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跑步”與“文學創(chuàng)作”分屬人類的物理運動與精神活動的典型代表,二者相互關聯(lián)作用,從而形成“身體”這一統(tǒng)一、平衡的概念。本文以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跑步”的習慣和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作切入點和實例分析,通過認識理解“跑步”中的“節(jié)奏性”如何影響了這位著名作家的抽象的精神活動和生活方式,繼而更進一步,探究人類的物理運動和精神怎樣相互融合、作用,共同構建出一個具象、整體的對外呈現(xiàn)。
【關鍵詞】 跑步;文學創(chuàng)作;村上春樹;文體;節(jié)奏;精神衛(wèi)生
【中圖分類號】I3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6-0030-03
一、文學作品的敘事節(jié)奏與文體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敘事節(jié)奏和文體都極為重要。敘事節(jié)奏既體現(xiàn)了作者對自己故事發(fā)展的整體掌控和把握能力,也決定了讀者對故事內容的興趣和吸收、理解程度。而文體,是故事的框架,也是承載作者思想、情緒表達的容器、載體,這也是為什么在很多讀者、評論家眼里,一個故事的文體是其作者個人風格特色,表達習慣和水平的直接體現(xiàn)。在很多情況下,故事的敘事節(jié)奏和文體又是充分關聯(lián)的,節(jié)奏決定了文體的風格,一種充滿作者個人特色的文體也自帶作者習慣的節(jié)奏表達。
以村上春樹為例,他就是一個極度重視文學作品“文體”的作家。在林少華對村上春樹的敘述中,就明確指出了其對于作品“文體”的重視和態(tài)度:“這位世界著名作家的身體的意義以及身體之于他的文體的意義。村上春樹是極為看重文體的作家。早在1991年他就宣稱“文體就是一切?!盵1]而且,文體中他最看重的是節(jié)奏或韻律:“小說引人入勝的各種要素中節(jié)奏是主要的?!盵1]對于敘事節(jié)奏的強調態(tài)度,一定程度表達了村上春樹對于文體框架高度簡潔的要求,無須過多贅述,就讓故事的發(fā)展輕松、靈活地流淌。
在林少華看來,村上春樹對于“跑步”的喜愛和對文體的重視其實在本質上有巧妙、深度的共通之處:“村上對待‘贅肉’和‘贅疣’的態(tài)度,那就是都要堅決除掉;‘贅肉’和‘贅物’‘贅疣’之間的關系即身體和文體之間的關系:身體有了‘贅肉’,很可能由于腦袋轉動不靈而導致文體出現(xiàn)‘贅物’ ‘贅疣’。為了防止這一惱人狀況的出現(xiàn),必須堅持跑步。因此,‘跑’這一行為乃是推動身體和文體干凈利落地持續(xù)運轉的主軸,從而使村上實現(xiàn)他的文學志向—以清新簡約的、節(jié)奏明快的文體寫出抵達人們心靈深處的‘物語’?!盵1]
張再林在《作為“身體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一書中進一步詳細闡述了“身體哲學”的概念。他指出不同于西方的“意識本體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建立了“以身體為其根本的哲學”,并且“該哲學不僅以身體構建世界圖式,從身體推出社會倫理,由身體企求精神超越,而且該哲學的歷史亦是循著身體運行的模式而非意識運行的模式展開的?!盵2]此處所指的“身體”稍微有別于之前將“生物身體”與“文化身體”統(tǒng)一的“身體”抽象定義,更多強調和實指的是人的“生物身體”概念。而在這里的總結定義中,作者把“身體哲學”視作“生物身體”是個人單位與世界和宇宙接觸的媒介和視野,人類以“軀體”的感觸經(jīng)歷作為增加個人社會性的方式,從而建立與社會的橋梁和聯(lián)系,再完成精神的積累和升華。“身體哲學”強調“軀體真實感知”的重要性,它既是精神意識的基礎和起源,也代表了人與世界融合的經(jīng)歷和過程。相較而言,“精神”的意義則更像是“生物身體”經(jīng)歷的一個總結回饋和抽象呈現(xiàn)。
具體到“跑步”這項物理運動,人的軀體以自身的腳步運動與地面建立起聯(lián)系,繼而完成一段“世界”里距離的移動。無論是短跑速度瞬間爆發(fā)帶來的肌肉刺激,還是馬拉松長時間機械重復下肌肉的酸痛,都是“軀體真實感知”的過程。通過“跑步”移動的這段過程,人成功地與世界建立了一段以“距離”和“時間”為標準、刻度的聯(lián)系,同時也通過“跑步”帶來的“軀體”痛楚的感知,積累了更多堅韌、充沛的精神力??梢哉f,在“身體哲學”中,與世界建立聯(lián)系和延伸意識的積累是“軀體真實感知”的兩個重要特性和作用,精神活動的基礎是軀體。
