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玉
摘要: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民商法在私有財產的保護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前階段,私有財產的保護仍然存在漏洞與不足,尚需進一步健全,以確保民商法可以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真正發(fā)揮其保護屏障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梳理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原則,對有關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方面的相關完善策略。
關鍵詞: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公民
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這樣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下,私人所有并支配的財產也逐漸增多,并且體現(xiàn)了多元化的特點,但是與此同時,私有財產侵權問題的發(fā)生概率提升這一事實也對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民商法的背后是國家的強制性和權威性,因此可以為公民私有財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護。然而,根據民商法保護的實際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諸多的局限性,因借鑒而發(fā)展起的民商法由于我國社會經濟基礎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劇變因而民商法的保護力度與我國實際需求未能完全匹配,未能夠對私有財產提供周全的保護,相關功能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不少問題還有待解決。因此,要對私有財產保護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市場經濟發(fā)展下公民私有財產保護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礎上對民商法進行不斷完善,確保公民的私有財產能夠得到可靠的法律保護。
一、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原則
(一)平等性
在適用民商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平等性原則。平等性是私法的內在要求,如果適用民商法時有違平等原則,民商法保護私有財產的作用便無法奏效。在平等性原則的要求下,為了對保護對象的私有財產提供民商法保護,需要使每一個公民都能夠得到平等對待,將其私有財產作為保護對象,從而防止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特別是在一些日常生活的農產品交易活動中,需要對每一個主體的利益進行平等保護,切實將民商法的規(guī)則落到具體的私有財產保護中。比如說,在農產品交易活動中,應該針對各個地區(qū)以及相關行為等采取統(tǒng)一的保護標準,確保權利主體受到同等地保護。如此方能有效反映出商品經濟的相關要求,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正常運行的同時也為私有財產提供平等的保護。
(二)被動性
民商法保護的被動性原則主要指的是只有在民事主體自身主動尋求法律保護時,民商法才能介入進行干預。對于被動性原則可做如此理解:只有在當事人自身的私有財產遭受損失的情況下,民商法的保護功能方有用武之地。當權利主體向法律求助的時候,應該為其提供司法保護,在權利主體主動請求法律保護的基礎上提供相應的公力救濟?;谠撎攸c,司法部門需要全面了解民商事主體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能夠違背民商法的基本原則,從而為他們的私有財產提供可靠保護,在當事人財產受到損失并且主動請求法律予以保護時得以適用,這種保護具有一定的被動性,但不意味著司法部門不需要主動的對民商法的相關規(guī)則進行主動的審視與建構。
(三)補償性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識也逐漸加強,尤其是對民商法的重視度顯著提升。不過,在實際適用民商法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的困難。根據現(xiàn)階段的補償原則的實際適用情況來看,還不能夠在私有財產方面充分發(fā)揮民商法對于利益主體的全方位保護作用。補償性原則主要指的是當利益主體的合法權利受到了損害的時候,應該根據權利主體的實際損失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確保權利主體以及權利方的利益在法律規(guī)制下得到有效保護,盡可能減少雙方利益的損失。對該法律進行執(zhí)行時,往往會采用同質補償這個方法,也就是說根據確定補償范圍時是以當事人的實際損失為標準,不采用其他的處罰手段,同時也不會過度補償[1]。
二、有關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公民的私有財產法律保護意識需要進一步強化
現(xiàn)階段,根據我國大部分公民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對于私有財產法律保護的了解相對較少,自身的法律意識依舊薄弱,亟待進一步的提升。許多公民不僅未能夠形成健全的法律觀念,也沒有對相關的法律內容進行充分掌握,所以還需要在公民普法方面多加努力,使得民商法律體系能夠被更為廣泛地接受。民商法是對于民法和商法的總稱。二者皆為私法,但又不盡相同。對民法進行梳理,與權利主體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主要可以分為債權法和物權法;對商法進行梳理,可以將其細分為企業(yè)法、公司法、票據法、破產法、證券法以及保險法等。各個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以及私有財產主體都應該無條件服從民商法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其行為也應該滿足民商法的相關要求。但是,就現(xiàn)階段的實際情況而言,不少企事業(yè)單位以及私有財產主體還未能夠全面了解民商法的相關內容,也沒有對這個法律部門進行深入學習,對于與自己從事行業(yè)緊密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缺乏基本的認知與掌握,不僅不能運用法律事先做好風險的規(guī)避工作,當私有財產受到了威脅的情況出現(xiàn)時,也不能夠較好地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私有財產立法不夠完善
