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機化學是競賽中的重要部分,重視機理掌握,化學競賽試題難度大。在這樣的形勢下,化學競賽輔導策略要更具針對性。本文對高中競賽有機化學訓練提出新策略、對化學競賽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競賽 有機化學 策略
有機競賽試題是在高考知識點上的加深,思維量大,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參加競賽的學生輔導時,注重有機化學訓練的方法。尋找高中競賽有機化學訓練新策略尤為重要。本文就此提出高中化學競賽有機化學訓練新策略。在新策略的應用下,有利于處理化學競賽培訓時間短,學生學習量大,精力不足等多方面矛盾。
1.競賽試題特點分析
化學競賽主要考查競賽選手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有機化學試題非常重視反應機理的考察。每一道有機競賽試題,需要學生對信息進行整理,對信息進行加工,對信息進行歸納。多個官能團同時在一個分子中,學生必須學會分析不同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對學生的想象、邏輯、歸納的思維能力有很好的考察。面對陌生情境,學生需要利用所學過的知識,靈活處理有機反應機理的能力。初賽和決賽試題往往靈活性教高,需要學生把學到的有機反應歸納總結,以提高解題能力。
2.高中競賽,有機化學競賽訓練應對策略
2.1抓住有機化學基本特征進行教學
有機化學有如下基本特征:相比無機規(guī)律性較強,可以從官能團角度出發(fā),應用結構觀和能量觀,研究典型的物質,從而推廣到其他物質上。因此建議老師一開始講某類物質時首先介紹其結構,介紹官能團的特點然后講解具體性質時與結構相聯系,必要時要介紹典型的反應機理,要歸納出反應規(guī)律,要非常重視反應的本質。如果掌握了結構觀,有機中許多物質的斷鍵和成鍵方式就能夠深入理解,其反應機理就能大部分推出,掌握了能量觀其過渡態(tài)和中間體就容易確定,反應的主要產物及反應取向問題就容易確定,因此有機化學的基本特征就是要高度重視能量觀和結構觀。
2.2以典型題目鍛煉學生的類推能力
由于競賽的目的是選撥優(yōu)秀學生,所以賽題更注重考察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競賽輔導時間較短,容量大,因此建議教師在輔導學生時,應用典型題目鍛煉學生的類推能力。典型的例子都存在一個或幾個突破點,這些突破點就需要考生能夠應用已有知識和題目中給出的信息,通過層層的類推,最后跨越難點,解決試題。當學生深究這些典型題目時,無形中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打破陳舊的常規(guī)思維。
2.3將競賽知識點融合于中學教學中
競賽的知識點是在高考知識點上的延伸。它們之間都存在合適的切入點。為了充分利用高中的課余時間,讓多數學生能夠培養(yǎng)思維能力,高中可以將競賽知識點融合于中學教學中。在講解有機化合物官能團性質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官能團對其它基團的影響。比如:學生學習乙醛中羰基性質、乙酸羧基性質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余時間里查找資料學習乙醛中羰基、乙酸中羧基對α-H的影響,進一步學習乙醛、乙酸中α-H的反應(鹵代反應、鹵仿反應、羥醛縮合)。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為教學班級提供已經整理好的拓展知識,讓學有余力的優(yōu)秀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乙醛和乙酸中α-H的反應。課余時間,老師也可以和優(yōu)等學生一起討論這些競賽知識。這不僅使競賽知識點融于中學教學中,又可以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高深化學知識的興趣,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的生機和魅力。
2.4多角度,多層次復習有機化學競賽知識
有機化學知識點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有機化學競賽知識可以按有機化合物的制備?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的順序進行復習。在復習有機物化學性質及用途時,可以結合該有機物的官能團性質及官能團對其它原子性質的影響這兩方面。針對各種有機物轉化關系可以畫出各級知識點的聯系圖。在競賽試題中加深鞏固知識點。同時可以運用逆合成分析方法對有機合成題進行解答。對于那些特別典型的反應,通過介紹反應機理,讓學生從反應本質上內化有機化學競賽知識點。
