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秋紅 茆玲玲 徐莎莎 王月
【摘要】目的:探究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冠心病PCI術后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間在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初次接受PCI術治療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納入本項試驗,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予以PCI術后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評估兩組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分析應用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差3.33%(2/60)占比顯著較對照組13.33%(8/60)更低,依從性高占比90.00%(54/6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5.00%(45/60),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患者在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心絞痛發(fā)作情況、治療滿意度以及疾病認識程度方面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是(40.35±2.14)分、(66.57±3.02)分、(46.73±0.95)分、(86.34±6.03)分、(88.69±4.03)分,較對照組顯著更優(yōu)(P<0.05)。結論:針對接受PCI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臨床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效果更佳,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冠心病;PCI術;服藥依從性;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5-0-02
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機體血管腔狹窄、阻塞或因冠狀動脈功能性痙攣所導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已成為當前危害全世界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近幾年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呈升高趨勢。據(jù)調(diào)查[1]:我國冠心病病人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死亡率約占所有心臟病死亡人數(shù)的10%~20%,是我國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當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術后易出現(xiàn)支架再狹窄并發(fā)癥,部分患者亦可再次出現(xiàn)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影響預后[2]。對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遵醫(yī)囑按規(guī)律服藥是預防冠心病支架內(nèi)再狹窄的重要措施,直接決定患者預后效果與生活質量。故本次試驗嘗試對120例PCI術后冠心病患者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取得顯著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間在本院心血管內(nèi)科首次接受PCI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每組病例數(shù)是60例。一組是對照組:男50例,女10例,年齡62~83歲,平均(71.24±6.18)歲。另一組為實驗組:男45例,女15例,年齡61~85歲,平均(70.03±4.17)歲。兩組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②精神正常,表達理解能力較佳者;③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疾病者;②聽力溝通或語言障礙患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④獨居與寡居患者;⑤近3個月內(nèi)未接受其他臨床研究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PCI術后常規(guī)護理,主要體現(xiàn)在服用藥物、飲食、休息與活動、病情監(jiān)測、并發(fā)癥預防、情緒管理以及定期復診等方面。
實驗組選擇研究者本人、3名心血管科護士以及2名心血管??漆t(yī)生,建立以“病人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小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首先,家庭主要照顧者的選擇:與患者長期居住的配偶或者子女;相對關心、重視患者疾病,責任感較強;身心狀況良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步驟如下:(1)評估患者需求(PCI術后第1天):干預小組成員與患者交談,了解家庭基本情況,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對冠心病PCI手術的認知、對PCI術后長期服藥重要性的認識以及患者自認為影響服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2)基于患者需求對患者及主要照顧者在PCI術后第2天至出院前2天期間進行健康教育:基于前期對患者評估的結果,對患者及主要家庭照顧者進行3次面對面教育,時間為PCI術后第2、4、6天,每次相關知識輔導0.5~1h,包括服藥、飲食、休息與運動、病情監(jiān)測、并發(fā)癥預防、情緒管理、定期復診等。使家庭照顧者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冠心病PCI術后相關知識和患者需要積極配合的問題,甚至患者出院后遠期的自我管理知識。培訓結束后由研究者檢查和考核主要家庭照顧者知識掌握情況。(3)于患者出院前一日協(xié)調(diào)家庭照顧者制定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處方:通過問答和觀察技巧來評估照顧者,共同討論難以學習的部分,共同制定個性化干預處方:①針對影響出院后服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如因工作繁忙、無人監(jiān)督、記憶力不強引起,指導病人及家屬解決的方案,如使用手機、鬧鐘、雙層藥盒、醒目標簽等提醒服藥,提高服藥依從性。如因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就醫(yī),不能擅自停藥減量,并鼓勵病人克服客觀原因。