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數據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也給新聞采編模式帶來了沖擊。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精準預測新聞線索,對新聞受眾興趣以及行為進行準確的把握,了解受眾的新聞獲取習慣。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新聞媒體可以按照用戶不同的興趣,針對他們的興趣進行精準定位,建立用戶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使新聞采編模式快速更新,以大數據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的新型新聞采編系統(tǒng),能夠滿足多元化用戶的需求,并且能夠準確定位,有效提高新聞產品的效率,希望能夠給相關研究人員借鑒和參考,以提升新聞采編質量。
關鍵詞:大數據;新聞采編;模式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6-0139-02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移動互聯(lián)網以及物聯(lián)網為主體的傳播媒介已經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用戶可以借助PC電腦、移動客戶端,利用網絡之間的互相連接,實現(xiàn)新聞信息全天候以及全地域的無差別接收,在數字信息上還能實現(xiàn)共享,滿足多方面用戶的特定需求。網絡信息催生了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大數據主要儲存于用戶的載體空間以及移動設備中,不僅包括通常意義上的文字圖片以及視頻這類信息數據,還包括各種非線性結構數據。面對新形勢,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xiàn)代媒介信息傳播的需求,需要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新聞產品的手段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才能夠使新聞信息適應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更加符合用戶的需求[1]。
大數據技術能夠依托于移動互聯(lián)網或者是其他存儲空間,對內部數據進行挖掘和整理,大數據目前已經滲透各行各業(yè),在制造業(yè)、金融、醫(yī)療教育等行業(yè)應用非常廣泛。人們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某個特定的行業(yè)進行信息的挖掘整理,預測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這樣所做的決策會更加科學和理性,能夠有效節(jié)約人力成本,同時避免決策發(fā)生重大的失誤。信息的共享與交流是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形式。
二、大數據技術應用于新聞采編的優(yōu)勢
(一)能夠有效增強定制化媒體新聞的精準投放能力
基于大數據技術,以提供信息為主要功能的新聞媒介,能夠有效增強新聞投放的精準性。根據現(xiàn)在傳播學的理論,最有效率的新聞傳播方式是根據客戶群體的特性,定制特性化的服務。只有服務方式滿足用戶需求,并不斷適應它的需求變化,才能給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服務。新聞采編模式依托于大數據技術,能夠對用戶需求進行仔細分析,還能夠根據消費以及生活群體的不同,對信息使用進行精確的定位。因為個體對于信息的接收和處理模式不同,方式方法和習慣也各有差異,因此要想提高新聞效果,就需要重視投遞的精確性,把握客戶需求進行精準投遞。借助大數據技術,能夠使得新聞采集由原來的大眾化逐漸過渡到小眾化甚至個體化。通過各種社交媒體以及互聯(lián)網平臺遺留的數據痕跡進行判定,分析用戶變化。在大數據信息時代,新聞信息的投放依據用戶特點成為基本的方式,所設計的廣告以及娛樂信息也要適應大眾的變化。因為用戶需求決定了采編的形式,能夠根據數據預測的信息結果,對新聞產業(yè)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對新聞的投放路徑進行優(yōu)化,這樣才能提高新聞采編的客觀性以及價值。目前大數據分發(fā)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新聞信息的分發(fā),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結合自身的興趣習慣,為用戶推薦更為個性化的新聞或者是購物信息,提高新聞的準確度,并且還能增加廣告投放的效率,增加用戶的點擊率,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二)能夠使得新聞信息更加具有關聯(lián)性
借助大數據技術,能夠使得新聞采編的可預測性更強,推動新聞朝著數據化方向發(fā)展,同時采編形式也可以根據用戶的習慣進行。大數據技術能夠研究用戶的邏輯并對他們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確定其中的邏輯。各種大數據判斷方法也能夠優(yōu)化電視新聞的采編,一般單個的、破碎化的信息并不具備新聞的價值,但是由他折射出來的邏輯卻可能蘊含比較多的意義。大數據就是借助海量數據處理,將看似并無關聯(lián)的信息,抽絲剝繭找出關鍵的線索,對其進行收集,同時還可能預測某一個行業(yè)即將發(fā)生的新聞事件,這樣就能夠在新聞報道中得到先機。比如說利用百度搜索流行性感冒以及流感發(fā)生等關鍵字,在搜索引擎中,可以比政府更早預測流感爆發(fā)的區(qū)域和位置,利用這些信息就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建議。判斷不同數據之間的關聯(lián)性,有效指導其邏輯性關系。
(三)大數據技術能夠使得新聞受眾樣本分析更加準確
從目前電視新聞領域現(xiàn)狀來看,全樣本分析更加客觀,數據更加準確。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互聯(lián)網媒體能夠將信息的單向傳遞轉變?yōu)殡p向傳遞,更加注重觀眾的心理感受以及互動。利用智能設備和大數據技術,能夠對觀眾的閱讀和興趣進行有效的分析,通過遺留的痕跡來推測用戶的信息瀏覽興趣,然后再依據爬蟲技術、分詞技術以及聚合技術,使得信息的瀏覽痕跡更加科學合理,通過這些數據能夠判斷用戶的需求,使得新聞采編更有效率。
三、目前在新聞采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采編工作與新聞制作之間存在較大的隔閡
