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建
摘 要: 實操能力培養(yǎng)在管理學課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傳統(tǒng)教學由于受課堂學時的限制,很難處理教學和技能構建二者的比例,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很好地平衡了二者之間的關系,本文從管理學混合課程建設思路、建設措施、效果檢測體系等方面探索了混合式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混合課程;課程建設措施;效果檢測體系
管理學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的實訓直接關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掌握,以及管理技能的提升。但是,由于當前管理學課程的概念較多、理論背景知識少、知識碎片化明顯,使得課程學習顯得冗長而抽象,理論知識理解不夠深刻,知識間的體系化弱,又加之課堂時間的限制,理論知識的運用和管理技能的培訓很難得到保證。如何能夠使學生形成一個理論背景知識豐富,重點概念突出,理論知識系統(tǒng)化的完善的知識結構,同時又能保證管理技能得以充分的訓練,是管理學課堂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社會的進步,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信息的傳遞和交互變得更加靈活而便捷,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正式借助網絡技術將課程相關知識轉移到網上學習,為課堂教學課時和內容解壓?;旌鲜秸n程教學方法比較適合《管理學》課程教學特點,如何將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很多高校和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一、課程建設思路
《管理學》課程體例為“開篇導讀——理論回顧——熱點研究——技能構建”,課程宗旨以重點理論為依托,以熱點問題為拓展,以能力構建為核心,在培養(yǎng)學生管理理論素養(yǎng)的同時加強技能的構建。課程共包含10章,其中第1章主要講述管理基本理論,第4章和第6章主要從宏觀角度講述管理策略,第2、3、5、7、8、9、10章講述管理的基本職能,為了使課程結構更加科學,邏輯更加清晰,更加適合學科性質和學生學習特點,課程刪除了第4章和第6章,調整后課程內容共8章,包含管理理論和管理七大職能兩部分,這樣更加有利于進行線上單元設計的統(tǒng)一。
《管理學》混合式課程教學8章內容,共設計課件16個,每章兩個課件,一個是包含章節(jié)全部具體內容,供線下答疑講解使用,同時上傳網上學生自學輔助資料,另一個僅包括章節(jié)重點和難點,主要用來錄制微課用,同時上傳網上作為學生觀看微視頻的輔助資料,這種課件設計方式使得內容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使用靈活。
二、課程建設措施
(一)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為主的多樣化線上課程知識
本課程線上向學生開放課程信息、學習單元和課程活動三個欄目,其中課程信息欄目中包含:課程介紹、課程大綱、教學日歷、成績結構和課程導學等五個子欄目,學習單元包含本課程所有子單元內容,學生章節(jié)學習主要在此欄目完成,課程活動欄目主要包括:課程作業(yè)、答疑討論、博客單元、在線測試和課程問卷等五個子欄目,同時堅持使用隨堂教學欄目中的簽到、賞析、隨堂小測、課堂評價等功能。
課程單元線上共包括章節(jié)導學、想一想、學一學、用一用、能力構建、課程作業(yè)、在線測試和隨堂小測,章節(jié)導學包括課程目標、線上任務、線下任務、重點難點、學習進度安排等,通過閱讀章節(jié)導學能夠清晰知道線上什么時候做什么,線下將做些什么,想一想部分通過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引入到本章學習內容中,學一學是單元設計的重點部分,本單元的知識內容都在本欄目中,包括課件、微課、教案等,用一用欄目主要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和熱點問題討論,訓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在能力構建欄目中設置一些管理技能構建性的題,比如制定一份***決策方案、制定一份***計劃方案等,是對上面所有欄目學習效果的檢測和應用,通過該欄目任務的完成,既強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又較好地構建了學生管理技能,其中章節(jié)導學、想一想、學一學、用一用、在線測試是課前線上完成,能力構建、在線測試和隨堂小測在線下完成,在線測試和課程作業(yè)在課后線上完成。
(二)以混合教學法為主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課程主要采用混合式教學法,線上線下授課同時進行,主要進行管理理論知識學習,線下主要進行管理技能實訓與構建,同時輔助以講授法、答疑討論、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以及任務驅動法,教師通過微課程講授、答疑討論等授課方法解答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線下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和任務驅動教學法訓練學生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而進行管理技能構建。
