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婧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融合術是治療頸椎類疾病的良好方式[1]。患者在手術之后接受康復護理依從性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自身疾病轉歸結果。本文全面分析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融合術病患早期康復護理依從性影響因素以及相關護理對策。
選擇2016.5-2018.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實施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融合術病患為研究對象。
本實驗共計納入64例受試者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其中女患者20例,男患者44例。年齡區(qū)間為31.58~72.62歲,平均年齡為59.35±1.65歲。受試者平均家庭年收入為10.27±5.35萬元。受試者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1 調查工具
第1、對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開展調查。在此其中包含受試者文化水平、家庭收入情況、婚姻狀況、年齡、性別等等。
第2、本實驗使用改良后,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受試者的生活能力指數進行全面評價。分數越高,證實受試者生活能力越強。
第3、使用SAS量表評價受試者焦慮情況。
1.2.2 調查方式
在對受試者開展調查之前,院內護理人員應當接受統(tǒng)一化培訓工作。針對問卷上的內容,對患者統(tǒng)一闡述。另外也邀請患者家屬一并接受培訓,在發(fā)放問卷之后,指導患者正確填寫相關內容。問卷上的相關問題,應當由本人結合自身情況予以回答。試卷應當場收回,目的在于有效保證問卷科學性。同時也可以交受試者早期康復計劃訓練頻次、時長、方法以及動作等等內容告知給患者。同時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依從性調查表對受試者依從性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詳細可被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以及不依從3項。
利用SPSS20.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使用T值檢驗,并使用(±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計算,當P<0.05時,說明相關數據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按照當前相關評分標準,本組內,完全依從者共計33例(51.56%),部分依從18例(28.13%),不依從13例(20.31%)。
醫(yī)患關系、病患家庭關懷度、改良后Barthel、SAS分數、文化情況、婚姻情況對于實施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融合術依從性存在影響,組間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
詳細見表1.
表1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情況
最近幾年我國頸椎病患者人數呈現(xiàn)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自我認識比較少,導致病情加重而就醫(yī)。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融合術也成為了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全面清除受試者脊髓椎管位置的致壓物,同時開展椎間植骨融合,在根本上加大了頸椎位置的穩(wěn)定性。但值得說明的是,有一些患者對于早期康復護理表現(xiàn)依從性不佳。本次實驗研究結果證實:不依從者占據總人數的18.1%。就受試者的醫(yī)患關系、家庭環(huán)境、文化水平、年齡、性別等等資料開展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醫(yī)患關系病患家庭關懷度、改良后Barthel指數、SAS分數、文化水準以及婚姻情況幾個因素。對于病患早期接受康復護理的依從性有著巨大影響[2]。
在焦慮為患者手術之后,較為常見的不良情緒類型。如果情況嚴重,不但會積壓患者內心不良情緒,同時也會對受試者臟器功能以及機體免疫能力造成破壞。進而體現(xiàn)出早期康復依從性降低現(xiàn)象。接受此類手術的患者病史較長,在治療期間內飽受折磨。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證實,SAS分數較高的受試者依從性明顯更差,本實驗所得出的相關結果和國內文獻提出的觀點相一致。
本實驗通過對相關資料開展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證實:醫(yī)患關系變壞家庭關懷程度,對于頸椎前路減壓內固定融合術病患早期康復護理的依從性影響最高。而這種良好的應對方式會減少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颊叩募覍偈呛突颊哧P系最為緊密的人群,如果誰能夠對患者予以經濟精神上的支持,病患在接受早期康復護理時,會更傾向于參照家屬們的意見。所謂醫(yī)患關系,主要指的是醫(yī)生和患者兩方互相信任的關系和理解態(tài)度。相關研究表明,和傳統(tǒng)指導式醫(yī)患關系相比,朋友式的醫(yī)患關系能夠有效提升受試者治療疾病的依從性。對于本次實驗所得出的相關結果,提示臨床護理人員可以從下述幾方面有效提升接受此類手術的患者,盡早進行早期康復護理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