一直以來,在我國的民商法中針對私有財產方面的法律保護內容還不夠完善,諸多法律條文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尤其是與法律制度健全發(fā)達的國家相比較,我國這方面的法律更是需要進一步健全。當前,我國民商法主要不足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針對私有財產方面的保護性條款相對較少,實際可操作的內容相對不足,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用于民事主體自我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相對較少;第二,對私有財產進行實際保護的過程中,這方面法律缺少詳細的內容,很可能導致保護范圍的不當縮小。比如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網絡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普及程度和運用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在互聯(lián)網中也進行相應的交易活動已成常態(tài)。在虛擬網絡中會出現(xiàn)虛擬貨幣,這也屬于社會公民的私有財產,并且交易所涉及數額日漸增加,人們對互聯(lián)網中的商業(yè)運用頻率提高。但是,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我國的民商法還沒有對與該部分內容有關的規(guī)則進行完善,法律保護水平與社會經濟組織模式發(fā)生斷層, 缺乏相關的法律規(guī)制這就會使得網絡犯罪的發(fā)生概率逐漸提升,還會使個人私有財產受到侵害時無法得到全面的法律保護。
(三)法律監(jiān)督管理力度需要進一步提升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民商法的不斷完善,對私有財產進行實際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法律監(jiān)督及管理力度方面依然需要進一步提升。由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技術和手段,違法亂紀行為得不到約束,如此會使私有財產受到損失,私有財產主體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法律保護。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私有財產主體受到了經濟損失,由于法律監(jiān)督管理力度匱乏,當事人也只能夠憑借私力救濟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利于維護和諧的社會關系,同時也會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不良影響。如果一直長時間持續(xù)這樣的狀態(tài),也會使相關的法律監(jiān)督部門喪失其所應發(fā)揮的職能作用。
(四)私有財產產權方面的制度未能夠落實到位
任何一部法律法規(guī),都需要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效能,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真正反映出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從而判斷是否需要對法律法規(guī)進行相應的解釋與修訂,只有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落實到位,才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法律的有效性、強制性,使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得到有效完善,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對私有財產產權的保護意旨?,F(xiàn)階段,從我國民商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方面來說,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仍有不少條款還未能夠應用于實踐,其可行性以及合理性還需要進一步推敲與提升,在實際執(zhí)行的過程中,依然會存在較多的問題:如權屬界分不明,不同規(guī)則的定性不同帶來的司法裁量權濫用等,再加上公民自身的法律保護意識相對較差,這些問題不僅會阻礙對私有財產提供全面保護,也會進一步損害私有財產主體的合法權益[2]。
三、完善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相關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立法體系
對于我國保護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來說,為了充分發(fā)揮這個法律部門的作用,需要與時俱進,跟隨經濟變化、財產結構變化以及人們法律意識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這方面的法律實際上也應該處于動態(tài)發(fā)展狀態(tài),應對法律體系進行不斷完善?,F(xiàn)階段針對私有財產保護方面的民商法來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其可操作性。同豐富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相比,當前我國民商法涉及的領域實在有限。一旦出現(xiàn)了新形式的私有財產侵犯情況時,往往不具有針對性的法律保護條文,這就會導致權利主體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力地保護。不僅如此,在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下,也需要對私有財產進行重點保護。但是,在民商法保護體系中,還未能夠有效應對一些新問題,比如說,就物權法來說,在其內容方面還比較局限,不少合法物還未能夠被納入在物權法之中,而不同的司法實務中對該問題的認知與說理不同,帶來的裁決結果也差異較大。因此,需要對私有財產方面的相關法律進行健全,從社會實際需求來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款,不斷完善法律內容,對法律體系的建設力度進行不斷加大,從法律制定的源頭上為司法實踐提供較為嚴謹的規(guī)則體系,確保民商法能夠對私有財產提供全面保護。
(二)建立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
