾人咸言:此變乃是勞度差作?!雹芰夯垧ā陡呱畟鳌肪砭泡d有西域人竺佛圖澄以缽生蓮花的幻術,“即取應器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生青蓮花,光色曜目,勒由此信服”。⑤北魏楊衒之《洛陽珈藍記》卷一“景樂寺”記載:“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睛迷。”(清吳氏刊本,第15頁)
至隋唐,“種瓜”幻術已成為中國百戲之一種?!端鍟ひ魳分尽肪硎遢d:“始齊武平中,有魚龍爛漫、俳優(yōu)朱儒、山車巨象、拔井種瓜、殺馬剝驢等奇怪異端,百有余物名為百戲。”(武英殿本,第235頁)五代沈汾《續(xù)仙傳》里有個叫馬自然的道人,馬大師的道術變化多端,他可以讓種子須臾之間開花結(jié)果,“乃于席上,以瓷器盛土種瓜,須臾引蔓生花,結(jié)實取食,眾賓皆稱香美異于常瓜”。⑥在唐代的蔣防《幻戲志》一書中,對盛行于民間廳堂之中的這類幻術,曾進行了描述,書中所提“種瓜”這一幻術,至唐時已在中國流行了八百余年,是漢初“種瓜”幻術節(jié)目的發(fā)展。⑦唐代幻術空前繁榮,幻術節(jié)目中的《走火術》《種瓜》《植樹》,不但流行于本土,還傳入了日本。⑧
明清之際,“種瓜”幻術更多地出現(xiàn)在了文學作品之中。羅貫中撰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十四“魏王宮左慈擲杯”中,左慈用其幻術惹怒了曹操,遭到曹操不遺余力的追殺。這一情節(jié)不禁讓讀者在眾多戰(zhàn)爭場面描寫中捧腹開懷:曹操一代梟雄,竟會被左慈這一介方士戲耍于股掌之間。小說中,左慈幻術妙趣橫生,高深莫測,變化多端,讓人驚訝于幻術背后的“神力”。曹操遭此戲弄“驚而成疾”。在這一回里,左慈共表演了“柑子搬運”“日食千羊”“畫龍取肝”“釣松江鱸魚”“種花種姜”“變羊”“走石揚沙”等十幾套幻術。⑨其中“種花種姜”即為“種瓜”幻術。明代謝肇淛《五雜俎》卷六引《夷堅志》也記載了“種瓜”幻術:“俄而兒呼不起,如是再三,其人即四方禮拜,懇求高手放兒重生。便當踵門求敎,數(shù)四不應,兒已僵矣。其人乃撮土為坎,種葫蘆子其中。少頃生蔓,結(jié)小葫蘆,又仍前禮拜哀鳴,終不應,其人長吁曰:不免動手也。將刀砍下葫蘆,眾中有僧,頭歘然落地。其小兒應時起如常。其人即吹煙一道,冉冉乘之以升,良久遂沒,而僧竟不復活矣。”(明萬歷四十四年潘膺祉如韋館刻本,第228頁)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名為《種梨》的故事,更是將“種瓜”幻術文學化、普及化?!斗N梨》描繪道:“有鄉(xiāng)人貨梨于市,頗甘芳,價騰貴。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車前。鄉(xiāng)人咄之亦不去。鄉(xiāng)人怒,加以叱罵。道士曰:‘一車數(shù)百顆,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鄉(xiāng)人執(zhí)不肯。肆中傭保者見喋聒不堪,遂出錢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謝,謂眾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請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種?!谑寝淅驵⑶冶M,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數(shù)寸納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湯沃灌。好事者于臨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處,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蘇;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累累滿樹。道士乃即樹頭摘賜觀者,頃刻向盡。已,乃以伐樹,丁丁良久乃斷;帶葉荷肩頭,從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時,鄉(xiāng)人亦雜立眾中,引領注目,竟忘其業(yè)。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適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細視車上一耙亡,是新鑿斷者,心大憤恨。急跡之,轉(zhuǎn)墻隅,則斷耙棄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保ㄕ憬偶霭嫔?,2015年,第3頁)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詳注聊齋志異圖詠》繪有“種梨”插圖一幅(見圖)。圖右上部有廣百宋齋主人題詩云:“任教慳吝遍人寰,天道原來是好還。頃刻花開頃刻實,神仙游戲警貪頑。”
《聊齋志異》“種梨”插圖(來源:《詳注聊齋志異圖詠》)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刊行的《鵝幻匯編》 中,有 對“種瓜”幻術原理的揭秘,其卷九“藥法門”之“種瓜即生”,其解曰:“以瓜子種松泥內(nèi),澆水候之,少頃萌芽,即而蔓藤展葉,須臾開花結(jié)瓜,如錢大,總共不出一時之久也?!逼浞ㄔ唬骸半u蛋一枚,開一小孔,去白存黃,將西瓜子入內(nèi),攪和、裝滿,用紙封固其口,令母雞伏之。候雞出時,取出,將瓜子倒出,用官桂、甘草各五克為末,拌之,仍裝入殼,封口埋在潮濕墻邊,要堅土氣滋潤,不可令干。用時,取棉花一塊,包瓜子一粒,放懷中,取松泥一碗,將瓜子種泥內(nèi),噴水數(shù)次,須臾,即長大開花,結(jié)瓜也?!雹狻?/p>
注釋:
①[宋]高承:《事物紀原》,四庫全書本,第499頁。
②傅起鳳、傅騰龍:《中國雜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1頁。
③[唐]道世:《法苑珠林》,明萬歷刊本,第970頁。
④[北魏]慧覺等譯撰,溫澤遠等注譯:《賢愚經(jīng)》,花城出版社,1998年,第475頁。
⑤[南北朝]慧皎:《高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本,第180頁。
⑥[五代]沈汾:《續(xù)仙傳》,明正統(tǒng)道藏本卷上,第8頁。
⑦崔樂泉:《圖說中國古代百戲雜技》,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7年,第125頁。
⑧聶鑫森:《中國老行當之謎》,新華出版社,2007年,第216頁。
⑨李永平:《絲綢之路與文明交往》,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19頁。
⑩[清]唐蕓洲:《鵝幻匯編》(中外戲法圖說),上海廣益書局,1894年,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