“極致簡約的文體”和“沒有贅肉的軀體”,可以說,“跑步”與“文學創(chuàng)作”在村上春樹身上表現(xiàn)出的高度統(tǒng)一,是其對于自身“軀體”與“精神”的共同要求即一個“干凈純粹”的狀態(tài)。而當村上春樹通過“跑步”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達到和表現(xiàn)出“軀體”與“精神”的“干凈純粹”,他的“身體”也自然呈現(xiàn)出和諧統(tǒng)一、內部平衡的狀態(tài)。
換而言之,“跑步”與“文學創(chuàng)作”既是村上春樹實現(xiàn)對于自身“軀體”與“精神”要求的方法、途徑,也是他在外部世界個人“身體”狀態(tài)的綜合表達、呈現(xiàn)。反過來,為達到一個內部平衡、整體和諧的“身體”狀態(tài),一個好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需要在“軀體”和“精神”的自我要求和表達上表現(xiàn)出充分的一致性。
對于“軀體”的要求,可能是由一個偶然的“精神”上的想法驅動。當然,由“身體哲學”提出的以“軀體感知”為“精神意識”基礎的理論,人在“精神”上的轉變,很大程度也是通過不斷的軀體運動溝通起的個人與世界的新聯(lián)系,延伸產(chǎn)生的。所以說,無論是“軀體”還是“精神”引發(fā)出對于“身體”的改變或要求,當村上春樹提出文學創(chuàng)作“文體”去繁化簡的想法,充分契合其通過“跑步”消除贅肉的做法,這就體現(xiàn)出了在“身體”這一概念中,“軀體”與“精神”的融合作用在人的內部是時刻動態(tài)發(fā)生的,也側面證明本文提出的以村上春樹在“跑步”的視野觀念作為切入點,理解其“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對于人的局部方面研究,首先需要明確個體“整體性”的前提,一個人“身體”是其具有統(tǒng)一和動態(tài)平衡的呈現(xiàn)。其次,“身體”內部存在緊密的關聯(lián)性和共通性,無論是“軀體”還是“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都可以作為切入點,提供對于其他部分的研究方法和理解角度。
不僅是作品本身“文體”簡潔要求,“軀體”與“精神”的關聯(lián)性在村上春樹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有充分展示。
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中,就有其對于完成“文學創(chuàng)作”和“跑步”之間關聯(lián)性的直接表述:“想跑快點就適當?shù)丶铀?,不過就算加速也為時甚短,只想將身體感受到的愉悅盡量維持到第二天。其要領與寫作長篇小說一般無二。在似乎可以寫下去的地方,果決地停下筆來,這樣第二天重新著手時便易于進入狀態(tài)。歐內斯特海明威好像也說過類似的話:持之以恒,不亂節(jié)奏,對于長期作業(yè)實在至為重要。一旦節(jié)奏得以設定,其余的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盵3]
一部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往往漫長而艱辛,從開頭到結尾都需要重組軀體后續(xù)力的支撐,然而,為了保證作品的質量,創(chuàng)作的節(jié)奏也極為重要,如何選擇正確的時間點分階段完成一部完整的作品,這也需要創(chuàng)作者把握合適的“節(jié)奏”。創(chuàng)作過程作者完成作品的節(jié)奏,往往也會影響作品內容的節(jié)奏。
二、作家生活方式、精神世界的運行節(jié)奏:私人的
內部空間活動與外界世界運轉的頻率關聯(lián)
“跑步對‘精神衛(wèi)生’有好處。跑步是孤獨的運動。一句話,是形式最為洗練的個體運動?!盵3]這是村上春樹在書中對于“跑步”與“精神活動”最為直接的表達。這句話既表明“軀體運動”對于積累升華“精神”的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一個全新的概念:“軀體運動”是否只是單純的、不帶任何思想的肌肉活動?“跑步”本身會不會也含有“精神”層面的意義呢?當村上春樹以“孤獨”這個詞形容“跑步”的時候,他已經(jīng)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至于,“跑步”中的“精神活動”是本身特性自帶的,還是人為發(fā)展、附加的,這就需要更詳細的研究分析了。
通過特性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與其他的運動相比,“跑步”是極為個人且簡單的。不需要同伴或者對手一同完成,也不要求任何必需的器械,只需要一個人以自己選擇的速率,機械重復地不斷邁腿前進。從這個特性來看,“跑步”的確是“孤獨”的運動,其本身的要求和特性就含有了“精神活動”的部分?!芭懿健笔且豁椚淼倪\動,所謂“全身”不單單指人的軀體肌肉,當“軀體”開始動的時候,作為驅動力的“精神”也要開始活動。在那些需要與其他個體協(xié)同或者對抗完成的運動中,“精神活動”大多是與他人的溝通、交流的互動??墒?,在“跑步”這項“孤獨”的運動中,互動沒有,“精神活動”就只能是自我的互動,以保持“跑步“狀態(tài)下“身體”內部“軀體”和“精神”的動態(tài)平衡。
