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作人
7月下旬,寧夏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在位于銀川的寧夏人民劇院演出了新版原創(chuàng)音樂劇《花兒與號手》,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該院首次的線下公開演出。該劇的演出在當?shù)禺a生了很大影響,人們紛紛前來觀看,而我也受劇院的邀請,趕赴銀川觀看了現(xiàn)場演出(這也是我疫情之后的首次外出)。
《花兒與號手》是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2020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這部音樂劇幾年前首演時,我曾在同一劇場觀看過兩場,并參加了當時舉行的專家研討會,之后還專門寫了評論文章。坦率地講,我在第一次看這部劇時,就感覺到它是一部具有音樂劇“潛質”的作品。其無論是紅色故事情節(jié),還是音樂、舞蹈、戲劇等方面的民族化、大眾化特征,都處在音樂劇的特殊表現(xiàn)手法之內,有著很多具體化和典型化的優(yōu)勢。但若以優(yōu)秀作品的標準去衡量,當時的初版音樂劇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特別是劇情的生硬與牽強,留下了一些鋪墊、延伸、挖掘、發(fā)展方面的弱點。在音樂與舞蹈等方面,也同樣有著倉促和匆忙的痕跡。
此次寧夏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推出的《花兒與號手》,是全體主創(chuàng)者和參演藝術家根據(jù)諸位專家及觀賞群眾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后的新版(修改補充版),這個版本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再創(chuàng)作,其改動范圍涉及情節(jié)、結構、音樂、舞蹈等諸多方面,可謂一次實實在在的大修改。經過此次觀劇,新版《花兒與號手》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其比初版充實了許多內容。一般來講,國內的歌劇、音樂劇新作大多情節(jié)臃贅、音樂繁復,修改時要做大量“減法”,以求獲得結構合理、情節(jié)集中、邏輯突出、手法簡練的效果。而《花兒與號手》則不然,在初版中,由于作品結構過于直白,致使劇情缺乏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邏輯行進,產生了層次鋪墊不夠充分的缺陷。而在此次修改中,創(chuàng)作者們著重進行了各方面的適當補充,在戲劇、音樂、舞蹈等方面做了不少“加法”,從而使該劇在綜合結構與綜合效果上顯得更加合理,更加豐滿。我認為,新版《花兒與號手》的“加法”修改是成功的,由于創(chuàng)作者在這方面做足了“功課”,所以使得整部音樂劇在情感的表述及情緒的宣泄上有了相對充分的回旋空間。還有一些新奇的改動在舞臺展現(xiàn)上頗具創(chuàng)造性,可謂本部音樂劇中的突出看點。以下我就將個人的感觸匯集在一起,發(fā)表一些我的看法吧。
“加法”帶來的劇情優(yōu)勢
新版《花兒與號手》在情節(jié)上做了很多必要的添加,例如:
花兒與父母為救瑞金(紅軍號手)智斗馬少爺(馬匪首領)的場面;花兒與瑞金二人相訴愛情的場面;花兒、瑞金及花兒父母同在舞臺上,以蒙太奇手法跨區(qū)域銜接表演的場面;馬少爺下聘禮的場面;花兒歌唱大會上臺上臺下同步表演的場面;等等。這些場面的添加出現(xiàn),從不同程度上使劇情得到合理化、豐富化、立體化,也為劇中愛情、親情、友情以及敵我之情的表現(xiàn)進行了細致的鋪墊。這些情節(jié)的良性增添,除了編劇們的煞費苦心外,總導演王曉鷹和執(zhí)行導演信洪海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
“加法”帶來的音樂優(yōu)勢
《花兒與號手》的作曲是溫中甲和劉聞,他們?yōu)檫@部作品創(chuàng)作了很有特色的音樂。
我個人感覺,這兩位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非常用心,特別是在音樂的民族化方面動足了腦筋。人們在劇中,不僅能夠聽到西北地區(qū)的純正“花兒”,也能夠聽到以“花兒”旋律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歌曲。再者,作為此次音樂“加法”的最佳亮點,象征著紅軍的江西民歌旋律的運用,亦成為了加強劇中軍民情感的重要紐帶。
新版《花兒與號手》的音樂增加了重唱段落的使用。舞臺上,動人的二重唱、四重唱旋律間或響起,音調上既有歌劇的動感,又有音樂劇的通俗性,情調濃郁且頗接地氣,十分具有欣賞性和群眾性?!痘▋号c號手》中的合唱部分原本就很突出,此次修改后更加顯得細膩和生動了,其中對歌段落個性分明,主題歌段落親切真摯,聽起來很有鮮活的氣氛。
“加法”帶來的表演優(yōu)勢
新版《花兒與號手》繼承了初版熱烈的民族歌舞場面(花兒歌唱大會),但在表演上更加注重多層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立體效果。在馬少爺即將強行帶走花兒時,機警的瑞金在暗中唱起了“花兒”,緊接著,觀眾席的四周、舞臺兩側通道門附近、臺上頂層道具之上,都傳來了此起彼伏的“花兒”旋律。瞬間,劇場內的整個聲場都被這歌聲所震蕩。臺上臺下如此的互動效果,是這次新版劇中的表演亮點,它所產生的身臨其境的動力感和錯位回聲效果,使音樂劇在內涵的升華上達到了出奇的境界。
“加法”帶來的舞蹈優(yōu)勢
《花兒與號手》在創(chuàng)作初期就比較重視音樂劇的綜合表現(xiàn)手法,這部劇中的舞蹈場面比較頻繁,但大多都屬于舞臺感很強的群舞。
在新版之中,這種群舞場面亦得到了加強,特別是花兒歌唱大會中的群眾民族舞蹈,體現(xiàn)出了西北民風的突出特點。一些時代感較強的現(xiàn)代舞,帶有年輕人喜愛和熱衷的個性化色彩,顯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群感氣質。總之,新版《花兒與號手》在修改方面大做“加法”文章,體現(xiàn)出了結合實際、切中要害的大膽身手。其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功之處,實為一種構思、一種方法、一種經驗,值得其他一些原創(chuàng)劇目參考、借鑒和學習。
新版《花兒與號手》是是我國近年來音樂劇創(chuàng)作中較為成功的一部作品,它有風格、有特點、有寓意、有內涵,盡管尚未達到完美,但已頗具規(guī)模。如今,寧夏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決心將它打造成為具有地區(qū)優(yōu)勢和特點的經典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