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
豆瓣詞條對張頌文的介紹是:目前國內(nèi)最負盛名的表演老師,擅長講解和傳授“方法演技”,因擔任眾多明星的私人老師的張頌文因此被譽為“明星教父”。毒sir曾評價他有“連親爸媽都認不出的演技”?!峨[秘的角落》原著作者紫金陳在也微博上贊賞:“張老師的表演是最讓我驚訝的,真實且生動,比小說生動太多。”
另一方面,他“45歲還買不起房”,曾有近十年“年薪不超過2萬”的事兒也廣為人知,以至于《南都周刊》特約撰稿人美亞在微博說要采訪他時,一堆粉絲過來留言:“別為難頌文老師!”““什么時候買得起房?““ “有沒有想過換個安穩(wěn)職業(yè)?”
那么,張頌文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采訪他,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他像一個莫比烏斯環(huán),有自己完全自洽的邏輯體系,順著走就是閉環(huán)。他也像一個演員里的烏托邦,撕開了自己一個類似喜劇之王的面目,你很難不對他所擁有的現(xiàn)在,保持一份敬畏心。他也像這個網(wǎng)絡時代的旁觀者,對一切的扶搖直上保持警惕,不對抗又不投入,清醒得沒有一絲罅隙。
所有寫張頌文的文章,都涵蓋了上文所說的完美。完美,對這個時代的演員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像玩Jenga,口碑堆得越高,一個墨點從下層抽開,就是全然坍塌。
所以我上來第一個問題就是:您有缺點嗎?
接受采訪的那天,剛好是《隱秘的角落》最后兩集播出的日子。本來約好兩點的語音通話,因為一些配合宣傳的事宜,推遲到了三點半。急急忙忙加入群聊的張頌文,聲音有些疲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第一個問題,他本能謙遜地說:“當然有缺點,人都有缺點?!?/p>
舉例的時候他思考了一下,緩緩地說:“比如熬夜。你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還是忍不住熬夜?!?/p>
同樣也熬夜的我,好像被打了一個耳光。我說張老師,這不叫缺點,頂多算一個生活壞習慣。這里的缺點,更多是面向外界面向人群聯(lián)接上的缺憾。
張頌文想了一會兒,他說:“那可能是孤僻吧,有社交恐懼癥?!彼麖膩聿粎⒓觿〗M的聚會,以及朋友唱K、Party的邀約。更多時候,他是一個被動者,遁世在北京順義,在那個著名的小院子里,朝升看花開,幕落把酒歡。
然而,他20年的好兄弟,演員林家川并不這么認為。后者評價,如果張頌文是社交恐懼的話,那么全中國70%的人都不會講話了。他舉例說,如果他們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張頌文會在入座的5分鐘之內(nèi)就摸清楚這桌人的底:心情、性格、職業(yè)、來意。他會在接下來的55分鐘之內(nèi)控場,讓話題和愉快的氣氛都從他手指尖里流暢地穿過,從不落地。
跟了張頌文近一年的工作人員證實了此事:他們外出一起談工作,如果自己的社交探測器敏感度達到80%的話,張頌文能達到200%,100探測到對方的情緒,另100是自己給出滿分的情緒反饋。
我也感受到了這種能量,張頌文對本次云采訪的情緒反饋,一是特地給了我一些“沒在其他地方說過的事情”,這是對于媒體工作者的體貼;
二是僅僅是語音采訪,他都充分調(diào)動了自己的技能:在講自己只身一人,懵里懵懂去北京尋夢的啼笑皆非時,他一人分飾兩角:咨詢處老師字正腔圓的不耐煩,和他廣東愣頭青平翹舌不分的窘迫。此處是情景喜劇。
他在講“我與父母親二三事”時,又轉(zhuǎn)入了散文詩頻道,用漫長的耐心,描述具象的場景和感受。在整場采訪結(jié)束后,我對一個人既往苦難與溫暖的回憶是豐滿的、值得反復咀嚼的、有自我觀照價值的。這是他對一個傾聽者的溫柔。
我想社交恐懼和長袖善舞,這兩者在張頌文身上大概并不沖突吧。張頌文對交際,不是圓滑,是修養(yǎng)。對交往,不是孤僻,是門檻高。平日里,張頌文的處理,大概有一點“王子猷夜探戴逵”的即興趣味,不主動不扎堆。既來之,則興之,則圓之。
曾有記者團隊去他家采訪,他在院子里如數(shù)家珍介紹完他的植物,靈光一現(xiàn)說:“我?guī)銈內(nèi)ド掷锩婵炊绿m吧,就這么幾天,蔣雯麗曾來找我,就為了看二月蘭?!庇谑悄莻€下午,臨時組建的二月蘭旅行團,開著張頌文院子里各式各樣的摩托車,到森林堤畔做了一場有香氣,有顏色的采訪。
我看到這篇采訪稿時,嘴角忍不住地上揚。我覺得那份任達和恣意,和熒幕形象里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男人,和社交平臺上,謹言慎句回復粉絲每一條評論的張頌文,不太一樣。