在村上春樹看來,正是“跑步”中自帶的“孤獨”的“精神特性”,使他鐘愛這項運動?!跋M蝗霜毺幍哪铑^,始終不變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于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至少在跑步時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需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便可?!盵3]又或者:“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即便在這樣的空白當中,也有片時片刻的思緒潛入。”[3]
由此可見,“精神活動”在“跑步”中同樣積極存在,以保持一個“身體”內部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然而“跑步”的特殊性在于,其鼓勵和推動的“精神活動”并不是一個由個人向外的“互動”和“感知”,卻恰恰相反,是一個逆向地向個人更內部、更安靜地“回歸”。正如村上所說,跑步時“精神”是“空白”的,這樣的說法是可以理解的。在身體肌肉處于靜止放松的狀態(tài)時,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處于相對舒適、便于集中的。而在“跑步”這種需要調動全身力量的“孤獨”運動時,人需要大量的“精神力”以驅動身體肌肉始終保持緊張的運動狀態(tài),這時候“精神”就很難集中思考問題,處于渙散、甚至達到村上所言的空白的狀態(tài)。
為什么村上春樹鐘情和追求“跑步”中的“空白”狀態(tài)?這里可以用他本人之前提到的一個名詞回答:“精神衛(wèi)生?!睂τ趧?chuàng)作者而言,“精神衛(wèi)生”的重要標志之一應當是“精神的獨立性。”作為傳播和表達思想和情緒的主體,創(chuàng)作者時刻注意與外界聲音保持距離,留給自己足夠的精神空間。所謂“空白”所指的正是“私人精神空間”中的“精神活動?!敝灰碎_始思考,即使處于絕對安靜的空間,不受打擾,思考本身依舊帶有外界的影響。由于人“群居”的特性,人的思考不憑空出現(xiàn),而是通過“軀體感知”加工轉換得到的,所以人的思考一定含有外界世界的影響,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絕對的獨立自主。如何追求“精神的獨立性”,完成“精神衛(wèi)生”,最合適的方式就是讓通過“跑步”中全身機體重復機械運動下的疲憊感,使頭腦處于絕對“空白”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在這一段“空白”的時間里,軀體與精神、外界與個人,因為存在一個動靜差,而產(chǎn)生短暫卻徹底的隔絕。
事實上,“空白”和“隔絕”不僅是跑步時,人“身體”的短暫改變,“跑步”這項運動也因其自身的特性,帶給人更長遠、深刻的生活方式上的改變。在村上春樹的自述中,他說自己曾經(jīng)運營一家小餐館,過著忙碌與和人交流的生活??稍谒麌L試寫小說并獲得成功之后,就立刻知道自己無法同時經(jīng)營餐館和寫作這兩件風格迥異的事。開餐館是與人打交道的極具社會性的工作,而文學創(chuàng)作則更偏向私人思想情感的宣泄和表達。
權衡之下,村上春樹選擇放棄餐館的經(jīng)營,全職小說創(chuàng)作,也就是這時,他開始了“跑步”這項運動,以求幫助自己順利平穩(wěn)地完成生活方式上的過渡和改變。他這么形容,自己全職寫作和嘗試把“跑步”帶入日常習慣后的生活:“于是,我們從長達七年的‘開’的生活,急轉直下改為‘閉’的生活。”[3]
“跑步”就是一項“閉”的運動,這完美契合了全職文學創(chuàng)作要求的“閉”的生活方式和狀態(tài)?!伴]”在“跑步”中的呈現(xiàn),既是之前所說“跑步”下“空白”的精神狀態(tài),或是“跑步”簡單的需求,是“孤獨”的運動,也是其純粹的目的和自身帶有的“淡化競爭”的思想。
自己與自己對話,自己與自己挑戰(zhàn),旁若無人地完成一項運動,放棄了與他人拼死拼活競爭時緊繃的勝負欲和得失心,卻以平靜舒適的心態(tài),在一點點超越自己,變成更好個體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和自信?!芭懿健痹谄渥陨砟康纳?,就帶有一個積極向上的“閉”的哲學思想。它的“閉”不是絕對的自我封閉,而是自己審視、探索、突破自己的內部運動。
