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鋼琴的興趣,讓學生正確的學習鋼琴,在啟蒙教育階段,要教授正確的科學的彈琴姿勢以及練琴方法。剛開始學習鋼琴的兒童,并不能準確地掌握一些彈琴要領,需要我們在保證教授正確學習方法的同時,也能夠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避免壞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鋼琴教學;教學方法;練琴方法
一、正確的彈琴姿勢
(一)坐姿
首先要讓學生坐在標準的鋼琴椅上,而不是一把隨意的椅子,準確來說是只有屁股坐在琴凳上,膝蓋以下自然下垂或踩在地上。因為學齡期兒童的身高還未發(fā)育成熟,坐在琴凳上腳會懸空,為了避免學生好動,可以在腳下放一個矮凳,但不能過高或過低,要屁股能和膝蓋保持在一條水平線上,才能穩(wěn)定住腿和腳。其次,背部自然挺直,不要過份僵硬,也不能隨意懶散,只要保證上半身能夠跟著手臂前后左右自由運動即可。調整好坐姿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手和手臂在鍵盤上自由活動,打好基礎。
(二)手臂
在調整好坐姿的基礎上,雙手放在琴鍵上,大臂應自然下垂,小臂與手背、手腕形成一條直線,小臂與大臂之間的角度稍微大于90度,手臂不能過于僵硬,手肘能輕松自然地打開為最佳狀態(tài)。剛開始學生可能會有些不習慣甚至是忘記,這時教師應不斷地提醒要點,讓學生熟練手臂上的姿勢,這是正確彈鋼琴的必然要求。
(三)手型
手的姿勢是正確彈琴姿勢中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需要練習的。前面調整坐姿和手臂姿勢已為手型做好了鋪墊,接下來要求學生雙手放在琴鍵上,用指尖(手指的頂端)與琴鍵接觸,大拇指則是用指尖的側方停留在琴鍵上,為了便于學齡期兒童的理解,下面這一步需要先聯(lián)系想象,讓學生想象手中握住一個雞蛋,當學生做出相應動作時,那么此時的手型接近準確。正確的手型還要做到手掌心撐住,手指自然彎曲,保持握雞蛋的姿勢,每一處指關節(jié)不能塌陷,避免折指,尤其是小指和無名指,必須要端正。對于學齡期兒童來講,手型上的要求是最瑣碎的,但也是基礎學習中最重要的,他們很容易記住這一知識點卻忘記另一個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應細心觀察,反復糾正學生的錯誤,同時也要耐心指導,不厭其煩,為學生學習鋼琴打牢基礎。
二、科學的練琴方法
每當上完鋼琴課,課后的練習是十分重要的,有許多學生看似花了很多時間練琴,但是練習成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沒有科學正確的練琴。首先,確定好新一周需要練習的曲子,在正式開始練習前,學生需要認真讀譜,其中包括看清調號、拍號、速度,并用筆把樂曲中的力度變化標記出來,做完這一步學生對練習曲目有了最基礎的認識。其次,在練琴過程中,應先分手練習,左右手交替練習不僅可以避免枯燥乏味,也可以減少錯音,提高練琴質量。當左手右手分別練習好后,接下來需要合手練習,雖然單手已經(jīng)比較熟練,但是雙手合奏時仍需從慢練開始,放慢速度,集中注意力認真看譜,如若每遍練習都是通篇彈奏,那么往往效率極低,應以四小節(jié)或八小節(jié)為一句,逐句練習,像這樣設定容易完成的小目標,能激發(fā)學生練琴的興趣,把彈琴變成有趣的事情。單手或雙手練習時,都應留意哪里不夠熟練,反復練習難點。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擇
任何教學方法、教學模式?jīng)]有一成不變,我們應針對每位學齡期兒童的差異性與個性來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下面舉出三種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較為實用的教學方法。
(一)比喻教學法
學齡期兒童相對間接經(jīng)驗來講更容易接受直接經(jīng)驗,這一階段的學生直觀思維能力較強,所以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應多采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教學法,培養(yǎng)學齡期兒童對音樂的興趣。
(二)分析講解
分析講解是教學過程中最基礎也是必要的教學方法,在學習鋼琴初期,學齡期兒童的知識范圍是有限的,教師要運用自己的語言對新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
(三)直觀演示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直觀演示法在鋼琴教學中也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雷靜.淺談兒童初學鋼琴時家長與教師的重要作用[J].黃河之聲,2010(20)。
[2] 史書園。鋼琴學習與兒童的音樂想象發(fā)展[J].鋼琴藝術,2011(9)。
[3] 曹紅星。幼兒鋼琴學習的特點及提升幼兒鋼琴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黃河之聲,2011(22)。
[4] 王璐.兒童鋼琴啟蒙教學的幾點思考[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2)。
[5] 周為民.我國鋼琴教學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音樂,2012(4)。
[6] 劉阿丹.論鋼琴啟蒙教學中兒童音樂想象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4(3)。
作者簡介:
喬羽(1997—)女,漢族,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音樂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