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淮安 223002)
婦產科患者為女性,對護理服務質量有著較高要求,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提高治療效果[1]。本文分析了常規(guī)護理模式和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婦產科手術中的護理效果,數(shù)據分析如下。
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間,選取在我院接受婦產科手術治療的患者150例,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75例患者平均年齡(35.2±3.9)歲,疾病類型:剖宮產45例,子宮切除術15例,子宮肌瘤切除術15例。觀察組75例患者平均年齡(35.8±3.6)歲,疾病類型:剖宮產43例,子宮切除術14例,子宮肌瘤切除術18例。將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予以比較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等。
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1)術前人性化護理內容:保持熱情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有效地溝通與交流,讓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術前為患者介紹成功治療案例,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展開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并告知患者手術流程,促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增強手術治療效果。(2)術中人性化護理內容: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為患者調整手術室的溫濕度,營造舒適地環(huán)境。協(xié)助患者換衣,輔助麻醉師予以麻醉,調整患者在手術臺上的體位,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動作要輕柔,避免傷害患者。注重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3)術后人性化護理內容:手術后將患者送回普通病房時,做好交接工作,確?;颊叩玫匠掷m(xù)性人性化護理服務,增強患者治療效果。
對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不良情緒評分、護理滿意度。
納入SPSS 26.0處理,經由t檢驗,P<0.05表示本研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發(fā)生改變,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比較(±s)
表1 對照組、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操作規(guī)范(分) 器械準備(分) 心理護理(分) 服務態(tài)度(分) 護理滿意度(分)對照組 75 6.5±0.8 7.1±0.6 7.3±0.4 7.6±0.5 85.8±3.2觀察組 75 9.3±0.5 9.1±0.7 9.2±0.3 9.0±0.8 94.5±2.4 t 25.7036 18.7867 32.9090 12.8518 18.836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明顯改變,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觀察組不良情緒評分比較(±s)
表2 對照組、觀察組不良情緒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焦慮評分(分) 抑郁評分(分)對照組 75 45.24±3.64 43.58±4.18觀察組 75 35.26±2.13 36.28±2.58 t 20.4935 12.8702 P 0.0000 0.0000
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提升,人們的就醫(yī)需求不再滿足醫(yī)療水平的提升,也注重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2]。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無法滿足患者心理需求,進而影響患者的就醫(yī)體驗[3]。在婦產科手術中,應注重患者護理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運用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患者開展全方位服務內容,在患者術前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介紹成功案例等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4]。在術中為患者營造舒適手術環(huán)境、擺正體位、輔助麻醉師麻醉等護理措施,降低患者的恐懼感。術后與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確?;颊叩玫窖永m(xù)性人性化護理服務內容。本項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發(fā)生改變,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明顯改變, 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為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可以持續(xù)增強患者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就醫(yī)體驗,可被廣泛推廣。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手術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和護理質量,進而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