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興國
【摘要】臨床醫(yī)學檢驗為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也間接影響到患者的健康狀況以及由疾病引起的經濟負擔。為此,必須高度重視臨床醫(yī)學檢驗質量控制管理,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加強臨床醫(yī)學檢驗整個過程的質控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臨床檢驗準確率。
【關鍵詞】臨床檢驗;質量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11-022-02
隨著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以及公眾健康意識的增強,臨床檢驗在臨床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發(fā)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各臨床科室對檢驗科的要求也更為嚴格,這從側面反映出臨床醫(yī)學檢驗的重要性。在臨床檢驗過程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紕漏均會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因此,必須加強臨床醫(yī)學檢驗的質控管理,盡量提高臨床檢驗的準確性。
1、臨床醫(yī)學檢驗中開展質控管理的意義
醫(yī)學檢驗是對采自人體的相關標本進行血液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細胞學、遺傳學等方面的檢驗,為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評估人體健康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臨床醫(yī)學檢驗的材料主要有血液、尿液、糞便、痰液等標本,通過對這些標本進行檢驗分析,以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從標本采集、處理到送檢、檢驗各環(huán)節(jié)中有不少因素可能會干擾到臨床醫(yī)學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加強臨床醫(yī)學檢驗質量控制,規(guī)范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最大限度消除干擾因素,有助于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疾病診療提供最可靠的信息,讓患者能夠及時確診,盡早接受治療,從而改善預后。
2、影響臨床檢驗質量的主要因素
2.1標本影響
標本采集、保存、處理如果不得當將直接降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其中,溶血、脂血、黃疸是影響標本質量的常見因素。在檢驗過程中通常選擇在早上采集患者空腹樣品,若受檢者未根據要求接受標本采集,則會導致采集的標本不符合相關檢驗要求。若未對標本容器與抽血器等按要求進行干燥與消毒處理,直接用于標本采集也會影響標本質量[1]。若將血液標本長時間放在室溫條件下可能引起血液成分改變,有的會溶血,從而降低檢驗準確性。
2.2人員與設備的影響
在醫(yī)學檢驗工作中人是影響檢驗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工作人員不熟悉相關實驗操作、未嚴格按規(guī)范進行操作或者粗心大意均會降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此外,檢驗設備若未及時進行消毒、清洗、保養(yǎng)與校對,易導致設備靈敏度與精密度下降,進而導致檢驗質量下降。
2.3患者生理因素影響
一般而言,生化檢驗參考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飲食、用藥等情況。當患者性激素水平存在差異則會引起相關參考指標結果不同。比如,與成年人相比,新生兒血清總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水平更高,這是由于新生兒肝臟中缺少葡萄糖酸轉移酶,未合成膽紅素不易轉化為膽紅素。此外,當患者情緒緊張、激動、焦慮的時候接受臨床檢驗也可能導致獲得的檢驗結果準確性較低。因為患者情緒較為波動時自身神經系統(tǒng)與內分泌系統(tǒng)的相關功能會受到影響,引起血清中的游離乳酸、脂肪酸、血糖等水平升高,進而影響到臨床檢驗結果[2]。
3、加強臨床醫(y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對策
3.1加強檢驗分析前的質控管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質控工作主要涉及到臨床醫(yī)生開具檢驗單,告知患者并做相關準備,采集原始標本,對標本進行保存與送檢。
(1)申請單必須準確填寫:在填寫檢驗申請單時醫(yī)生必須準確填寫相關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及病案號、標本來源等。針對特殊情況還應附上簡單的病歷。要做到字跡清晰、填寫規(guī)范。如果上述信息填寫不完整或字跡模糊均會導致檢驗員在檢驗過程中無法獲得患者全面的信息,進而不能根據患者情況對檢驗結果做出準確判斷,導致錯報、漏報、誤診等問題。
