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怡
三盟科技基于AI、大數據、物聯網、人臉識別4類核心技術,連通應用場景,并將數據源產品一起提供給學校,生成教學場景數據。因為很好地實現了預測和預警,所以三盟科技的教育大腦智慧校園既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校園安全。
一個企業(yè)要想獲得長足發(fā)展,一靠技術,二靠產品,三靠創(chuàng)新。創(chuàng)辦于2013年1月的三盟科技,致力于智慧教育領域應用場景的創(chuàng)新,針對智慧校園建設,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出“教育大腦EDU BRAIN”戰(zhàn)略,并將其作為校園核心決策中心,圍繞“1+4+N”(1個數字賬戶+4種核心技術+N種應用場景)打造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構建以“AI+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教學環(huán)境、智慧教學資源、智慧校園管理、智慧校園服務等一體化校園。
從成立之初的十幾人發(fā)展到現在的近千人,核心產品及研發(fā)團隊超過500人,7年多來,三盟科技始終專注于信息化2.0技術和產品研發(fā)。
創(chuàng)辦三盟科技之前,三盟科技董事長兼總裁王喜英擁有十余年的銷售管理經驗?!拔蚁M龀龊玫募夹g產品,深度解決客戶問題,為校園信息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對我來說,這遠比銷售一個產品更有價值,也更有成就感?!?/p>
思路:直擊智慧校園建設難點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教學模式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變革,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智慧教育成為變革傳統(tǒng)教育模式、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的必由之路。
建設智慧校園是實施智慧教育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已經進行多年的智慧校園建設存在哪些問題?智慧校園建設的難點是什么呢?在王喜英看來,難點主要表現為三方面:
第一,大數據、AI屬于新興技術,對于用戶來說,從不了解到了解再到認可其價值,需要一個過程。且用戶只有真正看到技術解決了問題,才能確認其價值,這自然增加了技術推廣的難度和時間。
第二,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數據挖掘便稱之為“大數據”,給用戶造成了數據價值不大的錯覺。
第三,要分析教學質量,需要有大量的數據作支撐,但現實是,很多學校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數據缺失,大大增加了智慧教育的推廣難度。
只有建設好智慧校園,才能實現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的標準是用“AI+大數據”實現智慧管理。智慧管理包括校園安全管理、教學管理、就業(yè)管理、招生管理、科研管理等?!澳壳皝砜矗@些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盲目決策或不客觀決策?!蓖跸灿⒈硎?,智慧管理精細化需要用數據進行輔助分析決策,助力管理科學化。
三盟科技基于對智慧校園建設難點的認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突破,為學校提供以數據類產品為核心的解決方案。以互動學習平臺為例,使用三盟科技解決方案進行平臺互動,會伴隨式采集師生的教學數據,進而輔助教學質量提升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做平安校園時,三盟科技發(fā)現,如果不用圖像識別,會缺少重要的數據源,導致很多危險事件不能被及時預警?!斑@也是為什么我們本來以‘AI+大數據’為核心技術,后來又自主研發(fā)了人臉識別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原因。兩項技術都可以幫助學校進行數據采集,對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發(fā)生具有很大的價值?!?/p>
辦法:基于4類技術打造教育大腦2.0
三盟科技從2013年創(chuàng)立時的十幾人發(fā)展到了現在的近千人,王喜英認為,公司選擇了一條比較艱難的道路。
三盟科技最早面向高校提供私有云建設服務,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轉型成為現在的“1+4+N”教育大腦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所謂“1+4+N”,即1個數字檔案,AI、大數據、物聯網、人臉識別4類核心技術,N個應用場景?!?+4+N”教育大腦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是三盟科技基于2019年的教育大腦2.0推出的升級版本,2019年之前,教育大腦主要基于AI和大數據兩種技術。
不同于其他公司或專注于人臉識別研發(fā),或專注于物聯網研發(fā),“ 1+4+N”是三盟科技的獨特優(yōu)勢,且每種技術都是為教育行業(yè)定制研發(fā)的。在AI技術方面,三盟科技用機器代替人力完成數據梳理,不僅節(jié)約了人力成本,產品的性價比也得到大大提高。在和高校合作的過程中,三盟科技注重幫助高校建設自己的智慧校園教育大腦,幫助高校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數據的共享與交換。
同時兼顧4類核心技術,即使是那段最難熬的時期,三盟科技也始終專注于信息化2.0的技術和產品研發(fā)。據悉,三盟科技技術研發(fā)團隊占公司員工總數的一半,包括海外研究院的研發(fā)人員、全國5個研發(fā)中心、30多位技術顧問等。截至目前,三盟科技已經在技術上投入2.4億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左力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