對于村上春樹而言,“跑步”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契合在“閉”的思想目的和方式上顯露無余:“小說家這一職業(yè),至少對我來說,是無所謂勝負成敗的。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或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志,卻不能說是本質問題。寫出來的文字是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基準,這,才至為重要;這,才容不得狡辯。別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蒙混過關。在這層意義上,寫小說很像跑全程馬拉松,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其動機安安靜靜、確確實實地存在于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去尋求形式與標準?!盵3]
簡單來說,“節(jié)奏”在“跑步”無論是在“跑步”這項軀體運動,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神活動中都顯現(xiàn)出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跑步”中,如何以“節(jié)奏”合理地支配軀體機能力量,將既定、可能漫長的目標距離分解,科學、耐心地逐步完成,是每個跑步者都需要認真思考和努力做到的。而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村上春樹的經(jīng)歷告訴人們,“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跑步”等軀體運動輔助達到的“精神衛(wèi)生”,創(chuàng)作者生活在世界里,不斷與其他個人和廣闊宇宙建立新的聯(lián)系,卻也需要短暫時間,保留住自己獨立的“精神空間?!倍拔膶W創(chuàng)作”和“跑步”一樣,既是一件事,也代表了一種特定的生活狀態(tài)。文學作品應當是創(chuàng)作者個人主觀思想、情緒的表現(xiàn),為更好地“文學創(chuàng)作”,就需要“創(chuàng)作者”尋求一個“閉”的生活方式和狀態(tài)。在如何理解“節(jié)奏”上,“跑步”和“文學創(chuàng)作”展現(xiàn)出了高度一致的視角和要求,在實際完成上,也存在互為借鑒,相互扶助、互利合作的積極作用關系。
三、結語
村上春樹的個人經(jīng)歷詳細解釋了,“跑步”這項“孤獨”的軀體運動,是怎樣影響這位著名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村上春樹的個人經(jīng)歷為實例參考,本文進一步探究、總結“跑步”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聯(lián)性,并以此“作為切入點,探討了村上春樹對于文學作品簡潔“文體”的重視和追求,又以此展開,聯(lián)系到他對“軀體”無“贅肉”的要求。繼而得出結論,“軀體”和“精神”的追求在“節(jié)奏”方面是具有高度契合度和一致性的。本文也關注了“節(jié)奏”這一刻度指標在“跑步”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在村上春樹看來,“跑步”是實現(xiàn)其“精神衛(wèi)生”的重要方式,其帶來的精神“空白”是創(chuàng)作者暫時隔離嘈雜世界,探究自身內部空間的精神活動?!芭懿健弊陨硭鶐в械摹伴]”的特性和“淡化競爭”的目的性,為村上春樹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漫長過程和生活方式的概念提供了新的角度視野和方式,鼓勵“軀體”與“精神”協(xié)同作用,從而達到一個積極的“身體”內部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林少華.林少華看村上:從《挪威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M].青島:青島出版社,2020.
[2]張再林.作為身體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日)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么[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作者簡介:
李成蹊,男,江蘇南京人,畢業(yè)于香港城市大學,碩士學歷,主要從事傳媒、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