從目前的發(fā)展狀態(tài)來看,我國新聞媒體行業(yè)普遍存在新聞采編工作與新聞制作之間存在較大的隔閡,兩者處于分離階段的情況。這種情況雖然能確保兩個階段有獨立性,但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缺乏互動,很難保障所編輯的新聞的真實和準確性。如果新聞制作和采編部門對新聞采集出現(xiàn)不同的意見,可能會對新聞工作的積極性造成損傷,降低新聞編輯的效率,同時對于后期的推送和播出也造成一定的負面性影響。
(二)電視新聞的視角缺乏全面和客觀性
新聞采編的公平與公正是新聞的生命,也是高質量新聞素材的前提,如果新聞采編工作者沒有站在中立的角度對新聞進行有效的解讀,就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對于報道的信息缺乏科學解讀,將難以提升新聞制作的質量,也會使得用戶的數量難以提高。
(三)新聞編輯的模式比較單一
從現(xiàn)階段來看,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編輯采編的方式也比較單一,缺乏靈活性,受到傳統(tǒng)思路的限制,新聞采編制作方法單一、技術落后,同時在內容表達上缺乏有效的創(chuàng)新,沒有體現(xiàn)出新聞報道的多元化,在信息采集過程中缺乏大數據應用,忽視了大數據技術在新聞采編中的重要作用,使新聞信息制作與用戶需求之間難以建立有效的連接。
四、利用大數據提升新聞采編效率的途徑
(一)建立集中化的數據分析架構
傳統(tǒng)媒體如果想與現(xiàn)代媒體進行融合,迎接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挑戰(zhàn),就需要依據大數據技術,建立系統(tǒng)集中化的數據分析架構??梢詮乃@得的數據資源入手,建立起現(xiàn)代化的采編體系,確保在行業(yè)中能夠快速獲取新聞信息,抓取有新聞價值的內容,使得報道的新聞更加具有觀賞性,并且借助移動互聯(lián)網能夠快速推送所采編的新聞信息。創(chuàng)立大數據分析主要依托于互聯(lián)網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的支持,需要與媒體人工作平臺相互結合,需要分地域分平臺以及分時間對數據進行精準的整理,利用用戶不同的需求,選定不同的主題,然后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將新聞信息快速推送到服務器中,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采編的服務效率[2]。
(二)對數據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
在信息數據時代需要對數據挖掘加強針對性建設。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中,數據平臺只是一種服務工具,這種服務方式具有不確定性,主題也具有不明確性,因此對于新聞產品來說,限制了它效率的上升。在大數據信息時代,利用數據整理挖掘技術能夠有效適應用戶的需求,這是提升新聞產品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新聞媒體可以利用復雜環(huán)境下的相關統(tǒng)計分析技術,將各種線性和非線性的數據結構進行結合,按照受眾的形式、目標以及傳播的方法特征等等,利用多維角度去分析其內在的聯(lián)系。在對于新聞數據進行綜合管理過程中,大數據技術能夠做到從海量數據中尋找有新聞價值的數據。在新聞采編方面可以依據技術層面、平臺系統(tǒng)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撐。需要依照受眾的信息接收的習慣以及閱讀的習慣,結合信息的傳播方式,所抓取的信息主題要更加具有指導性。這種定向的分析主要依靠新聞采編人員對于數據的分析能力,可以從主題搜索準確體現(xiàn)新聞的價值,這就非??简炐侣劜删幦藛T的基本功??梢酝ㄟ^對大數據信息的整理和挖掘,達到強化各個新聞之間的目標聯(lián)系,以提高對數據資源的挖掘效率。
(三)需要變革采編的理念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zhàn),新聞媒體工作者要創(chuàng)新信息的采編傳播形式,采用革命性的采編理念。傳統(tǒng)的媒體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結合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處理技術,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和物聯(lián)網技術,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的方式和方法[3]。新聞的采編是新聞產生的基礎,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進行有效的分析和預測,完善分析系統(tǒng)的建設,這是傳統(tǒng)媒體應對信息社會的重要變革。新聞采編要從思維方法上進行突破,在新聞影響力上,新聞自身所存在的價值是影響力唯一的判定標準,因此對于新聞價值的判斷,不僅僅要依靠自身內容以及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經驗,也要利用大數據結合用戶的興趣進行分析,并且利用用戶信息指導新聞的采編工作。
五、結語
大數據技術是集合計算機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所形成的綜合信息分析系統(tǒng),借助大數據技術,能夠向用戶精準投放新聞信息,準確分析用戶的閱讀行為習慣以及興趣點,給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數據,要求新聞采編人員不但要具有專業(yè)的信息分析收集處理能力,同時還要能從全局出發(fā),集中挖掘大數據,準確定位客戶的興趣和需求,這樣才能夠為用戶的個性化提供專業(yè)的服務,滿足多元化的用戶新聞獲取的需求,有效提高新聞采編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程銀鳳.大數據時代新聞采編模式的創(chuàng)新[J].記者搖籃,2020(05):34-35.
[2] 邢軍.大數據技術與電視新聞采編的融合發(fā)展[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8):159-160.
[3] 何丹.基于大數據的數據新聞采編研究[J].科技傳播,2020,12(06):148-149.
作者簡介:萬鎮(zhèn)黎(1985—),男,重慶涪陵人,本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媒體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