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琦
摘 要:舞蹈詩《第七天》近日于廈門市“李成義·張治華音樂廳”首演。這部舞蹈作品亦是廈門大學2017級舞蹈研究生的畢業(yè)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他們三年碩士階段的學習成果。這部作品在力求藝術性與觀賞性的同時,較好地挖掘了作品的深度,體現(xiàn)了作品的思想性,讓觀眾在體驗藝術美感之余,亦能發(fā)人深省。
關鍵詞:舞蹈詩;第七天;思想性
“假如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今天?”,這句歌詞出自一首優(yōu)美的合唱曲,也讓很多人在聆聽后引發(fā)了對于生命的相關思考。而今天,我不由自主地將這句歌詞與剛剛結束展演的舞蹈詩——《第七天》聯(lián)系在一起。這部舞蹈作品由廈門大學2017級舞蹈研究生參與編創(chuàng)并主演,它以一名愛國女性“文琳”為主人公,以倒敘的方式回顧其一生關鍵的經歷,用行云流水的肢體語匯演繹著一個普通人在一個風云詭譎的時代里逆流而上,向陽而生,砥礪前行,并且試圖引導觀眾探索生命的真正意義。生命何其有限,長短不過幾十載春秋芳華;生命又何其無限,幾十載歲月亦可追求著美好的真情真愛,用無形的方式將自己的歲月永恒于人間。
一、家國大愛,追求紅色精神
紅色精神是貫穿舞蹈詩《第七天》始終的主題,作品的絕大部分舞段與劇情都表現(xiàn)著女主人公“文琳”心懷家國大愛,不斷犧牲自我,與廣大群眾站在一起沖破殖民侵略和反動勢力,開創(chuàng)人民新時代的故事。序幕后的第一場與第二場,即《第七天》中的“第一天”與“第二天”,分別展現(xiàn)的是彌漫硝煙、積貧積弱的家園,以及深受剝削與控制的人民。兩場情景均以群舞的形式呈現(xiàn),用以敘述宏大的時代背景十分貼切,特別是第二場中,舞者用線條單一的肢體語匯加上不斷循環(huán)重復著系列動作,將人民受到嚴重壓迫、精神空洞無力的狀態(tài)刻畫得入木三分。而在第五場中,紅色主題則更加鮮明,上半段的群舞表現(xiàn)的是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擁有不同職業(yè)的群眾為了民族大義、家國大愛沖鋒陷陣、舍生取義的感人畫面。下半段的雙人舞體現(xiàn)的是女主人公“文琳”與另一名情報員接到組織任務假扮夫妻,完成工作,一來一往之間二人從革命的友誼里亦擦出愛情的火花,然而特殊的身份、復雜的時代又讓二人只能將深情埋于心底,化個人小愛為家國大愛。熱烈而勇敢的愛情太好表達了,正是這種若即若離,敢愛不敢言的克制才最是難以演繹與把握。
二、故園情深,追尋海洋文化
不同于貫穿作品始終的紅色精神,在《第七天》中追尋海洋文化是作品中一個構思精巧、獨到的支線。在第三場中,舞蹈演員先是各自為政,隨著音樂的發(fā)展再慢慢匯聚,仿佛積水成淵,再匯入汪洋的情景。另一段舞蹈中畫風突變,仿佛平靜的海面涌起破濤,舞者在互相的拉扯、牽制中與自然的力量抗爭著。這一段舞蹈隱喻出的即是海洋文化。在故事背景中,女主人公與主要角色的家鄉(xiāng)依山傍海,深受海洋文化影響,而受到海洋文化哺育的人,懂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再偉大的事業(yè)也是從平凡的當下一步步奠基、發(fā)展的;受到海洋文化哺育的人,明白剛毅與樂觀是制勝的精神力量,只有勇者才能征服破濤與旋渦,也只有勇者,才能在步步沉淪中蘇醒,毅然開辟新的道路。我想這樣的一個支線以及隱喻,大概這也是因為主創(chuàng)團隊扎根于福建,從本土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的成果。福建地處東南,擁有綿長的海岸線,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即誕生于此。國家領導人曾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媽祖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將這樣一個文化符號隱喻在作品中,扎根本土,弘揚優(yōu)秀的文化精神,自然是讓本地的觀眾更添幾分親切與共鳴。
三、掙脫桎梏,追問自我價值
在這部作品中,追問自我價值主要向兩個維度延伸:其一是女性對于自我價值的尋找與認同,其二是個人對于自我價值的探索與追問。在作品的第四場中,舞者腳上系著的繩索比喻傳統(tǒng)文化中對于女性的約束,舞者通過肢體的起伏與掙扎,表現(xiàn)著新時代的女性決意從曾經的條框中走出來,尋找屬于自己的價值。后半段的舞蹈中,舞者們用自信的肢體、輕盈的腳步與飛揚的神采演繹女性已沖破時代烙印,迎風起舞。
完成對于自我價值的追問亦是女主人公“文琳”在作品最后完成心靈成長與升華的真實寫照。在第六場與第七場中,作品的整體風格已逐漸退去之前的深沉,在繽紛的光影交織之下,舞者的舞姿愈發(fā)靈動與輕盈。而女主人公“文琳”,在經歷一次次的考驗與錘煉之后,仿佛浴火重生,足下踏出的是對于過往經歷的自豪,還有對于未來理想的堅定與從容。
以詩性的唯美意境與思維邏輯敘述出這樣一個富有藝術性與觀賞性的舞蹈作品是《第七天》的一大特色,褪去傳統(tǒng)舞劇直白的表達方式,留給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令這部作品更加充滿思想與哲理的意味。意境雖然朦朧,但是作品表達的主題卻依然是比較凸顯和明確的,不論是對于家國大愛的贊揚、還是對故鄉(xiāng)海洋文化的推崇或者是鼓勵觀眾跟隨主人公一同完成自我價值的追尋與思考,都是立場鮮明,有據(jù)可依。最后,讓我們再次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假如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今天?也許在體會一番《第七天》所傳遞的思考之后,你心中的答案亦將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