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是一種典型的冬眠動物。對熊來說,一年主要分為三個季節(jié):春至秋是享樂季節(jié);秋至冬是大吃特吃季節(jié);冬至春是睡覺季節(jié),因為這段時期綿延了整個冬天,所以又被稱為“冬眠期”。
熊:我冬眠就不需要大小便,你行嗎?
熊在冬眠期間,新陳代謝速度會變慢,它們的體溫會降至1℃到9℃。所有身體機能都會大幅減退:呼吸變?nèi)?,心跳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也會下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在這段時間內(nèi),它們不需要大小便。
大小便可以排出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不能正常排出,熊的血液中非蛋白含氮量會急劇上升。但奇怪的是,這并不會損害熊的腎臟或肝臟。要知道,如果人類血液中非蛋白含氮量超出正常值,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健康問題。人體中血液的正常含氮量為0.2mg/ml~0.25mg/ml(全血),其中尿素所含的氮最多,若超出這個值,說明你的腎可能出問題了。血液中非蛋白含氮量的測定是臨床上判斷腎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當腎功能衰竭的時候,血液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就會升高。這也是為什么人類不能冬眠的原因之一,因為代謝速率過慢,會導致體內(nèi)的有害物質(zhì)堆積過多。
熊:我胖我健康,你行嗎?
熊還有一個神奇的本事。在冬眠開始前,它們會大吃特吃,吃成一個大胖子。美國阿拉斯加卡特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qū)甚至還為熊舉辦了“胖熊周”活動,看看哪頭熊吃得最多,全世界的網(wǎng)友都可以參加投票。2019年的冠軍是435號Holly,它是一個“妹紙”(雌性)。
人類如果想冬眠,也得靠大吃大喝來囤積脂肪。但人要吃成這樣的大胖子,就要出大事了。因為人類的體重如果大幅增加,脂肪、肝臟以及肌肉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便會降低,胰島素水平進而升高。胰島素增加,反過來又會阻止脂肪細胞的分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發(fā)展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引起的血漿中高胰島素和高糖含量,則經(jīng)常會導致代謝綜合征、痛風和2型糖尿病。
在這點上,熊真的很讓人“羨慕、嫉妒、恨”??茖W家曾觀察過熊在冬眠前、冬眠中和冬眠后的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體重以及其他代謝指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它們增重超過45kg后,其細胞依然對胰島素很敏感,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也保持著穩(wěn)定。雖然在冬眠開始后,熊會經(jīng)歷暫時的、季節(jié)性的胰島素抵抗期,但當春天來臨,一切又會恢復正常。
所以每年春天,從冬眠中醒來的熊都不會因為冬眠而出現(xiàn)健康問題,盡管剛醒來時它們會有點昏昏沉沉的,但整體來說還是健康的。簡單來說,它們在冬眠的前期和中期雖然是胖子,卻是健康的胖子。熊在春天冬眠醒來后,全身的脂肪差不多耗沒了,但只是看起來瘦了些,肌肉含量基本沒有變化,經(jīng)過一番大吃大喝,就能恢復正常體態(tài)了。
然而,如果一個人在床上躺得太久,就會出現(xiàn)肌肉萎縮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一直躺著不動,肌肉量會以每周10%~15%的速度減少。當然這種減少不會一直持續(xù),直到和人一天攝取的能量“收支持平”以后,就會停止。
為什么熊冬眠這么久也不會有毛病呢?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2019年9月在《通信生物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解釋了冬眠中的灰熊的細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研究發(fā)現(xiàn),冬眠對每個組織的細胞影響都是不同的。其中,熊的脂肪組織的基因表達差異性在冬眠期間最大,而肌肉組織幾乎沒有變化。他們還發(fā)現(xiàn),即便是同一只熊的脂肪細胞,在一年的不同時間段,脂肪細胞中的大部分基因也會改變它們的表達水平。換言之,如果我們想通過基因編輯來獲得類似熊的冬眠能力,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這不是修改一兩個基因就可以搞定的。
正是這些基因,在熊的冬眠過程中,表現(xiàn)出與胰島素信號傳導、肌肉蛋白降解和尿素生成的相關(guān)功能的基因表達量減少,而與肌肉蛋白合成相關(guān)的基因表達量增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灰熊在冬眠期間能保持肝臟和腎臟的健康,并且肌肉還能不萎縮。
未來人類也許會需要“冬眠”,比如星際旅行什么的,但現(xiàn)階段想要完美地控制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保持相對健康的水平,還是一件很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