留意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張頌文對留言里那些不怎么友好的評論,依然能四兩撥千斤地化解。我問張頌文,你這么溫柔的人,和你身邊最好的兩個朋友吵過架嗎?張頌文說沒有,我們從上學開始,我就是年齡擔當,所以會像大哥哥一樣,對他倆包容。
這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前面提過的林家川,另一個是周一圍。林家川的說法是:“確實沒有吵過架,但是他那個人太愛研究,演技就不說了,花花草草也長性。只是有一次,張頌文迷上了催眠,抓住身邊任何一個人試驗,我沒辦法,只能裝睡?!?/p>
周一圍則對吵架有不同的看法,他笑著回應:“我也有包容他啊?!敝芤粐f張頌文與他互為鏡面,只要有一日,張頌文堅持自己的堅持是對的,他就能理直氣壯把那些奉勸他跳進洪流的人拒之門外。
150分鐘的云采訪結(jié)束,最后的總結(jié)里,張頌文唯一的缺點是講父母的故事時把我講哭了。他自述的所謂缺點,無非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缺失任何一面,硬幣就失去價值,也無法流通。
張頌文有兩個著名的故事,一個他在《演技派》里曾經(jīng)和學員講過:年輕時,他曾和周一圍一起去見組,剛好導演和煤老板在一起,大家在討論什么樣的人能做演員。
他倆進來,立刻成了送上門的反面教材。他們指著張頌文說,矮,大腦門兒,一看就是廣東人,做不了演員。周一圍呢?香腸嘴,半斤八兩。兩個人在奚笑中落荒而逃。進入電梯后,兩人沉默了5分鐘,沒有人想起要按樓層。
第二個故事是買房,張頌文說他今年45歲了,在中國大地上仍沒有一處房產(chǎn)。進而談到演員的收入,他說中國99.5%的演員跟他一樣窮困,他曾經(jīng)有10年的時間,年薪不超過2萬。
兩個故事疊加在一起,塑造了一個為夢想拋下尊嚴和生活的戲癡形象,得到了廣大網(wǎng)友的線上心疼。但在采訪中,我不認為過了20年苦行僧生活的張頌文,內(nèi)心有凄風苦雨的委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認為張頌文是幸運而快樂的。
一是他身邊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支持他,縱容他,保護他。張頌文的母親是一名中醫(yī),從小帶著他走街穿巷,救死扶傷。他印象里最深的一件事,是母親帶著他跋山涉水去半山腰,探望一位老婆婆。給老婆婆檢查完身體之后,母親愉悅地說,您恢復得很好,藥可以停了,多曬太陽很快就能康復。
回去的路上,母親告訴他,老婆婆病入膏肓,快不行了。張頌文問,那你為什么讓她停藥,多曬太陽?母親說,人多曬太陽會快樂。
母親傳承給他的,是懸壺濟世的慈悲心。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么他能在白手空拳的20年里,即便不能演戲,還能舍棄些許的自尊,在自家小院兒開設演技輔導班。既能迂回地觸碰夢想,又能以共情之心,給那些有相同夢想的人賦能。
母親在他年少時去世后,張頌文在那個睹物思人的家里無法自持,16歲就踏上去東莞的火車謀生。60個青少年的綠皮火車車廂,站臺上站滿了兩三百個家長,襯得張頌文的父親形單影只?;疖囃?康?分鐘,別的家庭都在見縫插針互訴離殤,只有張頌文和父親面面相覷,車轱轆講著那些「注意安全、跟同學搞好關系」類似的話。
火車開了,窗外家長的淚涕橫流,與火車上哭聲一片交相輝映。張頌文如釋重負,他想站臺上的父親也應如是。當其他同學已經(jīng)在吃瓜子啃雞腿時,張頌文卻開始淚如雨下。他又想,父親應該亦如是。
這是中國父與子的典型模式,張頌文和父親失去了母親這道橋梁后,關系大致就是如此的克制、寡淡、眉目不清。但父親在他人生所有的選擇上,表達了沉默的支持。他要去讀旅游職高,父親不言,他辭去導游工作,去北京考電影學院,父親不語。
在張頌文最孤獨的那幾年里,父親趕在退休前給張頌文打了個電話,說要不你回來吧,我可以找找關系,幫你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父親想在退休前,為他發(fā)最后一點光熱。遭到張頌文拒絕后的父親,日夜籌劃,想到了另外一個讓兒子余生安妥的辦法。他說:“我存了點錢,要不你先買個房子吧?!备赣H存了13萬,不夠買北京的一方陽臺。但張頌文感受到的,是天廬地席般的愛意。
父親給予他的,是放任自流的寬容和托底。