(三)線上線下教學無縫對接
課程線上作業(yè)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類。客觀題共分為兩種形式,填空題和不定項選擇題,主要采用在線測試和隨堂小測方法進行。課前5分鐘發(fā)布課前測,課前測成績清晰反映了學生對上次課知識的掌握情況,老師就薄弱環(huán)節(jié)重新講解,查漏補缺。在講課過程中,根據每個知識點發(fā)布隨堂小測,隨堂小測較好地反映了教師授課情況,哪些地方講地比較清晰,哪些地方沒有講到位,都清晰地反映在隨堂小測成績上。本課程隨堂小測較好地檢測出學習不好的學生和學生學習不好的地方,對老師進行相關性、針對性教學和輔導具有很大幫助。主觀題主要在課程作業(yè)欄目中進行。通過主觀題的練習,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相互協(xié)作、團隊作業(yè)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由于將作業(yè)的批改和答疑都轉移到課下,課上就有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管理學技能的鍛煉,真正起到了線下和線上的無縫對接,相輔相成,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課程建設效果檢測體系
課程使用學校組織編寫的《管理學》新大綱,結合新大綱的內容和混合課程教學的特點,該課程重新設計了教學效果檢測體系,新的檢測內容主要包含線上和線下兩部分,其中線上占總分值的50%,線下占總分值的50%,線上檢測內容主要包括:課程作業(yè)占35%,在線測試占35%,發(fā)帖次數占5%,回帖次數占5%,在線時長占15%,瀏覽課程資源次數占5%,線下檢測內容主要包括課堂表現、階段考核、終結考核三部分,其中課堂表現占20%,階段考核占30%,終結考核占50%。
四、建設中的不足和改進
(一)建設中的不足
課程在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章節(jié)導學設計有待完善,章節(jié)導學包括課程目標、線上任務、線下任務、重點難點、學習進度安排等,學生通過閱讀章節(jié)導學了解本章學習進度安排,課堂線上應當做什么,線下應做什么,但這里只要求學生做什么,并沒有告訴學生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另外,對于微視頻學習、經典案例賞析、共話熱點欄目,很難充分了解學生在這些環(huán)節(jié)都做什么以及做的怎么樣,尤其是像微視頻學習這個欄目,每章要求學生進行微課學習不少于8分鐘,并根據微視頻內容回答問題,由于沒有明確的檢測方法和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部分學生刷屏抄襲他人答案情況,而網絡后臺只能監(jiān)視到該視頻播放多長時間,并看不到學生有沒有觀看該視頻,出現“失聯”現象,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二)改進措施
在課程的建設中,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解決,如在現有章節(jié)導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學習方法、學習途徑兩部分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知道以什么樣的方式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并知道為什么要學,如何用這部分知識。同時,讓學生打卡,保證每人都認真閱讀章節(jié)導學,起到真正的導學作用,保證教學計劃順利進行,較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如通過后臺數據統(tǒng)計學生觀看視頻的時長和節(jié)點,對于觀看時間時長和節(jié)點不合理的學生進行人工檢測,例如課題組成員可以當面和學生交流,讓其講述視頻內容,以及對視頻知識的理解,對熱點問題的觀點,也可以泛泛談論對本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以了解該同學在線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趙靜.淺談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J].知識文庫,2018(08).
[2]張靜,聶章龍.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
[3]王佳麗,李斌峰.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校本混合課程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J],課程與教學,2016(3):103-107.
[4]蔣鑫.互聯網+背景下混合課程教學模式構建[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7,(15):196-197.
[5]黃月,韓錫斌,程建鋼.混合教學改革的階段性特征與實施效果偏差分析[J].實踐研究,2017(5):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