為了對私有財產進行有效保護,需要在民商法實際適用的時候進行全面監(jiān)督,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能夠對法律所發(fā)揮的保護作用進行有效落實,防止私有財產主體及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也使相關的漏洞得到有效彌補,確保私有財產的主體利益不因監(jiān)管機制的不完善而受到不良影響。對于公民來說,私有財產不僅是公民的基本權益,甚至是公民的最重要的權益之一。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對執(zhí)法過程進行嚴格、全面的監(jiān)督,對相關監(jiān)管機制進行構建的時候,應當遵守合理化原則,明確不同部門的監(jiān)管職責,避免推諉情況的出現(xiàn)。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各自發(fā)揮好自身的作用,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對私有財產的侵犯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一旦發(fā)現(xiàn)違反民商法使得權利人遭受損失的行為需要進行嚴肅處理,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對民商法執(zhí)行的全過程進行嚴格監(jiān)督,也能夠在根源上預防私有財產的侵權行為,這對維持我國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3]。
(三)加大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宣傳力度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民商法是重要的組成內容,但是,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實際生活中公民未能夠對民商法給予高度關注,一旦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公民會想到采用法律武器來維權,但是,真正實施的時候又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公民的保護意識比較淺薄。為了對私有財產提供全面保護、實現(xiàn)民商法的應有價值,需要對民商法進行大力宣傳,使社會公民能夠強化自己的法律意識,對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關的法律知識保有基本的認知與了解,成為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在一些網絡通信不發(fā)達的偏遠地區(qū),可以通過廣播、報紙的方式來進行法律宣傳。對于年輕人,相關職能部門可以指導他們?yōu)g覽相應的法律網站,并且安排在線客服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除此之外,在社區(qū)生活中應該積極利用相應的宣傳欄,積極宣傳一些與人民群眾私有財產相關的法律內容,從而讓社會群眾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私有財產的保護方法,從而使民商法在生活中能真正的成為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武器[4]。
(四)加大司法實踐力度
充分發(fā)揮民商法的保護作用離不開司法實踐的大力推動。當公民私有財產被侵害的時候,要想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需要采用司法途徑。只有將司法實踐全面落實,才可以在根本上為公民私有財產提供全面保護,也能夠使這方面的法律充分體現(xiàn)嚴肅性和有效性。經過司法實踐的不斷強化和發(fā)展,一旦公民自身私有財產受到侵害時,公民可以以尋求法律幫助。通過充分發(fā)揮民商法的保護作用,社會公民可以充分認識到民商法的應用價值,進而在日后的生活中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并且對司法產生新的認識,從而積極的運用民商事法律來對私有財產進行主動性的風險規(guī)避和利益保護。由此可見,司法實踐的強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對公民私有財產提供可靠的保障,也能夠對司法實踐的保護體制角色進行進一步完善。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現(xiàn)階段的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情況來看,由于社會功能的急劇分化帶來的法律規(guī)則的要求提高,目前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處理,其存在的弊端依然比較明顯,所以,相關職能部門需要對民商法進行不斷修繕,對民商法進行深入研究,并且對其進行法律體系的構建,加大監(jiān)督力度,確保可以為企事業(yè)單位以及社會公民的私有財產提供堅實的后盾,能夠有效處理私有財產侵權問題,這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均具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梓睿, 郭曉霜. 關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剖析[J]. 科技展望, 2016, 026(024):323-323.
[2]金夢汝. 關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探討[J]. 法制博覽, 2015, 000(008):262-262,261.
[3]李晶晶. 關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剖析[J]. 法制博覽, 2017, 000(033):56-57.
[4]郭麗芳. 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探究[J]. 投資與創(chuàng)業(yè), 2019(5):57-58.
[5]柯提斯·米爾霍普、卡塔琳娜·皮斯托:《法律與資本主義:全球公司危機揭示的法律制度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羅培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6]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張體偉、孫豫寧譯,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7]彼得·馬什:《新工業(yè)革命》,賽迪研究員專家組譯,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