張頌文其他的家人也如此。有一段時間家里出了意外,急需用錢。他們就試探著問張頌文,可不可以出去接兩部戲?張頌文就選了片酬最高的兩部。首映禮上,每個主創(chuàng)可以帶6個人去觀看。那是部喜劇,他的學生們,捧場地前俯后仰,張頌文卻淚流滿面。學生們問他,老師,你都笑哭了啊?家人在旁邊輕描淡寫地說:“這種戲,下次咱不接了?!?blockquote>
他對生活,有寵辱不驚的穩(wěn)健,得之失之,都不會改變他的系統(tǒng)運行方式。他能在懷才不遇的長年累月里,得到生活本身的生趣。他沒有我們臆想中那么慘烈。
家人遞給他的,是甘之如飴的懂得。
張頌文目前在順義住的平房里,辦公桌和床是周一圍的,其余的家具都是林家川的。而他和周一圍這二十年來,哪怕是凌晨兩三點拿起電話,撥給對方,幾乎都會接通,這對他倆來說,很重要。
鐵打的兄弟,流水的浮沉,朋友與他交換了信任,織成了一張牢不可破的信念被,包裹著無數(shù)不問前程的夜。
世間成敗,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評判角度各不同。除去死亡,人間最公平的事就是情感。廊廟貴胄,草莽村夫,都逃不過人生八苦帶來的傷痛與糾纏。張頌文在各種親密關系里得的,也許他人終其一生,沽名釣譽,都摸不著邊角。我認為他是真心的快樂。
第二,張頌文是宿命論,他既已愿意貼合命運的曲線,就會竭力創(chuàng)造自己局部的、快樂的、安定的波動?!峨[秘的角落》爆火以后,張頌文前年的采訪被翻出來過度解讀,微博收到了很多關于「房子」的心疼留言。他在微博上作出了回應:
“很苦嗎?抱歉我并沒有。來過我家的朋友都知道。我租的平房,宅子雖然質(zhì)樸,但被我收拾得非常舒適,都是我種的花花草草,周圍的集市各種蔬菜瓜果也很劃算,很多朋友來我家小院做客,我猜他們是真心喜歡的,這樣的生活氣息給了我很大的安撫?!?/p>
這不是在逞強。林家川用三句話形容張頌文:腦子里有方法,心中有夢想,身體上有堅持。最后一個?“身體上有堅持”,是在苦難面前體面的堅持。張頌文無論如何窮困潦倒,每頓飯都要做到四菜一湯;無論住陋室還是華宅,底線是一室一廳;無論有沒有戲可演,他每日都要看片學習琢磨。
他對生活,有寵辱不驚的穩(wěn)健,得之失之,都不會改變他的系統(tǒng)運行方式。他能在懷才不遇的長年累月里,得到生活本身的生趣。他沒有我們臆想中的那么慘烈。
他對演戲的心態(tài)也如此。
張頌文這些年的角色雷同,幾乎都是心事重重的落魄中年男人,他紀錄片式的表演,又會進一步褪去人物的色。他早年出演的《春風沉醉的晚上》,電影聲名在外,但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會忘了那個庸常的廣東小老板。
被問及如今選擇多了,是否會去接一些人設有魅力的角色。張頌文說他不在乎,每一個角色他要的只是相信,他對角色所有的加成,都在人物心理范疇之內(nèi),而不會去考慮這個角色是否對觀眾有吸引力,更不會作出違逆角色性格的修改。
他選劇本,經(jīng)常與公司背道而馳,他只看劇本,只認角色,對與市場緊密相關的項目書,扔在一邊。那不是一個演員要了解的部分,張頌文對公司說。《隱秘的角落》恰巧有劇本優(yōu)質(zhì)、角色豐富的基礎,爆火在張頌文眼里,是喜聞樂見的附屬品,但那并不重要。所以,除了要應付紛至沓來的媒體和活動,他認為自己的生活毫無變化。他反過來和工作人員「洗腦」:不要飄,什么是紅?我去菜市場買菜,依然沒有人認出我,我的鄰居們,依然扯著嗓子喊我「小張」。
張頌文認為世界是斷層的,社交網(wǎng)絡、熱搜、評分的維度,只是置錐之地的狂歡。人對自己的自我認知,應該扔進廣袤的生活里。而他所有對演技的獨家方法,也取之于市井,《風中有朵雨做的云》里去機關上半個月的班,《隱秘的角落》里提前幾天去湛江居住,這些都是張頌文的習慣。張頌文的體驗,是長期的、沉浸式的。他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記錄、模仿,生活里見到的任何一個人,并把彼時彼刻保存得纖毫畢現(xiàn),濕度、景致,每一寸的心情。
《隱秘的角落》里,有一場和朱朝陽在車上的戲,因為張頌文不會開車,所以他在大腦儲存里,翻出了對開車朋友們的記憶,他抓到的重點是:我不能在后視鏡觀察朱朝陽太久,真正開車的人不會那樣做。他對這場戲也甚不滿意,因為他事后發(fā)現(xiàn),他的肩膀太緊張了,而開車的人,肩部是放松的。
他對以往所有的表演,也都不滿意,因為「總是能挑出點毛病來」。
和張頌文聊天是愉悅的,這份愉悅不僅僅來自于他營造的氣氛,更多的是來自于:我們也終于有了一個「買菜市民張先生」這樣的演員。
我不再杞人憂天地想找一點他的缺點來幫他避險,我們也無需為明珠蒙塵的昔日落魄而耿耿于懷,我相信45歲的張頌文,早就有了自己的信奉,大概是: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張頌文
內(nèi)地男演員,代表作有《春風沉醉的晚上》《風中有朵雨做的云》《隱秘的角落》等。