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儀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廣東 佛山 528000)
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1],不孕不育癥在我國已婚夫婦中發(fā)生率可達15%左右,且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不孕不育癥已經(jīng)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目前臨床上針對不孕癥的常用治療方法為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這種輔助生殖助孕技術能夠使臨床妊娠率得到有效提高,整體應用效果確切[2]。但在實際治療過程中,由于許多患者心理存在焦慮情況,再加上對輔助生殖助孕技術知識了解程度的缺乏,容易導致醫(yī)患溝通與臨床配合出現(xiàn)問題,最終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采用有效護理方法進行干預。本次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護理方法對我院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實際干預效果的差異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采集我院輔助生殖助孕治療患者300例,通過隨機法分為對照組(150例)與觀察組(150例)。對照組年齡26~42歲,平均(35.52±4.19)歲;其中原發(fā)性不孕91例,繼發(fā)性不孕59例;大專及以上學歷88例,高中及中專學歷62例。觀察組年齡26~43歲,平均(35.29±4.38)歲;其中原發(fā)性不孕93例,繼發(fā)性不孕57例;大專及以上學歷90例,高中及中專學歷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輔助生育技術,均符合該項技術相關適應癥。
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面對面口頭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①待試管嬰兒患者進入周期前,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其參加至少一次輔助生殖技術幻燈式講座,并于講座結束后贈送試管嬰兒健康教育小冊子以供其日常閱讀學習。②待患者正式進入周期后,復診日由護士對目前治療過程中實施的健康教育進行評價。
觀察組給予標準化視頻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1)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試管嬰兒)患者進入周期前,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其至少參加1次輔助生殖技術視頻講座,通過真人操作及演示視頻的方式將試管嬰兒治療流程完整展現(xiàn)給患者;在視頻講座過程中,指導患者將9個流程視頻進行保存收藏,涉及流程包括檢查-建檔-降調-促排卵-HCG夜針-取卵-體外受精/胚胎培養(yǎng)-胚胎移植-黃體支持;在患者觀看視頻過程中加以指導,并告知其反復學習的重要性,使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相關知識;根據(jù)患者治療進度的不同進行指導,使不同治療進度的患者均能夠提前預習下一階段視頻內容,并確保其每天完整觀看視頻至少1次;待患者正式進入周期后,由護士分別對各流程環(huán)節(jié)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
(2)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期間,許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尤其是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心理焦慮程度更加嚴重,容易導致臨床治療受到影響。為確保實際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需做好與患者的日常溝通,以言語方式給予其相應鼓勵與安慰,并邀請配偶參與實際護理工作,加強患者與配偶之間的溝通,并在日常陪護過程中給予其心理方面的支持,以改善患者焦慮的心理狀況,使其治療積極性增強。
(3)大部分患者對于取卵手術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導致手術治療過程無法順利進行。為緩解患者恐懼心理,于手術前做好相應的健康教育,以視頻的方式為患者講解取卵就診流程、手術準備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能夠充分了解取卵手術,減輕內心恐懼心理。術后可通過播放音樂及娛樂視頻的方式使患者注意力分散,并由護理人員根據(jù)用藥指導單詳細講解術后用藥方法,并充分結合視頻宣傳資料講解術后相關注意事項。
(1)通過我院自制輔助生殖技術知識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后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量表共包括25個條目,以4級評分法為評價標準,總分為100分,以評分不低于90分為完全掌握,以評分60~89分為部分掌握,以評分低于60分為未掌握。知識掌握率=(完全掌握+部分掌握)/總例數(shù)×100%。
(2)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后主觀心理感受,量表共包括20個條目,以4級評分法評估患者心理焦慮情況,評分越高則代表心理焦慮情況越嚴重,分級包括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不低于70分)。統(tǒng)計兩組患者輔助生殖技術知識掌握所需時間。
(3)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認可情況,共包括25個條目,以4級評分法為評價標準,總分為100分,以評分超過90分為十分滿意,以評分60~90分為基本滿意,以評分低于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4)統(tǒng)計兩組護理后臨床妊娠成功情況,并計算總成功率。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輔助生殖技術知識掌握率更高,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后輔助生殖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n(%)]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掌握輔助生殖技術知識所需時間更短,SAS評分更低,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知識掌握所需時間與SAS評分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滿意度更高,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后滿意度比較[n(%)]
對照組臨床妊娠成功率為80.0%(120/150),觀察組臨床妊娠成功率為95.3%(143/150);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臨床妊娠成功率更高,差異大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當處于育齡期的夫婦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且性生活規(guī)律的情況下持續(xù)1年未能懷孕即可被稱為不孕癥[3]。隨著我國整體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目前該疾病發(fā)生率逐漸升高[4]。在臨床上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全面發(fā)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開始得到廣泛關注,但由于許多患者心理焦慮情緒與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知識的缺乏,導致臨床治療過程中溝通與配合出現(xiàn)問題,進而導致實際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因此,需采用有效護理進行干預[5-6]。
傳統(tǒng)面對面口頭健康教育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對輔助生殖技術知識的了解,但由于相關知識講解過于枯燥,導致實際應用效果無法達到預期[7-8]。標準化視頻健康教育本質上也屬于一種健康教育,但相較于常規(guī)健康教育而言,該方法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吸引患者注意力,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學習輔助生殖技術相關知識;此外,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充分結合視頻,能夠使患者健康知識接收能力提高,進一步加強患者對輔助生殖技術相關流程的認識,使患者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助于臨床妊娠率的提高[9-10]。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護理后知識掌握率為80.7%,觀察組護理后知識掌握率為94.0%,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輔助生殖技術知識掌握率更高(P<0.05);觀察組護理后掌握輔助生殖技術知識所需時間更短,SAS評分更低(P均<0.0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8.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1.3%,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滿意度更高(P<0.05);對照組臨床妊娠成功率為80.0%,觀察組臨床妊娠成功率為95.3%,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后臨床妊娠成功率更高(P均<0.05)。說明標準化視頻健康教育對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中,更推薦以標準化視頻健康教育方式進行干預,可提高患者對輔助生殖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滿意度,進一步縮短輔助生殖技術知識掌握所需時間,并改善心理焦慮狀況,使臨床妊娠率得到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