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人能夠安安靜靜地沉定下來,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哪怕是一生只做好一、兩件事,也算得是一段美麗的、有價值的人生了。這樣的人其實都是很平凡的人,生前她們迤儷著一條條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道路,身后卻留下了一座座歷史的豐碑,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永遠那樣崇敬地仰望著她們。孟母就是這樣的一個女性。
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圣母、育兒教育家,經(jīng)過藝術的再創(chuàng)作,渾身上下洋溢著各種美好的品質(zhì),比如智慧、善良、隱忍、堅韌,但最終造就她的無外乎是兩種品質(zhì):清醒與堅守。這種識大體的清醒,是孟母的生命支點。
關鍵詞:兒童劇;《夢回三遷路》
濟寧藝術劇院創(chuàng)作的兒童劇《夢回三遷路》更偏重于新編歷史劇的風格。要達到這種風格,一是劇目的嚴肅性、可信性;二是劇目演出時質(zhì)樸、端莊、內(nèi)斂的獨特文化氣質(zhì)?!秹艋厝w路》的演出讓我看到了全劇最終形成的崇高人格力量和藝術震撼力,表現(xiàn)故事雖不刻意求驚求險,然人物深層卻令人崇敬,令人仰望。
一、“孟母三遷”的文化情愫
孟母的一生都在培養(yǎng)和締造孟子這樣一位僅次于孔子的儒家宗師“亞圣”,作為孔孟之鄉(xiāng)的濟寧藝術劇院,便賦予了《夢回三遷路》濃濃的文化氣息和知識信息。
孟母(公元前392年-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氏,戰(zhàn)國時晉國(山西?。┤?,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依靠母親教養(yǎng)長大成人,成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亞圣。后人把孟母與徐庶的母親徐母、岳飛的母親岳母列為母親的典范,號稱中國“賢良三母”,孟母位居“賢良三母”之首。
孟子能成為“亞圣”,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jié),撫育兒子,數(shù)十年如一日,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后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孟子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fā)展,光耀門楣,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游學求仕,三年后,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
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于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fā)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并養(yǎng)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而穩(wěn)固的基礎。
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yǎng)舅姑,縫衣裳,”以及“三從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兒子成長過程中,按階段給予不同程度的教育,如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兒子前程。
二、“家風家教”的時代號召
習總書記對“家庭、家風、家教”提出了新的時代意義,《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弘揚家教家風,樹立家國情懷”的要求。在儒家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劇目,將“家庭、家教、家風”的代表性人物“孟母和孟子”首次搬上舞臺,寓教于樂,做好藝術教育和家長孩子的成長媒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喚起社會和家長更多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F(xiàn)代人父母的育兒理念已經(jīng)誤入歧途,對孩子的溺愛已成為社會弊病,這種溺愛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很大的謬誤。孟母的“教子有方”,讓孩子從小就深知德行的標準和重要,深知為人之道,處世之道。好與壞、錯與對、善與惡的標準,應當在兒時就打好基礎,唯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國家棟梁之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度纸?jīng)》對“孟母三遷”做了經(jīng)典記載,三遷教子的故事流傳千古。該劇立足“孟母三遷”的歷史經(jīng)典,“三遷路”,即是“成長之路”。孩子的成長,與其所在的環(huán)境有著密切關系。本劇通過“三遷”潤物無聲的帶入,來教育孩子如何學習、如何與人友善、如何立志,更多的來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他們的真實感受,一起傾聽孩子的心聲。正因為此,《夢回三遷路》這部劇才尤為重要,孟母的“教子有方”才是天下父母應該尊崇學習的。
