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丹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許多學科教育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幼兒園作為幼兒啟蒙階段的重要場所,不僅能幫助幼兒進行學習和成長,還能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在進行幼兒的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提問不光會增加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但是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表明,在幼兒園大班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問教學方式的開展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本文筆者針對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如何讓幼兒教師進行有效的提問進行闡述。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有效提問;研究
前言: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在思想上和認知上都相對的成熟了一些,而通過幼兒教師語言教學的開展不僅能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更加積極,還能使幼兒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但是在開展語言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內(nèi)容,例如大班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的是否積極、學習的整體狀態(tài)是否良好等等,所以只有幼兒教師對幼兒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幼兒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幫助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因素。
一、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師提問僅限于個別幼兒
當前許多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活動教學的過程中,其提問情況并不是很樂觀,最為明顯的問題就幼兒教師在提問時只針對個別的幼兒進行,例如在進行提問時只限于一些學習成績好或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那些較為內(nèi)向且不會表達的幼兒往往會被教師忽視[1]。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嚴重的兩極分化,班級中學的較好的幼兒會越來越好,較差的則會越來越差,此外幼兒教師在進行提問時還因時間問題只進行個體的回答,這就導致幼兒回答問題的機會大大減少,所以說當前幼兒教師提問的方式對于幼兒來說相當不合適。
(二)沒給幼兒充分的思考時間
由于幼兒階段的孩子本身學習過的知識就不是多,所以一些幼兒教師提問的問題,他們則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思考,但有些幼兒教師認為給幼兒太多思考時間則會降低教學的進度,而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表明幼兒教師在進行提問時,給予的幼兒思考時間大約只有2,3秒鐘,這短暫的時間對于幼兒來說無法進行全面的思考,而幼兒教師也為了趕教學進度會將答案直接告訴孩子,這樣就導致幼兒的思考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二、如何確保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中教師進行有效的提問
(一)問題設立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在進行每一堂語言活動課程時所教的內(nèi)容都是已經(jīng)知道的,但是為幼兒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需要幼兒教師對內(nèi)容進行趣味性的講解,并且為幼兒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因此在進行語言活動教學時,幼兒教師最好能為幼兒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思維意識問題,并從中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例如在學習《鼴鼠的箱子》這篇課文中時,幼兒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一些相關的片段,然后對幼兒進行提問:“如鼴鼠的箱子主要是干什么用的”,這種問題的提出對幼兒來說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幼兒可以給出任何答案,而這對于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有著重要幫助。因為幼兒只需要將自己觀看到的真實內(nèi)容進行述說,不必我尋找正確答案而思考[2]。此外幼兒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立時,還需要對幼兒回答的答案進行預設考慮,這樣才能提高提問問題的有效性。
(二)問題設立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幼兒教育中也同樣適用,因為從科學角度來說,孩子對于自己感興趣、喜歡的東西主動參與程度和積極性方面都十分高,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立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針對幼兒比較喜歡的內(nèi)容。但是幼兒階段的孩子其主導性和主動性等方面還不是很強,所以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進行了解,從而為滿足針對性教學要求做準備。
例如在幼兒大班語言活動中《你變我變大家變》這篇課文時,考慮到大班的幼兒在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上都比較強,所以幼兒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相關歌曲的演唱,讓幼兒更好的融入到教學中,然后對幼兒進行課文圖片的展示,在對其進行提問:“圖片中大熊在干什么”“大熊更喜歡哪個顏色的帽子”,這種和動物相關的問題提問,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出許多大熊的狀態(tài),而且許多幼兒都觀看過《熊出沒》這種動畫,所以大熊的描述能更讓幼兒感興趣。所以說在幼兒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立時要充分考慮班級中幼兒的興趣愛好。
(三)問題設立要有一定的情景性
問題設立的情景性主要指讓幼兒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且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下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設立問題情境,需要結(jié)合幼兒身心和思維特點,需要問題情境簡單直接,不能太過思維跳躍。此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景,并根據(jù)其中幼兒親身經(jīng)歷或的感同身受來進行設置問題,這樣才能便于幼兒思考和回答問題。
例如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主題課程那就是過生日,這時就需要幼兒教師進行引導,讓幼兒集體為過生日的孩子唱生日歌,然后再出事先準備的禮物進行贈送,在這種環(huán)境中在由教師進行提問,像:“你們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在家里都是怎么過生日的?”“你們過生日的時候有生日蛋糕嗎?”“你們都收到了哪些喜歡的生日禮物?”,因為許多幼兒都過過生日,對于生日當時的情境比較熟悉,教師借此構建生日情境,并設置一些幼兒容易回答的問題,可以極大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通過簡單回想和思考就能參與回答問題教師的問題。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有效提問一直以來都是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而且有效的提問不僅會幫助幼兒進行學習,還能讓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中筆者針對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中有效提問的開放性原則、情景化特點和針對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闡述,希望給相關的幼兒教師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 左雪,劉冬梅,馮海瑛等.幼兒園數(shù)學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研究及建議[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4):55-60.
[2]陳冰穎.淺談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8,(10):175.
[3] 徐淑婷.小問題大收獲——淺談有效提問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7,(9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