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梅
6歲前的情感經(jīng)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影響,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情緒反復(fù)、急躁、悲觀、孤獨、焦慮、喜歡說“不”,或?qū)ψ约翰粷M意,就會對個性發(fā)展、身心健康與人際關(guān)系等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所以,孩子的情緒管理至關(guān)重要。
艾倫的媽媽在朋友圈里曬出自己和老公吵架后,兒子的暖心:平時調(diào)皮搗蛋的艾倫,突然變得安靜懂事,不僅乖乖收拾好自己的玩具,還主動湊過來哄媽媽:“媽媽,我永遠愛你!”“等我長大了保護你!”朋友們看了艾倫媽媽的朋友圈后紛紛點贊,夸艾倫懂事,也夸她育兒有方。
12歲的小星比媽媽高出了半個頭,參加戶外親子活動時,其他男孩或好奇地在活動中探索、思考,或聚在一起打鬧嬉笑,小星卻和媽媽寸步不離。他一會兒給媽媽遞紙巾擦汗,一會兒主動幫媽媽擰開礦泉水瓶蓋,仿佛媽媽是需要他細心呵護的小公主一樣。兒子被人夸贊為小暖男,小星媽很驕傲。甜甜媽在一家大型企業(yè)擔任高管,家里家外都是女強人,甜甜爸只是某小公司一名普通員工。當媽媽在家里發(fā)號施令時,8歲的甜甜總不敢吱聲。爸爸也從不反抗,但有時會躲在陽臺上生悶氣。這時,甜甜就會跑過去摟著他,說:“爸爸,有我呢?!卑职值男那樗查g就好了很多。以上情形,生活中并不少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3~6歲的兒童處于性器期。在這個年齡段,小男孩會“愛”上自己的母親,小女孩會“愛”上父親甚至想和父親結(jié)婚。直到他們在生活的點滴互動中發(fā)現(xiàn),原來爸爸真正愛的是媽媽,媽媽真正愛的也是爸爸,孩子才會“放棄”要和爸爸或媽媽成婚的念想,轉(zhuǎn)而開始認同自己的父母,因為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才會真正得到另一半的愛。
到了6~12歲,兒童進入性欲潛伏期,他們對和爸爸或媽媽結(jié)婚不再感興趣,對于異性也較少關(guān)注,這也正是他們增長才干、積累知識和技能的大好時機。如果這個階段爸爸或媽媽在情感上、情緒上與孩子的親近程度遠強過與自己的另一半,孩子就較難形成對于同性父母的認同,原本用于學(xué)習、交友、探索的精力也會被牽涉進對于父母的情感糾葛中。
美國家庭治療專家鮑文曾提出“三角關(guān)系”的概念。他觀察了許多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家庭發(fā)現(xiàn):當兩個人有沖突時,其中一方或雙方往往會尋求第三者的認可與支持,使得原本兩人之間的緊張暫時得到舒緩。在家庭中,最基本的兩人沖突常常出現(xiàn)在夫妻之間,這時,夫妻一方或雙方會不自覺地與心疼他們的孩子越來越親近,而與另一半越來越疏遠。漸漸地,孩子成為父母某一方的情緒伴侶,不由自主地投入自己的情感與精力去陪伴、照顧、撫慰失落的親人。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跟著母親責怪爸爸、站在爸爸的角度去怨媽媽,用自己的聰明、體貼去哄爸爸或媽媽。在父母的角度來看,感受到孩子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是開心和舒服的,然而孩子的成長卻可能因此受到影響,最明顯之處在于孩子的喜怒哀樂,已經(jīng)與他的年齡段不匹配了。
在很多家庭,親子關(guān)系的邊界感很模糊,孩子和某一方父母的親昵也往往被視作親子關(guān)系好的體現(xiàn)。如果親子雙方都享受其中,并且彼此在情緒上沒有太多的牽絆與捆綁,親近也屬天倫之樂。但如果孩子因此減少了與小伙伴相處的時間、學(xué)習成績下降、對興趣愛好的興致降低,將精力放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上,那代表他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充當了父母的情緒伴侶。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做的,是通過學(xué)習、成長或?qū)ふ彝獠抠Y源來滿足、安頓自己的情緒,先處理好與伴侶的關(guān)系,然后,孩子才能慢慢松動對于父母無意識的忠誠與關(guān)注,輕松自在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