三、一段歷史的彰顯、一種文化的釋析
劇目共分為序、春雨、夏花、秋葉、冬雪和尾聲六幕。該劇試圖卸下(或曰淡化)宏大敘事的重負,只從人情人性的角度作個人敘事、細小敘事。只是一段歷史的彰顯、一種文化的釋析。而劇目的審美指向,就是通過舞臺的細微敘事,以“兒童視角”,通過擬人化的家犬阿黃和家貓知乎進行串聯(lián),努力演繹一位圣賢步履蹣跚的童年成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審美價值的人物和故事,探索了一種多視角的藝術觀照,使觀眾產(chǎn)生審美共鳴和情感回味。
劇目故事設置清晰明了,由講述故事變?yōu)樗茉烊宋?由展示情節(jié)的發(fā)展,轉(zhuǎn)為呈現(xiàn)人物的心靈。以“孟母三遷”為明線,以“木制人力車”為暗線,一遷孟軻為坐車,二遷孟軻為推車,三遷孟軻為拉車。通過少年孟軻“坐車、推車、拉車”的變化與三遷相呼應。由劇情的淺層面轉(zhuǎn)入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深層次,戲劇懸念由情節(jié)懸念變?yōu)樾睦響夷?,戲劇功能從敘事中強化抒情,讓觀眾也由在劇場看故事,變?yōu)槿轿坏匦蕾p舞臺藝術呈現(xiàn),實現(xiàn)這一切,需要新的手段,演員的表演需要新的手段,舞臺綜合藝術需要新的手段,這也是該劇的一個亮點。
四、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融合
舞美設計應該是嫻熟駕馭舞臺的奇人,他往往能根據(jù)情節(jié)的推進,適當?shù)匕巡季巴婊?,讓景隨著人轉(zhuǎn),達到導演在舞臺上的呼風喚雨,隨心所欲。需要什么場景,場景就可以三下兩下地構(gòu)建起來,而且非常之貼切自然,觀眾完全不需要揣摩和接受的過程?!秹艋厝w路》以兒童音樂情景劇的形式呈現(xiàn),舞臺清新、亮麗,富有童趣??臻g的轉(zhuǎn)換跳躍、靈動、夢幻。比如在第二幕中,有“螢火蟲”的段落,舞美呈現(xiàn)將“螢火蟲”布局到場上和場下,讓小朋友們、家長們和演員們一起互動,提高劇目的趣味性。在音樂上,富有動感。多以歡快的曲調(diào),如第一幕中的“雨”,均以雨珠聲和風鈴聲形成和鳴,十分歡快靈動。努力讓小觀眾坐得住、看得懂、感興趣。
同時,樸實、深沉、凝重、大氣也是該劇所要表現(xiàn)的舞美元素,要突出歷史劇的厚度和沉重感。為了呈現(xiàn)劇中時空和場景遷換的自然和流暢,舞美專門繪制一幅巨大的蘊涵著時代意韻和全劇舞臺形象種子意韻的可移動性竹簡,置于二道幕的位置,這樣全劇就可以在這道竹簡和燈光的配合下自由的進行場景的切換和疊化,使得全劇的演繹呈現(xiàn)出特有的流暢感和立體感。
“孟母三遷”其重要一點是“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劇目專門設置情境歌隊,以夸張、放大、渲染環(huán)境感。劇目的歌隊不同于以往成人作品中的單一歌隊形式,在這里她們是“環(huán)境”符號的代表和象征,這個劇目主要是講的環(huán)境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所以,充分運用“情景歌隊”來強化“環(huán)境感”。將每個環(huán)境中的特殊符號夸張和放大。歌隊形象是多變的,她們代表擬人化的“物”、 外化的“情緒”以及“聲音”等,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隨時轉(zhuǎn)換角色,有時象征“墳塋地”;有時是擬人化的“螢火蟲”;甚至又是鬧市中嘈雜的“聲音”或漫天飛舞的“蚊蠅”。總之利用歌隊的不同形象來放大“環(huán)境感”,強化孩子們對環(huán)境的感受,具有獨特的觀賞性和形式感,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審美需求。讓孩子在這樣一種輕松、歡樂的氛圍里得到最大化的啟迪。
整部劇目雖依然源于“孟母三遷”,但不同的是,劇目以轉(zhuǎn)換視角的方式,來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用直白的表達,走進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他們的真實感受,潤物無聲的來教育孩子如何學習、如何與人友善、如何立志,通過換位思考,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對家庭教育給予有益啟迪和借鑒,也有助于推動當今社會更加關注“母教文化”,對推動當下教育子女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簡介:
周大鵬,濟寧藝術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