(2)患者準備:為避免因為某些生理因素而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要求患者在接受臨床檢驗前應注意下列事項:情緒保持平和,避免處于激動、恐懼、憤怒等狀態(tài)下。運動后應休息一段時間才接受醫(yī)學檢驗。過度疲勞、熬夜、喝酒、吃藥也可能降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需避免上述情況。若確實需要檢驗,但又存在上述情況,必須在檢驗申請單內填寫清楚,以便檢驗員能夠更客觀地評定檢驗結果。
(3)標本采集注意事項:在采集標本時應注意5點:①仔細核查檢驗申請單上面的內容與標簽是否存在差異;②采集血液標本時應讓患者保持坐位或臥位;③采集標本的器材一定要滿足相關實驗規(guī)定;④采集血液標本時止血帶壓迫不能太緊,壓迫時間也不能太久,切忌不能用力對穿刺部位進行拍打,待穿刺回血后馬上松開止血帶;⑤防止標本出現溶血反應或受到污染[3]。
3.2加強檢驗分析中的質控管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指接收標本后進行分析這一過程的質控管理,涉及到檢驗試劑的準備、相關儀器的維護、檢驗分析過程等工作。
(1)檢驗儀器的維護:加強對儀器設備的維護確保其能正常運轉,方能獲得準確的檢驗結果。檢驗科對儀器的維護制定了專門的養(yǎng)護方案,按日、周、月、季等時間單位開展養(yǎng)護管理工作,及時消除檢驗儀器的故障,確保其能正常工作。其中,應記錄好日常維護保養(yǎng)工作內容,并將儀器設備發(fā)生的故障與處理也應詳細做好記錄,方便日后查詢。
(2)試劑準備:檢驗所需的相關試劑應嚴格參照試劑說明書進行配制,并嚴格根據檢驗項目的操作步驟進行檢驗。對于已配制好但暫時不會用到的試劑應馬上放入冰箱中保存,避免試劑揮發(fā)。平日不常用的試劑應檢查其穩(wěn)定性,及時更換不符合檢驗要求的試劑。
(3)分析過程中的質控管理:①要始終保證儀器處于正常運轉狀態(tài),并加強室內、室間質控,一旦發(fā)生失控問題應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②應充分意識到原始數據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將原始記錄數據按規(guī)范保存下來。檢驗結果的原始記錄作為檢驗工作中關鍵組成部分,也能直接體現檢測過程中的數據信息[4]。③全部檢驗項目都應有相應的標準操作流程,確保操作的規(guī)范性與有效性。
3.3加強檢驗分析后的質控管理
(1)對檢驗結果仔細審核:隨著檢驗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醫(yī)學檢驗技術更加自動化、智能化,檢驗工作者間的配合也越來頻繁。從患者信息錄入、標本編號到分離、審核儀器操作檢驗結果、傳送檢驗報告單、反饋檢驗結果信息等環(huán)節(jié)來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密不可分。因此,檢驗工作者需對檢驗數據進行仔細分析與核對,盡量在第一時間察覺問題與錯誤,并盡快加以糾正。此外,還應加強對檢驗結果的分析對比,如果檢驗結果超出了醫(yī)學水平,檢驗工作者需將其與近期的結果進行分析對比,研究相關參數間的關系,同時與臨床資料進行比對分析。如有必要可深入臨床一線,詢問患者病情,了解標本采集的細節(jié)信息,以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合理[5]。
(2)制定報告單簽收制度:應根據醫(yī)院檢驗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優(yōu)化報告單簽收制度,安排專人對檢驗報告單進行送達。檢驗科也應結合自身實際對檢驗報告單管理作出細節(jié)規(guī)定,比如,明確報告單的室內存放時間、存放方法等,方便核對與復查。
(3)結果分析與解釋:如果檢驗數據與臨床診斷出現偏差不一致時,檢驗工作者應盡快與臨床醫(yī)生溝通,以便找準原因。伴隨公眾醫(y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文化程度的提高,不少患者都渴望了解個人的病情以及具體病因,因此,他們希望檢驗人員對自己的檢驗報告進行一些解釋。檢驗工作者在與患者溝通時應結合檢驗報告對患者病情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給予必要的解釋與說明,要求做到客觀全面、通俗易懂。
綜上所述,臨床檢驗工作屬于醫(yī)院臨床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疾病診斷與治療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為此,必須加強臨床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管理,從人員、制度、設備、患者等不同層面抓好質控管理,盡量消除質控干擾因素,確保獲得的檢驗結果更加客觀、準確、全面。
【參考文獻】
[1]師海娜.臨床檢驗標本質量控制的重要性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36):5144-5144.
[2]王德齊.加強臨床檢驗質量控制的思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65):172-172.
[3]方躍平,王翔,馮仙,等.探討如何加強臨床檢驗質量控制工作[J].臨床檢驗雜志,2019,8(2):196-196.
[4]韓文靜.淺談檢驗科質量管理體系[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17):3051-3052
[5]王莉.探討如何加強臨床檢驗質量控制工作[J].健康之友,2019,36(9):172-172.
作者單位
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黃陂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34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