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培利
摘要:隨著高中生自主意識的不斷增強,并且初步具備了自主探究的能力與水平,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當深刻意識到學生這一特點,并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引領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發(fā)現并解決一些歷史實踐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技巧;策略
引言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轉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要求。同時指出,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與教師或其他學生互動,通過展現自主性,獲取知識,鍛煉能力。為了實現要求,我在組織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嘗試將學習歷史的權利還給學生,建構自主探究課堂,驅動學生自主探究,潛移默化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一、引入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科學習興趣是開展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重要前提。教育心理學中明確指出:“興趣是學習行為和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當學生擁有濃厚學習興趣的時候,能夠自然地進行知識自主探究與深入思考,并在思考的過程中主動進行與學習內容有關的知識拓展,在遇到學習困難時,也會表現出努力探索、不斷鉆研的精神品質,因此在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尤為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出趣味化、生動化、開放化的歷史教學情境,最大化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從而促進自主探究教學的開展。
以《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中展示“戰(zhàn)國后期”歷史情景的視頻片段,通過“硝煙彌漫”“橫尸遍野”“民不聊生”的視頻畫面,為學生營造出“戰(zhàn)國后期諸侯紛爭、百姓流離失所”的真實歷史情景,從視聽層面增強學生對戰(zhàn)國時期歷史情景的理解與感悟。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提出以下引導性問題:“如果你身處于那個年代,你會有怎樣的體會與期盼?”在問題引導下,學生自然地將自己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歷史情境中,并提出“戰(zhàn)爭停止,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期盼。這時教師繼續(xù)提問:“你們知道是誰結束了這段戰(zhàn)亂不斷的歷史時期嗎?”對于這個常識性問題,學生能夠輕松地答出:“秦始皇”。教師繼續(xù)引導:“為什么最后實現統(tǒng)一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其他諸侯呢?”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各抒己見,提出了多種想法和觀點,學習和探索欲望被進一步激發(fā)。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秦始皇》中“李斯諫逐客”的視頻片段,并邀請學生根據視頻內容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情境再現”的形式,再次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一方面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表演的過程中,體會秦始皇“善于納諫、廣納賢才”的人物特征,從而為后續(xù)課程內容的自主探究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合作探究有效生成
高中生在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中,可能有個性的發(fā)現,但往往可能是就其中的一個角度深入思考的。而在綜合性的歷史現象和問題中,我們可能會出現以偏概全的偏差。這里,我們需要發(fā)揮學生團隊的力量,讓小組合作解決一些探究性問題,集思廣益,獲得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思維碰撞,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例如在《古代中國土地制度》這一內容的學習中,因為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土地問題關注較少,可能對土地與農耕、農民的價值認識較淺,因而在學習中難有深刻的認識、分析。這里,我們羅列出中國封建時代土地所有制的幾種類型,分組探討這些類型的利弊,思考歷史發(fā)展中這些土地制度會出現的問題,有什么辦法撥亂反正,形成有效的應對方案和解決辦法。這里的合作,我們可以讓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組就一個問題進行探究,也可以讓他們比賽、論辯地進行探究。而教師要積極引導和指導,通過正確引導與合理評價,促成學生發(fā)現自己探究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回歸歷史本源,再去探究。當然,在合作學習中推進學生歷史課堂的自主探究,我們要格外重視學生的合作成果的反饋。
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這一內容的學習中,我們認識到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也看到了西方國家的強大。但是在學生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示中,我們要肯定他們的探究,同時要對西方國家的非正義之舉進行多維思考,客觀把握這一歷史事件背后的歷史發(fā)展本質。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鞏固訓練環(huán)節(jié)的學生自主探究。鞏固訓練可能有歷史基礎知識,也有歷史現象或者史料的閱讀。而在歷史現象、史料的閱讀訓練中,我們不僅要指導學生自主分析和閱讀的方法,還要對他們閱讀分析的結果所呈現的側重點、邏輯性和準確性等進行評判,訓練他們在鞏固階段自主探究的思維;促成學生合理、準確和靈活地運用與提升,促成自主探究效率的增強。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拓寬學生視野
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打破教材的局限,拓寬學生視野,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徑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性地開展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活動,或者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從而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對比教學的方式,將中外近代革命歷程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分析不同社會背景下革命的同與異,在培養(yǎng)學生比較學習意識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課堂愈發(f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借助有效的教學資源,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斷發(fā)現學生學習歷史的潛力與閃光之處,為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石金勤.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路徑研究[J].高考,2019(19):87.
[2]禹果.高中歷史自主學習有效性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9.
[3]趙彩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初探[J].考試周刊,2018(13):153.
陜西省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