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幾何證明是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而高一是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的初學階段,對于立體幾何的證明題學生理解起來往往比較困難,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證明過程中往往需要添加輔助線。詢問過相關同學對輔助線添加方法不能理解,為什么?學生回答主要如下:
(1)做題太少,接觸到的作輔助線方法太少;(2)有些立體幾何圖形太過復雜,對于輔助線的添加無從下手;(有的同學空間立體感太差,根本看不出是立體的圖形);(3)找不出問題與條件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能很好的利用條件;(4)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不能將所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5)邏輯性不強,不能利用題目的條件作出輔助線。
輔助線是立體幾何問題求解過程中的重要方法,所以有人說:“得輔助線者得天下?!贝嗽捳f的雖然有點過頭,但學會添加輔助線確實是我們快速解立體幾何證明的關鍵。在常見立體幾何問題中,輔助線的添加往往遵循著一些原則,那么輔助線該如何添加呢?這里我先來段順口溜“有了中點配中點,兩點連線中位線;等腰三角形出現(xiàn),頂?shù)字悬c相連線;有了垂面作垂線,水到渠成理當然,分數(shù)必成囊中物?!比缓蠼Y(jié)合口決來研究幾道題。
一、添加平行線策略
把不在一起的線集中到一個圖形中,構(gòu)造三角形、梯形中位線,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對邊等,通過圖形性質(zhì)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平行關系。
例1、如圖,ABCD與ADEF為平行四邊形,M,N,G分別是AB,AD,EF的中點.
(1)求證:BE//面DMF;(2)求證:平面BDE//面MNG.
分析:要證明此題,必須添加輔助線,根據(jù)題中條件M,N,G分別是AB,AD,EF的中點,則可考慮利用“有了中點配中點,兩點連線中位線”的輔助線作法。
證明:(1)連接AE交DE于點O,∵四邊形ADEF是平行四邊形∴O為AE的中點
在△ABE中O,M分別為邊AE,AB的中點∴OM//BE
又面DMF,面DMF∴BE//面DMF。
(2)在△ABD中M,N分別為邊AB,AD的中點
在平行四邊形ADEF中G,N分別為邊EF,AD的中點
又∴平面BDE//面MNG。
二、添加垂線的策略
立體幾何中的許多定理是與垂線有關的,如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正棱柱、正棱錐的性質(zhì),球的性質(zhì)等,所以運用這些定義或定理,就需要把沒有的垂線補上。尤其要注意平面的垂線,因為有了平面的垂線,才能得到線線垂直。
例2、如圖,棱柱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D是C1的中點,AA1=AC.求證:平面AB1D⊥平面AB1B。
分析:要證明平面垂直平面,則應轉(zhuǎn)化為線面垂直,即在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找一條直線垂直
于另一個平面。注意到題設中直棱柱的底面是等腰三角形,因而可考慮利用“等腰三角形出現(xiàn),作底邊的中點”來添加適當?shù)妮o助線。
證明:取邊AB,AB1中點E,G,連接EG,DG
又為直棱柱,∴面ABC⊥面AA1B1B
∵面面AA1B1B=AB面AA1B1B,
∵E,G為邊AB,AB1中點,
又所以四邊形CEGD為平行四邊形
∴,則面,又面∴平面⊥平面。
三、對稱中心圖形的添線策略
當遇到對稱幾何圖形的問題時,如球、正三棱錐、正方體、圓、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根據(jù)題意可以把對稱幾何體或幾何的外心、內(nèi)心、垂心、重心和所求問題涉及的點線面連接起來,然后利用幾何體或截面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例如平行四邊形連對角線,圓的問題向圓心連線,球的問題向球心連線等使問題易解。
例3、正四棱錐P-ABCD的底面邊長和各側(cè)棱長都為,各頂點都在同一個球面上,求此球的體積。
分析:求正四棱柱外接球的體積,需要求出外接球的半徑,先找球心,知球心必在四棱錐的高上,取對角線AC,BD交點O'(即小圓圓心),球心在PO'上
解:連接AC,BD交點O',則O'為正方形ABCD外接圓圓心
所以圓心O∈PO',延長PO'交球于N,則△PAN為直角三角形
由射影定理可知
所以PN=2,即2R=2,V球。
總結(jié):立體幾何作輔助線問題,看到求證想定理,看到結(jié)論想性質(zhì),定義、定理是打開解題思路的關鍵,也是引入輔助線的基礎,所以運用這些定義、定理或性質(zhì)時,就需要把沒有的線補上,尤其要注意平面垂線。對于復雜的幾何體,分割成若干個常見的幾何體求解,對于抽象的幾何體則補全為常規(guī)的幾何體求解,即“中點琢磨中位線,定理、性質(zhì)湊條件;復雜抽象熟體化,切割添補是利器,有了垂面作垂線,對稱體面中心連。”作輔助線的目的就是一些分離的條件通過添加輔助線聯(lián)系起來,集中在一個圖形中構(gòu)造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或者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線來作出需要的平行線等,這樣可以通過解三角形等求得要求的量,將立體幾何問題轉(zhuǎn)化為平面問題來解決。
作者簡介:王廣娜(1975.5-),山東省乳山市人,女,漢族,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課堂教學研究與學生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