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軍
引言:本文主要研究黑龍江省青年速滑運動員力量訓練的特點、方法、手段。同時收集黑龍江省青年速滑運動員力量訓練時的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分析找出了影響運動員力量訓練的各種因素,并提出力量訓練的建議,希望能為國內青年速滑運動員和教練提供更開闊的思路。
一個速滑運動員成長過程中,青年時期是最重要的一段時期,處于青年時期的速滑運動員身體素質方面正處于飛速發(fā)展時期,所以在對青年速滑運動員進行訓練是要針對其身心狀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在訓練中力量訓練是作為速滑運動員必須進行的訓練科目之一,力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一名運動員的專業(yè)素質。目前我國速滑運動員因缺乏力量訓練,很多都有蹬冰速度慢,用力不協(xié)調、發(fā)力點不對的缺點。鑒于這種情況青年速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必不可少,所以本文對青年運動員力量訓練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幾項建議希望能改善我國速滑運動員普遍存在力量不足的問題。
除了我國速滑運動員普遍存在缺乏力量訓練外,缺乏理論基礎沒有相對應的規(guī)范的力量訓練計劃也是制約黑龍江省青年速滑運動員力量素質提高的主要因素。在速滑領域我國已經具備了較為深厚的理論基礎,但在各種資料中有關于運動員力量訓練方面的文獻卻少之又少,所以對速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進行規(guī)范已經勢在必行。
1 研究對象
黑龍江省16名青年男子速度滑冰運動員。
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數(shù)據(jù)分析法
3 研究結果
3.1 運動員基本情況
本文對黑龍江省的16名青年速滑運動員進行了研究。在一年的力量訓練中發(fā)現(xiàn)其最高的身高為1.81米最低為1.70米,體重最大75kg,最小的58kg,平均體重65kg,青年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15.2歲普遍較小,身體都處于飛速發(fā)育階段,并且運動員進入隊伍進行訓練的平均年限都在3.5年。
3.2 運動損傷發(fā)生率
在對16名青年速滑運動員力量訓練進行全面調查后,得知其中有12人身上都曾發(fā)生過運動損傷,只有4人沒有受傷。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青年速滑運動員中發(fā)生運動損傷是非常常見的。
3.3 運動損傷程度
根據(jù)對16名青年速滑運動員傷病情況的調查發(fā)現(xiàn),身上有輕度損傷的13人,身有中度損傷2人,重度損傷的1人。這足以說明運動員受傷情況比較普遍。
3.4 力量訓練課的頻率
由于速滑項目較于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特殊性,在日常的訓練中分為陸期、陸冰結合期和冰期三個不同的訓練階段。青年速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主要集中在陸期訓練中進行,這主要是由于在陸冰結合期和冰期的訓練中要主要進行冰上訓練,并且速滑比賽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時期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就相對較少。
3.5 力量訓練課的內容
由于每個青年速滑運動員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力量訓練中也會有針對某個運動員的具體情況進行的訓練,比如有時會在力量訓練結束后進行力量速度轉化訓練。雖然每個運動員都會進行力量訓練但是在力量訓練中專門的核心力量訓練卻并沒有得到進行。黑龍江省青年速滑運動員在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只占力量訓練的一小部分,甚至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只有大約半數(shù)的教練員認為核心力量訓練是力量訓練中的主要內容,所以今后教練員應給予力量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應有的重視,這會對青年速滑運動員的未來發(fā)展產生極大的影響。核心力量訓練應該作為運動員力量訓練中的主要內容進行訓練。
3.6 力量訓練反饋與調整
由于青年運動員的身體狀況不同,所以力量訓練的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教練員要根據(jù)每個青年運動員的身心狀況變化,調整制定適合的力量訓練計劃,還要通過運動員完成力量訓練的情況和反應,把握運動員力量訓練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并且及時調整力量訓練的計劃。為保證運動員在力量訓練中的人身安全,也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青年速滑運動員的力量素質。
3.7 力量訓練的方法、手段
靜力性訓練、動力訓練、循環(huán)訓練等方式都是力量訓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中很少會使用這幾種方法,這會影響運動員力量素質的發(fā)展。所以在教練員對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時應多多使用這幾種方法以期最大程度的提高運動員的力量素質。由于力量訓練的單調性很難引起青年運動員的興趣,積極性也大打折扣,因此教練員要制定靈活、多變而且適合青年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的訓練方法、手段,來妥善的解決了青年運動員對力量訓練興趣的問題。
4 結論
力量訓練是青年速滑運動員必要的訓練環(huán)節(jié),青年運動員的身體正處于發(fā)育階段,所以必須規(guī)范的進行力量訓練。由于青年運動員對于危險、隱患的察覺能力不夠有可能在訓練中發(fā)生危險,因此進行力量訓練時一定要在教練員的密切監(jiān)督下進行,以保證運動員的身體安全。
由于青年運動員年齡較小對自己身體的情況掌握的不夠完全,很有可能出現(xiàn)發(fā)生了運動損傷卻不自知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進行定時了解,加大醫(yī)務人員的配備,避免運動員身上的輕度損傷由于忽視而發(fā)展成重度損傷。同時教練員要針對運動員的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加強訓練,比如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腰部,加強這些部位的韌性,使運動員不必為運動損傷所困擾。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冬季運動項目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