②充分調(diào)動家庭的有效力量,說明主要照顧者的監(jiān)督、指導、關愛對提升患者依從性的重要性,鼓勵患者主要照顧者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關愛、尊重病人,一起督導患者堅持規(guī)律服藥。③建立藥物服用監(jiān)督記錄表:出院前向患者發(fā)放藥物服用自我監(jiān)督表,表格內(nèi)容包含服用藥物種類、劑量、服用次數(shù)、服用時間及不良反應等內(nèi)容,指導病人正確填寫的方法,每天記錄,并請主要照顧者進行監(jiān)督。④鼓勵患者每日記錄微日記:記錄每日服藥情況,進行自我監(jiān)督。(4)對患者及主要照顧者進行隨訪,保證依從性(出院后至出院6個月):①隨訪的次數(shù)及頻率:建立微信群,出院后每周與主要照顧者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了解患者近期服藥依從性情況,有無不良反應。電話咨詢,1次/2周。門診隨訪1次/月,并查看藥物服用監(jiān)督記錄表,對服藥依從性較好的患者給予發(fā)放適當?shù)男《Y品,鼓勵患者維持當前良好的自我服藥行為,對服藥未完全依從的患者了解具體原因,并與家庭主要照顧者溝通,指導其協(xié)助干預。②堅持持續(xù)督導:在研究過程中與患者及主要照顧者建立相互信任關系,研究者堅持督導,指導記錄患者日記,互相提醒,過程中適時鼓勵患者。
1.3觀察指標 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評估兩組用藥依從狀況,該量表由8個問題構成,患者單項選擇作答,并依次記分,滿分8分,分數(shù)不足6分表示依從性差,6~7分表示依從性中等,8分表示依從性高。
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評估生活質量,包括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心絞痛發(fā)作情況、治療滿意度以及疾病認識程度五個維度,分數(shù)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_x±s)描述定量資料,t檢驗;(%)代表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分析兩組服藥依從性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差例數(shù)更少,服藥依從性高的例數(shù)更多(P<0.05),見表1。
2.2分析兩組生活質量 實驗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需長時間口服抗血小板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他汀類調(diào)脂藥物,所以堅持合理用藥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其預后和生活質量。
服藥依從性是患者對醫(yī)囑的服從或遵守,其依從性的高低直接影響藥物治療效果。然而目前服藥依從性低是出院患者相對普遍的現(xiàn)象。據(jù)報道[3]:我國PCI術后患者出院后6個月服藥依從性高者僅占62.5%,出院后1年堅持遵醫(yī)囑用藥者僅為25%。另有資料顯示[4]:PCI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與病人年齡、記憶力、疾病認知、經(jīng)濟能力及社會支持相關。有效護理干預可改善PCI術后冠心病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已成為現(xiàn)階段臨床預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途徑。電話隨訪、格林管理模式、給予PDCA自我管理干預模式以及雙模式健康教育等措施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但是這些措施多是針對患者本人的健康教育,往往忽視家庭成員支持的重要性[5]。一般情況下,冠心病患者照顧者包括配偶、子女或者其他親屬,其在患者日常生活、治療以及護理過程中均占據(jù)重要地位。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提出于1972年,是用創(chuàng)新方法來制定計劃、實施護理和護理評估,是以包括患者在內(nèi)的家庭成員開展健康知識教育與可行的健康干預活動,充分體現(xiàn)出尊重、支持、合作、信息、授權、力量、靈活性的核心理念,強調(diào)重視家庭和諧與健康,追求家庭成員對患者健康的共同維護[6]。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理念的延伸,亦是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要求,是一種勢在必行的護理工作方式。孫娟[7]等人隨機抽取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隨機平分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與實驗組(以家庭為中心健康教育),結果為試驗組自我管理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冠心病PCI術后服藥依從性具有積極影響,亦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鄒寶林, 鄭梅, 等. 老年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76): 215-216.
[2] 紀振華, 徐巖. PCI術后二級預防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調(diào)查[J].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 51(3): 450-453.
[3] 劉志超, 曹家燕, 陳昌連.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提高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甲狀腺素服藥依從性中的應用[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7, 34(7)65-67.
[4] 王穎, 婁小平. 格林管理模式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6, 25(10): 1901-1902.
[5] Miglionico M, Nusca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clitaxel-Coated Ballo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tent Restenosis in High-Risk Patients[J]. Am J Cardiol, 2015, 11(11): 1690-1690.
[6] 張云. 電話隨訪對提高PCI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24): 3421-3423.
[7] 孫娟, 張會敏, 朱麗麗.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 2016, 36(17): 4194-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