競賽教學時建議老師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教學方式,第一遍學習有機建議根據官能團進行分類教學,第二遍學習有機可以從反應機理著手進行按具體類型的教學,第三遍學習有機時可以從有機合成題角度按成鏈和成環(huán)方式的不同進行教學。后兩次教學可以看成是第一次教學的復習。這樣避免了簡單的重復,同時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2.5有機和物化、結構、分析、無機綜合學習
物理化學它探討和解決化學變化的方向和限度問題;化學反應的速率和機理問題;物質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這些方面的問題都給有機化學反應提供了理論依據。
結構化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有機分子的形成過程。比如,在共軛分子機構與HMO法這一章中,學習分子圖的畫法。由分子圖判斷反應的位置,也就可以更好的解釋為什么取代反應位置對苯胺應發(fā)生在2、4、6位,而吡啶應發(fā)生在3、5位。
分析化學中的“四譜”知識是研究確定未知有機物的實驗數據。通過紅外光譜獲取有機化合物所含的化學鍵或官能團的信息;通過核磁共振氫譜推知有機物分子中所含不同類型的氫原子以及它們的數目;通過紫外光譜確定共軛結構類型;通過質譜確定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要確定這種物質的結構必須結合這四種光譜,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每一種光譜。
在有機化學反應中常常要用到無機試劑,比如在傅克化反應時用到的AlCl3。Lewis酸AlCl3的配位化學性質決定了它在傅克反應中所起的作用。還有很多地方比如用到釕作催化劑時,就必須分析釕作為配位化合物中心離子的化學性質。
3.對化學競賽,提出建議
3.1建議省級競賽題目難度下降
在國家出臺大部分競賽學生將不給予保送政策的形勢下,參加競賽學生可能會有所減少。因為他們沒能得到一定的回報,再此基礎上導致學生家長的反對、學校支持力度不足、競賽培訓困難等等因素,這些都將影響競賽的進行。因此,新形勢下參加競賽的學生更多是出于個人興趣,功利性較小。在個人的興趣愛好指導下,培養(yǎng)出來的優(yōu)秀學生愿意花時間專研化學,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化學人才。而培訓過程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合理規(guī)劃時間、堅持不懈的精神。當他們通過省級初賽的選撥后,初賽之前培養(yǎng)的自學、規(guī)劃能力將有利于優(yōu)等生再進一步學習更深知識的學習。所以省級賽題難度建議下降。當學生在課余時間內經過老師的培訓就能夠達到競賽要求時,學生會有成就感。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或許也會有所提高,探索化學物質性質的追求可能會更高。
3.2省級培訓隊應切合奧賽實際
很多省級培訓在大學階段,由于新形勢下學生學習的時間更緊張,因此要求大學研究奧賽大綱,按不同于本科教學的方式進行培訓。
3.3教學、組織模式應進行改革
競賽學生參賽更多的是出于興趣愛好。這就需要學生合理的權衡競賽所消耗的精力與高考所需精力之間的矛盾。因此原先奧賽的培訓教學、組織模式應該進行改革。組織模式已往存在三種模式: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由于保送的范圍大大縮小,班級教學只適合于在自主招生前面對參與自主招生的學生實施,真正參加奧賽的學生建議使用小組及個別教學模式,而且老師的上課時間將壓縮,更多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自學。老師將盡可能減少學生走彎路,在學習要求學習方法學習范圍上多給與具體的指導。
4.總結
以上我們對化學競賽中有機難度要求、有機競賽試題分析,由此我們得出了新形勢下有機化學競賽的相應教學對策,隨著今后競賽實踐的不斷深入,一線教師會找到更加有效的策略,相應的教學部門也會出現政策的微調。此文只代表目前我們的預測與分析,今后我們還會做出更多的相關的補充研究。
參考文獻
[1]何舟.化學奧林匹克優(yōu)化解題題典[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9:869-889.
[2]李安.高中化學賽題詳解[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177-178.
[3]刑其毅,裴偉偉等.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曾羽,曾玲,薛衛(wèi)東.各層次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大綱的對比研究[J].化學教育,2005,5:59-61.
[5]王榮順.結構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57.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福建莆田, 韓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